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神玉
  4. 第107章 牧戈的反击
设置

第107章 牧戈的反击(1 / 1)


且不提欧阳庆雪如何如何,此时的牧戈却是已经出离愤怒。

前世因为张翰的陷害,让他被大学退档除名,这一世虽然没了张翰,没想到依然有人作梗。

这个时候,他已经不仅仅是对周家和秃鹫这帮幕后黑手充满了愤怒,同时对这个学校也有了一丝厌恶和不屑。

他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人把持了这个学校,居然可以如此肆无忌惮的胡作非为,这样的学校,他还有再去的必要吗?

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后世的教育产业化。

好像也就是从97年国家不再安排以后的毕业生就业后,学校开始扩招。

高校逐渐变成了牟利的产业和手段,归根结底,还是国家的蛀虫太多,掏空了这个国家的身躯和健康。

愤怒最是于事无补,不过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牧戈要反击,否则重活一世,又有何意义。

既然你学校看不上我,那我就狠狠地打你的脸,让你无地自容。

这个时候,牧戈所能想到的最好打脸方式,既不是金钱,也不是暴力,那样不足以平息他心中的怒气。

他要在对方最擅长的专业领域上,击败对方。

这个时候,牧戈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后世在考古领域的研究成果。

在上一世,考古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凭借着独特的视角和传统文化方面的底蕴,在华夏文明溯源这个领域,积累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原本也想把自己的论文发表出去,奈何后世的教育科研领域已经沦为少数人升职发财的后花园。

什么都要论资排辈,即便是你说的再正确,依然没有人愿意搭理你。

当所有的一切都沦为了金钱的奴隶后,已经没有人去在乎真相,着眼未来。

牧戈随便吃了点东西,便进了书房。

外面的事情,无关紧要的,全部交给了玉珠和林淑两人去办。

而他要做的,就是把前世的论文整理出来,狠狠的打脸对方。

前一世,牧戈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破解全国各地出土的史前文化遗址中,无法识别的图文符号和文字。

虽然这些论文没有发表,但他还是将其整理成册。

所谓善始善终,别人不尊重他的劳动成果,但他自己不能不尊重。

对于这套论文,牧戈将其命名为——《史前文化遗址中图文刻符的研究思路和内容解析》。

至于这套研究思路或者说研究方法到底对不对,其实之前破解“金元宝”籽料原石的时候,已经验证过了。

如果牧戈没有前世的这套理论,是不可能那么快就破解上面的图文符号。

说到上古史前文化遗址中的图文破解,其实也很简单,用他前世总结的方法,无外乎三点:

其一,秉承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其二,遵循古人“法乎天地”的象形思维逻辑。

其三,代入天文,地文,人文三要素。

只要满足这三点,无疑相当于完全代入上古时代圣人或者智者的思想理念和思维模式,以及对应的文化知识储备。

如果这样还不能破解,那就没有天理了。

这就好比《尧典》中所言的“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现代人如果不懂天文,自然不会明白,这里的“星鸟”和“星火”皆是天文星象术语。

同样,如果如果你不懂古人“法乎天地”的象形思维逻辑,你就不会明白。

三星堆黄金权杖,以及权杖上的箭矢和飞鸟,分别代表了权衡,运程和星鸟。

这就是上古时代“天人合一”的真相。

老子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归根结底,上古时代的农耕社会,完全看天吃饭,所以才有了“观象授时”。

也就是《易经》中广为流传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说到天、地、人文三要素,《史记天官书》中言,

“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

其实这就是天文体系中的“天地分野”概念;

《史记天官书》中亦言,

“南宫朱鸟权衡,东井为水事……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记,皆系于斗。”

文中的“权衡”“斗为帝车”的概念。

便是“神权天授”“受命于天”“定之方中”“允执厥中”等执政理念的逻辑所在。

事实上,古人“法乎天地”的象形思维逻辑,其根源上则是承袭“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理念,和基于“天、地、人文”三大要素之上的象形文化体系。

才导致或者说必然衍化出“法乎天地”的象性思维逻辑。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言,“经纬天地曰文”。

《史记.礼书》又言,“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

何谓“规矩”?规天矩地也,即法乎天地,化已成天下。

而且,就规矩而言,除了现代人外。

近古之人讲规矩,中古之人亦讲规矩,上古之人更讲规矩,譬如手持规、矩的伏羲女娲合体像。

所以理解了规矩,理解了规矩与天地人三要素间的关系。

自然也就明白了天人合一的真谛,也就具备了破解史前图文刻符的基础。

牧戈在书房中奋笔疾书。

凭借着变态的记忆力,其实也没有太费周折,不过就是复制一遍而已。

牧戈并没有完全复制前世所有的图文解析,而是选取了比较典型,又具有代表意义的三组史前图文进行破解。

其一,就是出土于邹平县丁公龙山文化遗址的“丁公陶文”。

不过是简单的11个刻符,即便是三十年后,依然无人可以破解,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知名学者,将之斥之为随手涂鸦之作。

其二,则是出土于章丘城子崖遗址的陶文解析。

文中八个字,同样无人可以破解,至于最初的解读“齐人网获六鱼一小龟”,纯粹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其三,则是出土于苏省高邮市龙虬镇的一组陶文解析。

其中不仅涉及到图文混排,图文参照的格式,而且里面的图文符号晦涩难懂。

普通人别说是解析,甚至难以分辨到底是几个字,以及哪些是字,哪些是图像。

书房内,一口气将一万二千多字的文章抄写出来。

此时的牧戈,方才发现天色已黑,房间内的白炽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照亮。

看着桌旁放着的绿豆汤,牧戈就知道,肯定是玉珠来过。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