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为,不能。”
郭开低眉顺眼,有些怯弱的看着赵偃。
“为何?”
赵偃无喜无悲,淡淡的问道。
“如今燕赵之战已人尽皆知,不日后就将春耕。若我赵国执意灭燕,则无力阻碍春耕时的列国袭扰。届时燕虽灭,然我赵也弱矣。”
“丞相言之有理,可寡人还有燕国大片的城池与土地,何谈弱?”
赵偃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
“大王~灭燕易,然负隅顽抗者众多,夺城之利不在朝夕。倘若错过春耕,这对于我赵国来说,恐怕是有大害,而无一利啊。大王~”
“大害?寡人为我赵国开疆拓土,做到了先祖赵武灵王都未曾做到的事。你说寡人之举对我赵国无利?”
“大王~臣并非是这个意思,臣真是为大王着想啊~”
郭开声泪俱下,跪在地上死死拉住赵偃的裤腿。
“那你说说你为本王着想甚了?”
赵偃任由他拉着,双手环抱在胸前,等待郭开的解释。
“大王~臣虽不懂战阵之事,但也深知两军对垒有士气一说。如今我赵军虽兵临蓟城,若燕军据城不出。我赵军攻城必然不会轻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军就算攻下蓟城那也是伤亡惨重。到时那燕王也如秦王一般,先佯装归顺,之后再趁机作乱。我赵国恐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大王也将会成为我赵国的千古罪人啊~”
“嗯…你说的…也不无道理。”
赵偃眉头紧皱,双拳紧握,捏的咯吱作响。
“可我赵国诸位先王都未曾做到事情,寡人就要做到了,寡人…”
“大王~小不忍则乱大谋。我赵国雄霸天下必在今朝,但不在今时今日啊。臣愿辅佐大王,完成这般千秋大业。”
郭开见赵偃有了松动,继续劝说着。
“况且那秦国一直伺机环视在我赵国左右,大王切不可因为一时之冲动而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啊。”
“那是自然,本王必然不会让嬴政得逞!”
赵偃一挥手,将双手背在了身后,在殿中踱步起来。
“那丞相以为,如今该当如何?”
“大王,臣来此正是有了主意。”
“哦?快快说来。”
“是。”
郭开连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灰尘。
“臣收到咸阳急报,列国间者都在怂恿秦相出兵援燕。但臣以为秦相不会出兵,相信此事燕王也将得知。如今燕国孤立无援,所以他们只有一条路可以选。”
“何路?”
“献城,求和。”
“献城?求和?燕王当真会如此?”
赵偃狐疑的盯着郭开。
“没错,燕王若想燕国长存,唯有如此。”
“为何?”
“如今燕秦不睦,秦相又不愿出兵。能助燕国脱困的唯有齐国与楚国。但齐国与秦国一直通商有无,必然不会出兵。而楚国,楚王做不了主。屈,景,昭三世家答应出兵,楚国才会出兵。但如今时间紧迫,楚国出兵也是无望。”
“所以?”
“所以燕国唯有求和或者死守蓟城。但燕国多是苟且偷生之徒,忠烈之辈甚少。若燕王下令死守,朝纲必然混乱。臣盘算,不过3日求和的燕使就将入我邯郸。”
“甚好!我赵国由你来做丞相,寡人很是放心。”
赵偃放声大笑,拍了拍郭开的肩膀。
“臣惶恐,臣愿为大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郭开受宠若惊,将自己的头抵在了赵偃的脚边。
“你啊~”
赵偃轻轻踢了他一脚。
……
“大哥你叫我来此,所为何事啊?”
成蛟用过午膳后被嬴政叫来了秦王宫。
“成蛟你来啦。”
嬴政端坐在案前向他招了招手。
“你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啊?”
成蛟愣住了。
“流言之事。”
“哦。”
成蛟这才反应过来,在嬴政的对面坐下之后,摊了摊手。
“大哥觉得应该如何去做?”
“寡人觉得应该找到挑头之人,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嬴政递给了他一杯热茶。
“我跟大哥想的不一样。”
成蛟接过,喝了一口继续说道。
“秦嬴毕竟是一起的,虽然大哥是王,但亦是最大的宗室长,我们应当怀柔。”
“怀柔?”
嬴政锐利的眼神中多了一些疑惑。
“不错,到时候大哥你只需力挺宗室就好了。”
“这样的话岂不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
“不会的,就像我说的一般,秦嬴是一起的。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修渠的好处之后,宗室之人也定会有所明悟。当他们明白阻拦修渠就是阻碍我大秦的王霸之业后。他们会主动退出的。”
“为何你如此笃定?”
“若我秦国弱小或者灭亡,外客士子可另寻前途,但宗室之人不能,也不敢。”
“此言有理。”
嬴政点了点头。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快了吧,应该就在这两天。”
成蛟说罢看向了殿外白雪纷飞的天空。
“快点,就在前面了。”
同一片天空下,正有许多人在顶雪前行,他们有的衣衫褴褛,有的衣不蔽体,残破不堪。
“我们再快一点,前面就是泾水了,郑国大人就在那修渠。”
他们赫然是就将要熬不过这个冬天的老秦人。
“虎子,你是从哪听说郑国大人在泾水修渠的?”
队伍中一名老者向一名有些佝偻,但神采奕奕的年轻人问道。
“回村长,我在咸阳城外听说的,当时有好多贵人要去阻止郑国大人修渠。”
“什么!那可不行啊,修渠虽然繁重,但造福的可是我等的子孙后代啊。”
“村长说的对,年年征战,饿死于荒野的老秦人还少吗?如今那些贵人竟然要阻碍修渠,我等第一个不答应!”
“没错!我等不答应!”
这样的情况在咸阳去往泾水的那条路上屡见不鲜。秦国连连战火,导致人丁凋零,各大封主又强加粮税。这就导致原本能过活下去的老秦人,不得不停下手中的耕作,另寻出路。
也在这时,郑国修渠的事情传出,各地老秦人纷纷踊跃报名,原因无他,可以吃口饱饭。而没有被选中的民夫只能继续煎熬着,直至饿死荒野。
如今宗室之人竟然要断送那10万人的性命。他们第一个不答应,因为修渠的人中有他们的挚友亲朋,渠成后是后世子孙的福泽。
“我等死便是了,但渠,必须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