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外交?”朱标诧异问道。
陆渊道:“我们可以基于大明的现实需要,对周边国家划定亲疏,来划定不同的等级,确定大明对其的外交态度。”
“最核心的,自然是扶桑、朝鲜、安南,以及琉球。”
“这些国家都推行儒家文化,对于大明有较大的认同感,出于利益考虑,可以选择深度控制,或是进行占领。”
朱标点点头。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温和谦恭的君子了。
而朱元璋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浑然忘记了自己说的《皇明祖训》。
既然有金山银山摆在面前,那什么不征之国,咱完全没有说过,反正那是规定后世子孙的,对他老朱不管用。
“朝鲜来说,等到计划顺利推行,那么离大明占领朝鲜也不远了。”
“而大明实际已经控制了扶桑的精华区域,幕府的统治即将崩溃。”
“琉球那边,我看那王子巴不得大明早点将其纳入版图,来金陵过逍遥日子。”
“而安南地处中国大陆与中南半岛的连接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郡县安南后,大明可以更容易地控制中南半岛,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三佛齐以及周围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
“如今安南与占城纷争不断,正是其虚弱时期。若是等再过几年胡季犛掌控安南陈朝的大权,那么占城将陷入劣势,而安南将再次崛起,到时候大明想要介入那就难了。”
朱元璋哼了一声:“那小子说得简单,但没粮食,又怎么出兵?”
陆渊道:“如今贵州已定,云南呈平。”
“可从两地抽调一支兵马令西平侯出兵支援安南,借此插手安南之事。”
朱元璋摸着胡须:“你是说周舍啊,他倒是个得心的人。”
朱标也道:“大哥去年上疏,请求让军队屯田开垦。又平定平定浪穹诏人,并在自永宁至大理的一线设立堡垒,想必云南出兵是没有问题的。”
朱元璋便道:“此事再议,你且继续说吧。”
陆渊继续说道:“而第二环,便是真腊、暹罗、占城、渤泥,三佛齐,这些国家位于海上丝绸之路,大明需要在这些地方拥有强大的影响力,这才能让大明的航道通畅。”
“而继续进一步,可以将其打造成大明的后花园,将其慢慢控制在手中,这是长期的计划。”
“而第三环是锡兰、僧伽罗王国、泰米尔王国等南亚次大陆的国家,我们可以设立大明领事馆,对其有基本的军事威慑。”
朱标看着世界地图,皱眉思索着。
慢慢的,陆渊所描绘的画卷逐渐成型,等到大明掌控周围,将触手伸向南面的大片海域,这才真正走出了传统世界的局限。
朱标突然发现,天地是如此广阔!
朱元璋也感觉在九州之外,有如此广阔的疆域等着他征服!
他不由豪气顿生!
.......
韩国公府。
衍圣公坐在椅子上,脸色阴沉,丝毫没有心思欣赏大厅之中的歌舞。
没等一曲舞罢,李善长就挥手让她们退下。
“没想到,关键时候杨靖竟然跳出来捣乱!”李善长冷冷说道。
王国用也道:“若非杨靖这个叛徒,那陆淮之岂能占据上风。”
“杨靖此獠实在可恨!”
“对,韩公爷,一定要挖出杨靖的黑料,我定然一同弹劾这厮!”
孔讷一直沉默不语,他能够感觉到这些官员虽然还支持他,但对于他的态度已经有了隐隐的转变。
李善长揉着额头,杨靖一入仕途,即官运亨通,春风得意。第二年,就被擢升户部侍郎。
朱元璋大力扶植这些年轻官员,就是想要消除他的影响力。
他已经能够感觉到想要掌控文官集团,越来越困难了。
必须要好好敲打一番!
“这我会让人安排,不过,也不能让陆淮之那厮做大,否则社稷危矣!”
孔讷终于开口,他的声音竟然无比沙哑:“国公,可有了主意。”
李善长沉声说道:“唯有一个法子了,那便是请程朱二圣后裔。”
孔讷默然,李善长这是感觉他一个人不行,要带上程朱二圣的后裔,想要借此获得更大的影响力。
孔讷道:“我会全力配合的。”
.......
茅山下。
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百姓们埋头翻着土地,不时还会蹲下去翻找出一些东西。
他们这是在寻找蚯蚓。
前些日子,朝廷每家发了一些鸭苗,又派遣官吏传授他们蚯蚓养殖之法。
说是用蚯蚓喂养的鸭子,长得快,肉也好吃。
朝廷到时候会直接收购的,保准亏不了。
一开始人们还将信将疑,但很快有官吏传授方法,又有江宁百姓现场说法,说他们去年养鸭子都赚了钱,至少能换两三百文钱,算是一个月的工钱了。
或者给家里人过年吃吃肉,改善一下也是不错的。
反正鸭苗不要钱,平常放养就是了。
而这些百姓翻出的土地,虽然只是贫瘠的山地,但也可以种果树,算是一举两得了。
福清公主和怀庆公主两人扮做男装,也十分认真地教授着这些百姓养殖蚯蚓的要点。
她们带着竹斗笠,白皙的脸蛋上面沾着一些泥土,就像是刚实习的候补小官。
陆渊躲在后面的茅草棚里一边用斗笠扇风,一边啃着井水冰镇的西瓜。
更远处,朱标顶着烈日,组织村民开挖水渠,将河水与湖相连。这样不但利于灌溉,还能减轻洪涝。
朱标忙活好一阵,这才回到这边。
陆渊道:“殿下心忧社稷农桑,亲自下田,金秋定然稻谷丰收。”
朱标接过内侍递过来的毛巾擦了一把:“陆先生不是才说过,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上天又怎么会因为我这个太子而改变呢!”
陆渊道:“陛下让太子下到田间,了解百姓之辛苦,这才能更好治理国家。”
“但可惜,那些翰林院士,国子监生,开口便是圣人文章,闭口就是以民为重。”
“但连五谷都分不清楚,更不了解耕作之艰辛,又如何重视百姓呢!”
“不如定下规矩,让他们在春耕之时,或是秋收之时,皆要下田耕作数日,以切身体会百姓之艰辛。”
朱标哈哈大笑:“陆先生,这莫非是报复。”
“不过这法子好,只有大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