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全家穿越建设美好祖国
  4. 第106章 户部查账册
设置

第106章 户部查账册(1 / 1)


宋欢情一愣:“甫君大人是何人?”

龙大人摇摇头:“没什么,只是听说他近来好像是回来了。既然要去户部,就好好准备准备,千万别给咱们黄册库丢脸,去吧。”

宋还清笑道:“大人放心,一定给您争口气。”

宋欢清垂下眼帘,袖中的手指暗暗握紧。

若是能去户部,是不是就能调出三年前平州赈灾的相关账册?

心口猛地一阵激动,她暗暗深吸一口气,才把心情平复下来。

脚步刚从门口迈出去,身后就传来了龙大人的声音。

“欢清啊,你到了户部可要记着回来啊!”

宋欢清轻笑一声,回头冲着龙大人笑:“大人放心,我一直都记得,您才是对我最最最好的那个人,我生是黄册库的人,死也是黄册库的死鬼!”

龙大人冷嗤一声:“你这孩子,胡说什么呢,快走吧。”

嘴上是不让她说不吉利的话,可心里却美滋滋的。

她能记住最重要的一点就好了。

到了户部,宋欢清才忽觉大越国是如何的富强盈沃,接触到的账册,按照地区划分,每个地方的税收一笔笔都极为清晰。

“宋姑娘,这些是江浙地往年的税收情况,还请您根据往年的税收情况,以及您在黄册库的工作经验,拟一份赈灾额度出来。”

工部侍郎亲自给宋欢情布置了工作,由于工作量巨大,除她之外,还另外配置了四人过来辅助。

宋还清在这一瞬才恍然大悟,为何户部偏偏把她借调过来了。

赈灾银的多少,可不是红口白牙随便一张嘴说多少就是多少的,其中更要参考灾情惨重程度来评估,这份任务,可绝不像工部侍郎说得两句话这么简单。

周围人窃窃私语,尤其是工部原本的人,没有任何人相信眼前这个还没有及笈的小丫头真的能做到。

就连表面上的客套和尊重都没有。

“贾侍郎,您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她一个小丫头,怎么能堪此大任?”

“是啊大人,这事儿照例都得是您带领我们一起做的,交给她,那不是开玩笑吗?”

贾侍郎并未回答众人的话,只望着宋欢清,似笑非笑道:“姑娘可有信心,若是你做不到的话,我这就去回禀尚书大人,您一个小姑娘,原路回去也不丢人。”

“我可以。”

“好,那我这就去同尚书大人说清楚,这事儿就还按照以往的安排,由本官亲自……等等,你说什么?”

贾侍郎说到一半,突然顿了一下,猛的看向宋欢清。

宋欢清直视着贾侍郎,眼神坚定,语气沉稳。

“既是圣意,小女子定不会辜负皇上和尚书大人的期待。”

贾侍郎张了张嘴:“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宋欢清微微一笑:“往后大家共事,还请众位大人配合我,小女子感激不尽。”

贾侍郎等人瞠目结舌,明显觉得宋欢清是在不自量力。

宋欢清转身从一旁的账目中找出江浙之地的盐税账目,不惧众人目光,坐下来静心开始翻看。

“呵,还装的有模有样的。”

“说不定还真有几分本事呢,我听说,人家还是从黄册库调过来的呢。”

“我怎么就这么不信呢,一个小丫头片子,还能比咱们强去?”

几个人也不去忙,就定定地站在一旁,看着宋欢清。

不过说了几句话的时间,宋还清就已翻着账本递到了贾侍郎的面前。

“侍郎大人,这处数据错了,需要更正吗?”

一句话,瞬间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贾侍郎狐疑地看向宋还清,希望她不是哗众取宠。

可他只扫了一眼,就赫然发现了大问题,三千两银子竟被登记成了三百两?

贾侍郎猛的翻开账本最前页,朱砂红印盖着的名字正是这本账目的负责人,贾侍郎转身,“啪”地一声账本直接砸在了身后一人的脸上:“看看你都干了什么,赶紧重做一份!”

贾侍郎心中忐忑,幸好这份账册还没有公布,否则他就等着上朝的时候被人喷成屎吧。

刚刚还在说风凉话的人,瞬间脸色大变,赶紧检查起来。

果然错了。

等他再抬头的时候,看向宋还清的目光,俨然已经不似刚刚那般轻视了。

宋还清用了三日的时间,没日没夜地彻查了户部盐税相关的账目,检查出来的问题,大大小小共有几十处。

这样的工作量,几乎是整个户部半个月才能完成的了。

她凭着自己超强的本事,在第四日时,已成功赢得贾侍郎在内所有户部人员的认可。

而她的工作,也在第四日开始,正式展开。

“这边是平州三年前的账目吗?我能看一看吗?”在和众人熟识后,宋还清终于大胆地提出了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

贾侍郎略一犹豫,就听宋欢清道:“我本是平州人,三年前平州大旱,幸得朝廷体恤,百姓们才能挺过灾情,虽然旱灾与涝灾不同,或许也能从中寻到一些有益之法。”

“也对,那你跟我过来吧,案卷太多,都不知道积压在哪儿,咱们一起找找。”贾侍郎闻言,并未多想。

宋欢清毕竟是皇上亲自指派过来的,总不至于存什么龌龊心思。

宋欢清按捺住心中激动,很快就找到了一卷账目。

其内,正是三年前平州旱灾时,朝廷所下发的赈灾粮,赈灾银,以及冬日后,又补发的绵絮,粮食等等。

每一笔下发日,经手人,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可是……

平州的赈灾粮根本就没有得到那么多,赈灾银更是无稽之谈。

她父亲跟着义通县令兴修水利,本该拿到的辛苦钱还是到了第二年才到手的。

那些银子和粮食,都去了何处?

再者,户部所下发基准,是以受灾人数五十万人口计算的。

可她们当时驳查平州人口后,平州所有州县的人口充其量也不过二十多万,绝不可能超过三十万。

这样的人口出入,其中的牵扯到的钱财,可是一笔巨款……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