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大地冰雪融化,万物复苏,春天已然来临。
此时已经临近夏天,春耕早已经结束。
武卿登基后,年号定为宁武。
所以今年就是宁武元年。
今年的风调雨顺,加上陈贤让大魏各地郡县兴修水利,改善农居,发放耕牛……让百姓们歌功颂德,感激不尽。
这些举措颇为成功,如果今年后面不出现什么灾荒的话,这一年的粮食产量绝对能够翻上一番。
同时,陈贤也在关中、巴蜀实验推广种植了土豆以及新找到的玉米。
这两种作物在美洲时就经过了当地土著的驯化,因此产量极高,而且适应能力很强。
有了这两种粮食产物的种植,整个大魏至少能够养活三倍人口。
人口一多,陈贤就能够拥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兵员,到时,一但面临战争,大魏动员后,便会成为一个恐怖的战争机器。
此外,这段时间陈贤已经视察了造出来的蒸汽机。
和记忆中的一模一样,陈贤大为高兴,当场重赏了孔尚。
与此同时,陈贤也介绍了关中老牌贵族崔家的女儿给孔尚。
这崔家跟那南下的崔博本是一宗,但他们在陈贤与崔博之间选择了臣服陈贤。
对此陈贤也不吝惜官职,在考察后仍然让他们的家主做侍郎。
有陈贤提亲,即使心中有些不情愿,崔家还是答应将嫡子嫁过去。
娶亲之后,孔尚干劲十足,他根据陈贤提供的方法,改进了炼钢的方法。
现在炼制出来的钢铁,已然能够支撑制作一台蒸汽火车出来。
甚至,前几天,在孔尚等工匠的努力下,一艘铁舰已经在使用蒸汽机为动力装置。
这不仅加快了船只前行的速度,更是大振人心。
这恐怕也是彻底改变航海世界的一种发明了。
帝都城郊。
看着地面上摆放的巨型大炮,陈贤摸索着冰冷的钢铁。
工匠打磨得极为细心,每一寸钢铁都是经过了特殊工艺的制作。
“放炮弹,试试威力!”
这是陈贤根据记忆中的大炮构造亲自画出来的图纸,所以在在场的人眼中,眼下的庞然大物实际上是九千岁发明出来的。
陈贤的跨时代图纸,加上大魏最为顶尖的匠人,让这火炮不可能不精密。
随着一声炮响,炮弹精准打在了一千米外的目标上,并且将石头围城的目标直接轰的粉碎。
见状,周围的人都是震惊了。
毕竟是这大炮造出来的第一次实验,零失败率加上这么强大的威力,几乎让人吃惊。
所有人在这种时候都不约而同看向了淡然的陈贤。
大家都是大魏最为顶尖的匠人,此时哪里还意识不到这位厂督大人的妖孽之处。
这么牛到了极点的发明,旁人恐怕是想破了脑袋都是想不出来的,更别说陈贤这种接二连三发明新奇东西的人了。
蒸汽机、铁船、提纯版火油到现在的大炮,这九千岁身上还有什么让人不知道的惊喜?
“好!先把这造好的火炮装在新建好的帝都号上,这次我要亲自看着大炮轰击江都城!”
崔博现在主要依靠的就是水师,而陈贤现在已经掌控了火炮,而且还是一千米的射程,只要陈贤的铁舰不与对方的水师硬碰硬,就能够将对方的水师击溃,而且是在自己这边毫发无损的情况下。
下令加班加点制造火炮与炮弹,陈贤又来到山洞内的厂房中。
此时的匠人们正在单独精心制作着炮弹。
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匠人独立完成,这道工序完成后,同一个匠人会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制作,速度看起来并不快。
想到要不了多久就要南下,陈贤恐怕是不能等多久了。
将孔尚找来,此时的孔尚春风得意,眉眼间已经能够看出那隐藏着的笑意。
由于孔尚的过硬技术,陈贤已经将他提拔为了这处研究所的所长。
对于陈贤的这个决定,周围的人都是心服口服,并无异议。
指着正在仔细工作的匠人,陈贤接着道:“可以把他们召集在一起,每个人专门负责做一道工序,这样形成流水线,这样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我给你十天时间,我要一千发炮弹,同时还要三尊缩小版的大炮,以这里的人手,我想这个要求并不难。”
仔细考量着,孔尚最终慎重点头,同意了陈贤这个决定。
将这里的事情吩咐完,陈贤马不停蹄,径直前往了隔壁的刘家庄。
一月之前,陈贤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大魏人普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而且读书的人基本就是世家。
陈贤心中很清楚,虽然现在文官的两个魁首卢廷之、苏子詹都在忙着证明自己没有一家独大的意思,但谁能保证后面他手中不会再出现一个文官集团出来分权呢?
所以别看现在的卢廷之忙着占地圈钱毁名声,苏子詹忙着娶小妾沉迷酒色,但两人心中到底想的是什么,陈贤还真不能确定。
世家存在了无数年,根据陈贤的知识,只有推行科举制,世家这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科举制可不是想推举就推举的,其背后还是需要与之配套的社会条件。
所以在推行前,陈贤必须让大部分人能够读书,想读书。
即使现在条件不足,陈贤也在尝试着推行读书。
让所有人成为真正的读书人是不可能的,但,让大部分人能够识字,将一小部分寒门引到读书人的道路上来,陈贤还是能够做到的。
在想到这一点后,陈贤先后在帝都周围大山内的三个村庄推行了免费教识字这件事情。
到现在为止,这件事情已经推行了几个月。
所以今天陈贤还是要去看看成果如何的。
阳光普照,陈贤带领着上百亲卫奔行在山间泥泞道路上。
阳光明媚,鲜花盛开,不远处正有老农驱赶着壮牛耕地。
山地间的温度较之平原低了些许,所以播种也慢了一月。
随着陈贤一行人进入村子,当他们来到一座白色院子外时,郎朗的读书声响起,孩童稚嫩的声音颇为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