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文成武德景泰皇帝实录
  4. 第32章 鸿胪寺掌寺
设置

第32章 鸿胪寺掌寺(1 / 1)


本来应该于十月初九战死沙场的孙祥等人,因为提前得到朝廷提醒按照居庸关的防御方式重整了关防和朱祁钰借三张的手提供给边关的各种“狩猎”技艺,配上机关消息和两拔援军支持,不仅屁事没有,还提前彻底打败了也先的偷袭部队。

想和谈?真没我们什么事,咱级别不够,没有授权。您老安心等着吧!等着有授权的来和您谈。

奏报快马送回朝廷,每天派二愣子指挥刘深带些食物、酒水过去叩拜太上皇帝顺便刺探下军情,剩下的就是继续严防瓦剌再次偷关了。

也先得到了附近蒙古部族的牛羊支持,现在也不急于发生直接冲突。反正两路南下军队都输了,这么算起来知院阿剌那两万人输得更惨,都死伤过半了,那就等吧!

十月十五日,历史上本来应该在京师打了几天损兵折将拔营回塞北的也先还在紫荆关外,终于等来了朝廷议和使者。

紫荆关、居庸关两地大败达贼兵马的消息传到京城之后,朱祁钰把议和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孙太后,没成想又被孙太后给扔了回来。

思前想后,朱祁钰还是不愿意接这个茬,直接召开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参加的扩大会议。

会议上,景泰皇帝陛下对于当前形势做出了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不断巩固边镇军队的建设,要加强军队武器的更新换代,要不断提高官军队伍的素质建设…….

景泰皇帝陛下指出,当今时代正是天下纷争不断的时代,境外异族亡我之心不死,朝廷内外无论贵戚官宦还是匹夫百姓,都需要本着爱国家爱民族的心态,随时做好为国家奉献生命的准备。对于朝廷官员中有些人搞形势主义,搞霸权主义,甚至当土皇帝的情况,要严厉打击,要坚决抵制…….

在营救太上皇帝陛下的问题上,景泰皇帝陛下坚持以朝廷大局为重,充分考虑太后、太上皇后意见……当即做出批示,命太监李永昌为紫荆关镇守太监,协助上皇迎驾钦差,即日赴任。

“陛下,既然已经任命了李太监为紫荆关镇守太监协助迎驾钦差,那这个迎驾钦差该定下来了。”胡濙做为礼部尚书,阁臣,这个时候只能硬着头皮出来提起迎驾钦差人员的问题。

皇帝陛下任命太后身边的大太监任紫荆关镇守太监这不是扯蛋吗?紫荆关又不是大同、宣府这种地方,什么时候配过镇守太监?

就算要配,也没有把太后宫里人派出去的道理。朱祁钰的做法什么意思瞎子都能看出来,皮球又踢回到太后脚下了。

李永昌这会收到消息,正苦着脸跟太后面前哭呢!可不是吗,真舍不得太后呀!

谁都知道这趟差出的凶多吉少。

如果顺利迎回太上皇帝功劳是迎驾钦差的,你一个紫荆关的镇守太监凑什么热闹?

那如果一不小心太上皇帝死在塞外了,协助迎驾的镇守太监有没有责任?呵呵,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去。

太后想甩锅,被景泰皇帝识破后直接把锅扣回了太后身边人的头上,想甩都甩不掉。百官很默契的认了,不管谁去做这个迎驾钦差都是有风险的,这可不仅仅靠着一腔热血就能把事情办妥的。

有了大太监李永昌做陪,这个扛锅的人就够了,捅的篓子再大也有人一起扛,这个时候迎驾钦差的机会谁都想争一争了。

“陛下,臣愿出使。”胡濙请缨。虽然一把年纪了,但身为礼部尚书义不容辞。

“启禀陛下,胡阁老身为四朝老臣,又是正统辅臣,身居尚书之位,不宜出使。臣愿代往。”这时,一人出班奏事。

杨善!

鸿胪寺掌寺,礼部左侍郎,杨善。

这厮真是命大啊!朱祁钰如是想。

要说起正统帝复辟,主力是石亨、曹吉祥、徐珵三人,而要说还有人出力就唯有这个杨善了。

吃着景泰帝的饭,干着砸景泰帝锅的第一人。很早就自荐出使塞外与也先洽谈放回正统皇帝的事情,出使回大明后更是不遗余力变卖家产私自与瓦剌联系,想尽一切办法迎回正统帝。

乍一听觉得这是个忠心臣子,可这货因为受到牵连早就该仕途止于永乐朝了,为什么能够混到景泰朝还官居鸿胪寺掌寺、礼部左侍郎呢?

无耻!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

就这货入了两次狱,可不是于谦那种被人陷害入狱的,更没有百姓、官吏去设法救助。

杨善本来只是靠着钻营混进了“靖难”阵营,因功得了个黄仪所引礼舍人的小官。然后在永乐元年被改为鸿胪寺序班,还是小官中的小官,

因为受到牵连没能迎来升官反而被抓进了监狱。

第一次因为无妄之灾开始牢狱生活的杨善万念俱灰,在狱中受到了狱友章朴的开导,因此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章朴为人有骨气、有思想,对于一代魔皇永乐大帝下令上缴和销毁方孝孺诗文一事持反对态度,私下藏了《方孝孺集》。

杨善以借阅为名拿到文集之后立刻向永乐朝廷告密,可怜好朋友章朴都没搞清楚状况就被永乐帝以“建文奸党”的罪名给砍了脑袋。

就这样,杨善因为揭发有功而官复原职。不久后又被永乐帝升为鸿胪寺右寺丞,到了洪熙即位后升为鸿胪寺卿。

要说这位杨善除了钻营之外,实际工作能力还真不咋的。宣德六年十月时就被“以典仪失职,为监察御史所劾,下行在都察院狱”,于是杨善又开启了第二次牢狱生活。

宣德皇帝相比较自己那个倒霉儿子正统帝真的对臣子们算是和善的,没下死手,只是关了杨善一段时间就给放了出来。虽然撸掉了杨善的职务,但还是给了他“免冠带视事”的起复机会。

于是,杨善又有了官复原职的机会并逐渐靠着混资历得到了提升。

如果说这些都还不足以说明杨善只是个惯会钻营、品性不良的小人,那么可以从家风中得到证明——杨善儿子杨容伪造中官笔迹,将宫里的金银借给前工部尚书吴中被人告发。

没有被连坐的杨善到了正统中后期终于靠着熬资历混到了礼部左侍郎,但仍然只负责鸿胪寺就很说明问题了。

“杨卿……”看着杨善,朱祁钰陷入沉思。

大明朝的臣子们大多数受儒家文化教育,讲究的是: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大多数都是正直,直率的人。而做外交,还需要一定程度的圆滑才合适。

但如果给了这个家伙机会,岂不是就给了他机会露脸、大显身手的机会了。

“陛下,胡阁老身为重臣,实在不宜远离陛下左右。臣身为礼部左侍郎,掌鸿胪寺,理应出首。”杨善再次提出要出使议和。

长吁一口气,朱祁钰终于开口说道:“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可匿名举荐。一个时辰后朕命人于左顺门前设一箱笼,午后收回。”

说罢又看向于谦等人说道:“各部、衙主官午后随朕一同开箱,选定使者人选。”

虽然杨善还想争取一下,但朱祁钰并没有继续给他机会。选定出使人员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朝议又开始了下一个议题——升赏与惩戒!

两个关隘顺利阻挡了瓦剌精锐的攻击,特别是居庸关以极少代价打得瓦剌知院阿剌大败而归,更是早就对边关形势做出了预防性建议有效帮助了紫荆关防御。

紫荆关虽然胜了,却是惨胜,还损失了大量精锐。特别是孙祥在第一次打退也先部偷袭后麻痹大意,造成也先成功从边境小道原路二次偷袭时得手,如果不是支援到位险些丢失城关。

两相比较之后孰优孰劣一眼可断,自然是要好好升赏罗通的。但这个罗通被压了二十年,如今已经是一月三迁,再升往哪放就成问题了。

对于孙祥的领导责任认定没有什么疑虑 ,战场中“失机”撤职查办甚至论个斩刑也不是不可以的。

经过一番讨论,各方发表意见之后仍然以用人之即,孙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于是朝廷以下旨申斥算是结案。

紫荆关上下都以“齐力杀贼”论功,除孙祥之外每人得银一两、布一匹,指挥以上加赏钱一贯。刘深数次打探达贼虚实,朝拜太上皇帝,署副千户。

范广部救援有功,杀贼得力,每人得银五两,布一匹,伤者加赏二贯,残者、阵亡者加赏钱五贯,指挥以上加赏两贯。范广升后军都督府右都督,迁京营右副总兵,协助石亨驻防京师。

孙镗、高礼部救援有功,所部每人得银一两、布一匹,指挥以上加赏钱一贯。孙镗、高礼署都督同知,仍于紫荆关管军。

居庸关上下齐力杀贼有功,每人得银二银、布二匹,指挥以上加赏钱二贯。凡伤者加赏钱一贯,残者、亡者加赏钱五贯。

居庸关提督守备右副都御史罗通,指挥有方,奋勉尽责,转任兵部右侍郎,代天巡狩边关各镇。

早朝结束,朱祁钰交待几句就下了朝。一边往宫里走,一边想着杨善的问题。

杨善这个人如果用得好,在朝廷处于弱势时做为外交官派出去,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按照历史进程,杨善轻松破局与瓦剌也先的外交,不仅仅迎回太上皇帝朱祁镇还顺利交好了也先等瓦剌首领。

为此,在正统帝朱祁镇复辟之后,杨善一家人得到了非常好地回报。升官、发财是基本操作。对于朱祁镇这个生性凉薄的人而言,这可是非常难得的了。

简单用过午膳后正在恍惚之间,杭妃过来请安。递上画好的重型驽车分解图,一边问朱祁爷道:“爷有心事?”

“这么明显吗?”朱祁钰接过图画看了下,一边看着图解一边没口子的应了一句。

“太上皇北狩时都没见爷这么愁过,哪里能看不出来?”杭妃调笑道:“本听到消息说是打了胜仗,在母妃那里请安时留了饭,回来才想问下爷图还要不要用了,怎么又愁上了?”

“唉~还真有个伤脑筋的事情。”听说杭氏去自己母亲那里请了安,朱祁钰笑了笑。

“朝廷正在商议派遣官员前往关外与瓦剌商议迎回上皇事谊,到底要派遣什么样的官员让我头疼。”朱祁钰说到这里无奈捏了捏太阳穴。

杭妃很贴心起身站在朱祁钰身后轻轻为朱祁钰揉起了太阳穴,一边揉一边说道:“朝廷的事情,奴奴一个妇人不懂那些。只是太上皇帝若是回来,爷可就难做了。”

提前布局的事情没有瞒杭氏,双方自然也不会藏着掖着。

“若是要坏事,终归不妥当。当年封我为王,一切吃穿用度并未少我母子的。如今落了难,如果出手加害将来恐怕于心难安。”朱祁钰一,边享受着杭妃按摩一边轻声说道。

“但以大兄的为人,回来后难免会有所动作。常言道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防不胜防啊!”

“不如…….发动?”杭妃低下头凑在朱祁钰耳边轻声问道,看起来就像是夫妻间在说情话一般。

“如果是太后那边发动,我们用三张反击自然事半功倍,此时用三张反而就显得之前的布置太刻意了。”朱祁钰长叹一口气道:“如果是防守反击,朝廷众臣必然不会过我干预。如果我们做得着了相,朝臣们一旦有了反对声音我们反而就尴尬了。”

“可是爷的皇位毕竟是太后立的,终究不如大兄来的正统。”杭氏不无担忧道。

“可不是嘛,这不就是正统皇帝嘛!”一语双关,正统帝可还真比自己正统。

《景泰实录》:

正统十四年十月十一日,上谕,准群臣举荐。擢升中书舍人赵荣为太堂寺少卿,通政司参议王复为通政司右通政,钦命出使迎归上皇。

上谕,宣府、宁远、山海、大同诸卫,当以地理之便结交塞外诸族向往朝廷之心。准以盐茶布帛易牛、马,钱粮易皮角、羊,以充军用。…….

上谕,监察御史白圭、李宾、夏裕以,编修杨鼎,检讨王玉,郎中谢佑、陈金,主事王伟,姚龙,给事中金达、王庚,知州陈诚、汪庭训、苏璟,前者钦命行监察御史事,往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各府县招募民壮量选官旗,并同操练,听调策应。今宜于本处操练,暂且守御,以俟有警,调赴京师策应。所司谕以事定仍旧宁家为民。

终于,战事告一段落了…….吧?!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