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来交待一下无恙对秦始皇时期六国反秦势力和组织的推测和看法,来自两千多年后的无恙读书时历史学的很好,对许多历史事件和疑案有自己的看法。
五千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对敌人的怀柔政策,往往都会给自己制造很大的麻烦,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民族与民族之间,国与国之间,想化干戈为玉帛,想相逢一笑泯恩仇,那是不可能的,那样未免太天真了。不管六国残余是君子还是小人,亡国灭家之仇,那是一定要报的。
六国王室和贵族残余势力对秦始皇嬴政展开的复仇行动,《史记》中有多次记载。通过那些成功或不成功的刺杀行动,可以推断出当年反秦地下组织相当活跃,甚至已经渗透到了秦始皇的皇宫大内。秦始皇出巡的时候,给他赶车、扛旗的仆从人员,随行的官员中,可能就有反秦势力的秘密成员,至于反秦势力的首领是赵高还是李斯,那就要靠各位朋友自己去分析了。
推断秦始皇身边有反秦地下组织的潜伏者,并非凭空臆想。《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秦始皇遇到的三件怪事,看完这段记载,就会发现在秦始皇身边有六国反秦势力埋下的间谍。那些诡异的事情,如果揭开神秘的面纱,用科学的眼光审视,就会发现其中闪现着反秦组织的身影。那些诡异的事情,必须要有很多人配合才能完成。
能证明秦始皇身边有间谍的第一件事发生于公元前216年:“三十一年,始皇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
这起刺杀案发生的地点,就在秦代咸阳城郊的行宫之外的兰池宫(湖畔别墅)。秦始皇灭亡六国一统天下,自然知道仇家不少,他的安保工作向来是十分严密的,但就在他带着四个大内高手遛弯儿的时候,遇到了一伙武装人员的刺杀。这些刺客能携带武器潜入行宫附近而不被发现,行刺失败后有漏网之鱼却在全城大索二十天的大搜捕中一个都没有抓到。读者朋友们肯定会想:这些刺客是谁?受何人指使?他们从何来?行刺失败后匿于何处?他们是如何知晓秦始皇行踪的?
这些个问题,只需用一件事就能给出答案:反秦地下组织已经渗透到秦始皇的身边了,他们就藏在秦始皇的身边,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秦始皇的行踪信息。行刺失败后脱掉夜行衣蒙面巾再换上大秦制服,然后若无其事地参加搜捕行动,一招灯下黑玩得很溜。
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那寥寥数语的记载中,可以推断出行刺秦始皇的刺客有多人,在与大内四高手的格斗中占了人手多的上风,因而才能一度危及秦始皇的生命。可惜刺客们武功不济,最终一部分被斩杀,另一部分趁着黑夜逃跑了,这才有了“关中大索二十日”。保护秦始皇的禁卫军数以万计,可以立刻行动的人手数以十万计,这些人差点把咸阳的地皮都翻过来了,可是却没有抓到那些漏网之鱼。
种种疑点,都指向了反秦势力的地下组织:秦始皇“微行夜出,非亲信莫知”,“盗”是如何知晓的?
历史记载表明,秦始皇的安保工作非常严密。兰池遇刺案之后,安保升级,保密工作做到了极致。始皇帝的行踪,连丞相李斯也不可以知道,泄露皇帝行踪者杀无赦。“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秦始皇身边的泄密者斩不尽杀不绝,在公元前212年,泄密事件再次发生:“三十五年,始皇帝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後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读者朋友们从这件事中发现可怕的问题:泄密事件真实发生了,但无论是李斯还是泄密者,都在死亡威胁面前保持了沉默。
秦始皇杀尽身边侍从,却为何没有对李斯展开调查?这一点一时半会儿还找不到答案,我们接下来先去看看秦始皇遇到的第三件怪事。
秦始皇遇刺还不算太离奇,更离奇的事情发生在公元前211年:“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使者问其故,因忽不见,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闻。使御府视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
这件事情看起来玄而又玄,似乎充满了玄幻色彩。但是如果我们认定秦始皇身边有奸细的话,那事情就会变得极其简单:有人捞取或伪造了秦始皇二十八年南巡时投入江中的玉璧(仿造玉璧可比造假钞容易多了,反正就是一块玉石打磨成环形,也没有防伪标识,而且“沉江之璧”很可能是批量生产的,并不像和氏璧那样稀有),然后通过使者之手送给秦始皇,以此展开心理战。大家都知道秦始皇迷信长生不老,非常怕死,这种“倒计时”式的恐吓,一定能对他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秦始皇从三十六年开始为自己的生命倒计时,果然在第二年就驾崩了。心理战吓死人,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让秦始皇生命进入倒计时的“沉江之璧”案明显有反秦地下组织的影子,有人怀疑那个使者和内库保管员都可能是奸细,这两人可能是受同一组织的领导,在秦始皇面前一唱一和地演双簧。
用现代的眼光,换一个角度看这种“预言死期”的把戏,就会发现这件事操作起来并不困难,当然也一点都不神秘,这不过是内外勾结,用另一种手段谋杀秦始皇而已。
秦始皇遭遇的这三件怪事,排除迷信因素,就只能用他身边潜伏着敌对势力成员来解释了。再回过头来看李斯的表现,便显得非常怪异了:秦始皇杀光近侍(中人)的时候,李斯既没有劝谏,更没有自首,最奇怪的是他居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秦始皇脾气并不好,他没有处理李斯,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还是有什么顾虑?
熟悉那段历史的都知道,李斯在秦始皇沙丘病逝后,与赵高合谋,把纨绔无能的胡亥扶上了皇位,从而导致了大秦二世而亡。
李斯是一个精明而又成熟的政治家,不会看不出胡亥的无能,当时如果没有李斯的支持,中车府令赵高根本就掀不起什么风浪,所以沙丘之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李斯而不是赵高和胡亥。
于是有人怀疑李斯就是反秦地下组织的领导者,对这种怀疑,无恙是持认同态度的。毕竞“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嘛。《史记》记载的这三件怪事,用现代的眼光来审视,确实能推断出在秦始皇身边,的确是潜伏着一些地下反秦组织的奸细的。在朝堂之外,项梁、张良等人也很活跃。至于李斯是不是某个反秦组织的成员或者首领,宁可信其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