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大学学堂和县学新建起来容易,但这不是一次性投入,需要配备大量的师资和行政人员,每年都需要支出大量的薪俸和行政费用,就怕国库一下子承受不起。
毕竟这次的横财只是意外之财,一次性收入,要看今后国库收入情况再慢慢扩大学堂的规模。
军务部要求加快实现机动化和大量修建战船的要求李向东直接驳回,军队建设只能与国家的经济状况相适应,财政收入增加了才能加大军队的投入,否则只能维持现状。
至于其他部门要求增加人员编制、改善待遇方面的方案,李向东直接驳回了,还是那句话银子要用在刀刃上,临时性收入不能用在改善生活上。
“陛下,这次东征倭国,我陆师和水师功劳最大,为什么我们却一点好处都捞到啊!”马天佑代表军队方面表达了不满。
马天佑的话音刚落,李向东还没来得及解释,礼部尚书吴鹤轩也站出来说道:“陛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立国之本,可是这次为什么驳回了礼部的方案呢?”
工部尚书也不甘示弱跟着起哄道:“黄河水患刻不容缓,希望陛下能予以全面支持。”
“...”
各个衙门的大佬都纷纷起哄起来,为自己的衙门争取利益,朝堂上顿时闹哄哄的一片。
李向东实在有些看不下去,故意咳嗽了两声,他身边的使者立即喊道:“肃静--”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这才停止了争吵,纷纷看向李向东。
“各位爱卿,这次获得的战争赔款和战利品属于意外之财,不是日常收入,所以这些银两的分配有两个原则,要用于急需的地方,不能用于长期性的分配。
比如军队装备改善,战船的修建,自有年度预算计划,只能从日常的军费预算中支出,因此不在这次额外分配之中。
同理,礼部提出的修建50座大学学堂200座县学,牵涉太多,需要雇佣大量的师资,支付大量的薪俸和行政费用,需要长期的预算费用来支撑,显然目前的财政收入无法支撑这些学堂和县学的长期费用支出,因此也不再此列。
其他部门提出的新增编制和改善性方案一律驳回。”李向东耐心地解释道。
“陛下,那这些费用将用于哪个方面?”叶康杰问道。
“这次意外之财将大部分用于铁路和水泥路的建设,其余的将用于教育事业和兴修水利。”李向东回答道。
群臣们了听了顿时也没有了什么意见,修建铁路和水泥路的好处大家都有目共睹,不仅方便了人员的出行,还促进了货物的流通,最关键的是铁路还是会生金蛋的鸡,花出去的银两快则十余年,慢则二三十年也能收回成本,是一本万利的工程。
“请问陛下,这次计划修建哪条线路的铁路?”叶康杰问道。
铁路是非常耗费银两的工程,即使近千万两白银也修不了几条条路,故此叶康杰有此一问。
其他大臣也很关心铁路线路的走向问题,都竖起了耳朵。
“这次准备先修建两条铁路,一条铁路是从北京到西安再到兰州的线路,另一条铁路的线路是从北京到鲜卑利亚地区的瀚海。”李向东说出了他的计划。
“什么?修建从北京到瀚海的铁路?”大臣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目前大华朝已经修建了从北京-天津-徐州-济南-南京-杭州-福州-广州-桂林近3000公里里程的铁路,修一条从北京-保定-太原-榆林-西安-兰州的铁路大家都没有意见,至于修建从北京到瀚海的铁路线就有些难以理解了。
“陛下,从北京到鲜卑利亚地区的瀚海沿线人烟稀少,在这个地方修建铁路恐怕几百年都无法收回成本,甚至会一直亏钱。”叶康杰以商人的眼光提出质疑。
“是啊,陛下,与其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修建铁路,还不如修建一条从太原-郑州-武汉-长沙-桂林的线路,形成一条环线。”沈子衡提议道。
“修建北京到瀚海的铁路其目的不在于人员出行和运输货物,而是运送军队和后勤物资。我们虽然拿下了中鲜卑利亚地区和东鲜卑利亚地区,但这两个地方距离经济腹地太过遥远,后勤补给和军队增援困难,这次通过修建一条铁路正好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花五六百万两银子修建一条铁路,就可以保住整个鲜卑利亚地区地区,无疑还是划算的。”李向东解释道。
“陛下英明!五六百万两银子换来鲜卑利亚地区的安定,的确是非常划算的买卖。”马天佑当即对于李向东的决定举双手赞成。
本来他还对于军队系统没能分得一杯羹而感到沮丧,现在知道了陛下力主修建北京到瀚海的铁路,马上精神了起来。
“陛下圣明”李岩也表示赞成,“现在从内地运送后勤补给到瀚海,需要动员十数万民夫,每个月都要耗费大量的银子,如果有了北京到瀚海的铁路,反而会节省了大量的后勤补给费用,这是变相在节省开支。”
众大臣听了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修建铁路的事宜算是定下来了。
“陛下,您提到拿出部分银子用于教育,具体用在哪方面?”礼部尚书吴鹤轩提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建立函授学堂、兴建图书馆、博物馆。”李向东一下子提出了数条教育文化方面的举措。
“函授学堂?”吴鹤轩疑惑地问道。
“对,函授学堂,就是一种在家进行自学的学堂,各种学业的指导和学习资料的领取通过邮寄的方式完成。
最后由朝廷统一组织进行学业考试,只要考试合格,就颁发朝廷承认的正式毕业证。
这样一来就不用聘请大量的教师和支付高额的薪水,函授学堂的学子也不用支付高昂的学费。
至于这个图书馆,就是由朝廷购买大量的书籍,让天下的百姓免费借阅,促进天下百姓文化水平。朝廷计划在每个县至少建设一所图书馆。”李向东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