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仪家里,今天格外的忙碌。
喜宴要明天才办,但要提前做准备工作。
好在,有黄汉友出面主持,各种琐碎的事情,并不需要周子仪和罗盼盼一一处理。
不过前来恭喜周子仪的亲朋好友是真不少,这让周子仪和罗盼盼好一番应付。
“子仪,我是你三婶,小时候我是看着你长大,你打小就聪明懂事,三婶那时就知道,你长大了一定会有大出息。”
“子仪,你小时候到我家吃过李子,你还记得吧?我看你聪明懂事,将半颗树的李子都给你摘了下来。”
“子仪,我是大爷爷,你爷爷的堂哥,我们是亲戚,以后要常走动。”
周子仪对这些突然冒出来的亲朋好友一头雾水。
这个三婶,他印象中好像就没有见过?
倒是听母亲以前说过一次,这位家里的牛,吃了自家地里的菜,去赶牛,反被骂了一顿,说吓着了她家里的牛。
那位说他吃过其家里李子的主,周子仪倒是有点印象。
那天他肚子饿,看着自然掉在地上的李子实在是太馋了,捡了几颗想洗干净了吃。
结果被骂偷李子,第二天将李子树上的李子全给摘了。
开口说是大爷爷的老人家,周子仪的印象就有些深刻了。
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不说,有天上学时路过对方家门口,因为多看了眼,结果被骂。
“我能有今天,全都要感谢各位过去的关心,大家都是对我有帮助的好人。”
周子仪大概清楚这些人过来的意思后,不要钱的场面话说起来是一套一套。
至于以后怎么做,这就要看这些人,怎么对待他母亲了。
罗盼盼那边,套近乎的人就要更多一些了。
“罗姐,你家旁边那块田,我不怎么想种了,离我家实在是太远了一些。”
“你要是愿意,咱们就换一块田吧。”
跟罗盼盼开口的这位,在周子仪家旁边有一块田,以前罗盼盼找过对方几次,想置换一下,但都被拒绝了。
“盼盼,你家以后有什么事,你只管开口就是,我家男人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别的忙帮不上,出力气的活还是没问题。”
开口的这位,家里喂了一头大水牛,农忙时帮村里人犁田。
罗盼盼家里没有养犁田的水牛,农忙时犁田需要找人帮忙,每次都要说不少好话。
工钱,该多少给多少。
“罗姐,你家房子要盖下吧?我这段时间都有空,等明天酒席办完以后,我过来翻盖一下,你看行吗?”
开口的是村里的瓦匠,在村里烧制砖瓦,属于村里日子过的比较好的人家。
一整天,家里是热热闹闹。
这让周子仪见证了什么叫做,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第二天上午,家里来的人更多了。
“恭喜啊,子仪了不起啊,替我们村争光了!”
“给子仪上大学的一点心意,只要子仪有出息,我肯定要支持。”
“沾状元的光了,我带孙子也过来粘粘喜气,让他以子仪为榜样。”
前来参加酒席的人,给出的礼金,至少也是五元钱。
多一点的有五十元钱,算得上是大礼了。
要知道,村里人办红白喜事,一般随礼也就是一二元钱,出手阔气一点的才随个五元十元钱。
上午十一点,来周子仪家随礼道喜的人越来越多。
本村的人,差不多已经全来了。
旁边几个村子的人,也是不请自来。
周子仪家外面的大坪里,摆上了三十多桌。
位置不够,黄汉友安排桌椅往周东红家前面摆。
周东红看着,愣是不敢说半个不字。
如果是以前,他早跳出来说不行了,这是他家门口。
可现在,黄汉友等人已经证明这地是周子仪家里所有。
如果惹得周子仪不高兴,他家门口这块大坪,以后恐怕就没有了。
黄汉友在周东红家门前的大坪摆了二十桌,周子仪找到他,让再多加十桌。
“要不还是等会再加吧。”
黄汉友感觉没必要了。
要知道,村里这些年办喜事,通常是十几桌。
大户人家,也就是二三十桌的样子。
能达到四五十桌的人家,除了镇上那个百万元户办过一次,好像还没谁家办过这么大规模的酒席。
“加吧,厨房那边,按六十桌的量做上菜准备,再预留八桌以防万一。”
周子仪肯定的回道。
“是不是学校那边还有人来?”
黄汉友马上反应过来。
话刚说完,有七八人走了过来。
“可能还会有一些别的人过来。”
周子仪这时也看到了那行人的出现,是杨春明等学校老师和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