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县,甄氏。
甄氏源于姚姓,出自舜帝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上古的时候,舜帝品德高尚,处处以身作则。当他听说东夷部落的烧陶技术落后的情况后,就亲自到东夷部落去帮助烧陶。
在舜的指点之下,东夷部落很快掌握了烧陶的主要技术,而且成了著名的陶器产地。由于经济的发展,东夷部落的所在地很快发展成为一个城邑,这就是甄城。
舜的子孙有的留在甄城做甄官,掌管制陶业。后来甄官的后代便以这一官名为姓氏,称甄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西汉时期,无极甄氏开始兴起,因为王莽篡汉的缘故而中落,到了东汉逐渐发展而且和其他世家走的路线不同,甄氏选择走的从商的路线,到了东汉末年就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富商,甚至可以称得上富可敌国,甚至连袁绍都要与其联姻,不过此刻甄氏府邸客厅有两人也在商议着什么。
甄府,大厅。
一名男子对着旁边稍微年轻一些的少年道。
“子德,不日为兄就要前往大将军府上任职,家中事务恐怕要交到你的手上了。”
甄尧听完略微迟疑道:
“二哥难道非去大将军府中么?小弟恐有所差池有负兄长叮嘱!”
现在无极甄氏家主是甄逸次子甄俨,甄俨字子密,今年才十八岁,不过却因为父亲甄逸病逝,又因为兄长甄豫早逝不得已扛起家主之位,今年年初初举孝廉,最近被何进招揽为大将军掾,所以左思右想之下召来年方十五的三弟甄尧叮嘱。
当然甄尧如此言语也不是任性,而是按理来说甄俨当为父亲甄逸守孝,只是甄俨权衡利弊之下选择担任大将军掾,甄俨听完甄尧言语训斥道:
“子德之言何其糊涂!大将军是何等人物,亲自招揽吾等岂能不去,若是得罪大将军必然生变,吾甄氏自大父以来钱财已达极盛,多赖祖上余泽方能保全,要不然早被瓜分,既然大将军亲自拉拢自然得前往。”
甄尧一听兄长甄俨教训自然连忙拱手应是,其实甄尧也不笨甚至十分聪明,只是家中事务这些年皆由兄长甄俨安排,自己没有独当一面的经验自然忍不住有些紧张,甄俨见此也知道甄尧心中顾虑,缓声道:
“三弟无须这般担心,吾弟之能吾深知之,必然能做好,当初为兄也不过是你这般岁数从大人手中接过甄氏,虽然不可大意但是以吾甄氏积累也可放心施为!早晚询问拜安阿母可也!”
甄尧听兄长甄俨一番宽慰之后略微放松,甄尧也想起来还有阿母张氏,张氏虽为女子却才智不俗,甄俨能如此弱龄支撑起甄氏门庭,其母张氏也出力不少,甄尧一念及此心下稍宽,只得拱手道:
“兄长所言甚是,小弟必然谨记于心!”
甄俨见此微微颔首道:
“若是如此为兄就放心了,待五日后吾就前往洛阳,家中姊妹、事务皆交给三弟了!”
“唯!”
------------
同时刘备也自武遂过安平往无极而来,而且还挺巧,正好是甄俨要准备前往洛阳的时候,刘备也早早的让人送上拜帖,当然刘备之前就通过张世平、苏双和甄逸有书信往来,去年因为青州黄巾虽知甄逸病逝也无暇他顾,只是派人慰问一二。
这次刘备前来无极当然是为了拉拢甄氏而来,所以自然直接递上拜帖。
甄府。
“二哥!二哥!青州牧刘使君送来拜帖!”
甄尧终究不过少年,虽有早慧却常被兄长庇护多少还有些少年心性,一收到刘备的拜帖,连忙跑入大厅内告诉二哥甄俨。
甄俨见此呵斥道:
“子德平日为兄是这般教导你的!”
甄尧见此立马收敛神色,向甄俨告罪,也没办法毕竟长兄如父嘛,随后甄尧将拜帖递给甄俨,甄俨接过一看微微沉吟片刻后道:
“子德随吾拜见阿母!”
“唯!”
随后甄俨、甄尧两兄弟前往后院拜见张氏。
“阿母!孩儿不知大人是否与刘使君有交情,请阿母解惑!”
甄俨收到刘备的拜帖一头雾水,也不知道自己的大人甄逸和刘备的关系好不好,自然连忙进来询问自己的阿母张氏了。
张氏一听道:
“俨儿将拜帖拿给老妇一看。”
甄俨一听连忙将拜帖递给张氏,张氏打开一看,见刘备说的自己与甄逸神交已久,之前闻甄逸病逝倍感痛心,此次受朝廷之命入并州平乱,既路过故人之居不可不往,所以特来拜访!
张氏看完自然知道自己的丈夫甄逸的交情绝没有像刘备说的那般好,不过刘备确实之前派了人前来吊唁,而且当时刘备只不过是东莱太守虽然分量不轻,甄逸凭借甄氏却也不落下风身份对等自然还是通信了几次。
而现在的刘备身为青州牧、西乡侯而且还不到而立可谓是位高权重前途无量,说不定哪天就管到甄氏了,而甄逸早逝只剩下他们这些孤儿寡母,张氏左思右想之下道:
“你大人确与刘使君有些交情,不过没有刘使君所言这般感情深厚,老妇也不知刘使君的来意!”
甄俨闻言也陷入了思索,反而是甄尧好像想到了什么出声道:
“莫不是刘使君入并州平乱需要些许钱粮?”
甄俨闻言呵斥道:
“子德休要胡言!刘使君贵为州牧岂缺这些粮草,刘使君名满天下对吾二人来说乃长者也!焉能胡言乱语!”
甄尧被兄长训斥也不敢反驳,反而张氏听了甄尧的话道:
“若刘使君真是缺少钱粮那更是再好不过了,刘使君名满天下,当初你大人收到刘使君的来信时还喜不自胜道:“天下也知吾甄逸也!”当然甄逸此言多少夸大了,不过也看得出甄逸对刘备的示好的看重!”
甄俨听完张氏的话拱手道:
“若是如此自然无须阿母吩咐,还是待刘使君到了就知道到底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