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殿内,五个内阁大学士跪坐在前列,加上武英殿大学士李靖、裴仁基统领的武将,在宝座之下,有七列,构成了大夏的权利巅峰。
“陛下,臣高季辅有本奏。”御史队列之中,高季辅走了出来。
大殿内众人纷纷望了过去,脸上的顿时露出兴奋之色,一丝瞌睡消失的无影无踪,高季辅是谁,是魏徵的铁杆,他一出手,就代表着魏徵出手了。
实际上,魏徵成为内阁大学士,他下一步将会怎么走,满朝文武都在看着,现在他终于出手了。世人都知道魏徵的性格,整顿朝纲是必定的事情。只是不知道对方这把火会烧到什么地方。
“准。”
李煜也很好奇,他很想知道魏徵第一步想做什么。
“陛下,臣弹劾大理寺卿裴文懒政、怠政。在任期间,案件挤压如山,一天在衙门时间不超过两个时辰,或是在青楼之中,或是泛舟于渭水之上。”高季辅大声说道:“臣认为,裴文当交有司问罪。”
大殿内群臣顿时议论纷纷,目光落在一个身着朱紫的老者身上,他出身河东裴氏,最擅长的就是断案,但这些年年纪大了,自然懈怠了一些,没想到,在这个时候被高季辅抓住了。
“有这事吗?”李煜目光落在裴文身上。
“老臣有罪,请陛下责罚。”裴文深深的叹了口气,这件事情想不承认都不行,事情的确是这样,别人一查就知道,自己想狡辩都不行。
“裴卿老了,回家安心修养吧!没事约三五个好友,泛舟湖上,逍遥自在,再不济,含饴弄孙也是可以的。”李煜叹了口气。
“老臣谢陛下圣恩。”裴文心中一阵凄凉,只能应了下来,他知道这是李煜给自己面子,否则的话,就是罢官了,面子上也不好看。
“陛下,大理寺卿空缺,臣举荐马周为大理寺卿。”魏徵立刻出言说道。
“陛下,不妥,马周现在刑部侍郎,位列从二品,大理寺卿乃是三品,这是降职使用,有些不妥。”长孙无忌听了赶紧说道。
“这就是臣想说的,大理寺关系重大,大理寺卿却是三品,品级不足,无法威慑群臣,臣请提大理寺卿为从二品,从而震慑群臣。”魏徵大声说道。
“陛下,自古官职高下,都是有定制,岂能因为一人而提高官职?有些不妥。”萧瑀也出言反对,他虽然嫉妒马周年轻,但这件事情是魏徵提出来的,他就想反对。让马周做大理寺卿,显然是魏徵计划的一部分,他是不能让魏徵的计划得逞的。
“景睿,你怎么看?”李煜目光落在自己儿子身上。
“儿臣认为,既然御史台谏议大夫为二品,大理寺卿和其他的寺卿不一样,也应该为二品。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李景睿想了想说道。
“殿下,官职乃是朝廷的根本,岂能随意更改?”萧瑀毫不客气的反驳道:“陛下,臣认为,官职关系重大,二品就是二品,三品就是三品,不能随意更改。”
大殿内众人听了顿时深深的看了萧瑀一眼,这个萧瑀胆子就是,皇帝、储君都敢反对。也不知道是谁给予的胆子。最起码,大殿内的众人是没有这个胆子的。
李景睿听了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尴尬之色,从监国到现在,还没有哪个大臣居然如此反对自己,光明正大的,让自己下不了台。
“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变化的吗?大理寺比较重要,既然御史台能成为二品,大理寺也不是不可能。”范谨出言说道。
“若是有朝一日,其他的衙门都是如此,是不是都可以提升自己的品级?”萧瑀大杀四方,老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众人听了连连点头,萧瑀这句话虽然是有些胡搅蛮缠,但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任何官职都是定制的,不能今天提一点,明天又提一点。
“我大夏建立还不到三十年,陛下开国,重新定制也是可以的。”魏徵却正容说道:“陛下,臣认为大理寺关系重大,将其提升也不是不可以的。”
“岑先生,你怎么看?”李煜目光落在岑文本身上。
“陛下,大夏的官制自然是不能轻动,但马周却是可以动一下,臣认为,马周以从二品入大理寺也不是不可以的。”岑文本想了想说道。
李煜听了双眼一亮,点点头,说道:“岑先生所言甚是,动官制不好动,但动人还是可以的。既然如此,那马周就以从二品官制入主大理寺卿。”
“陛下圣明。”魏徵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臣遵旨。”马周面色清正,赶紧拜谢。
萧瑀看的分明,却是冷哼一声。他也没有想到岑文本会帮助李煜会这样的主意,而且这个主意还真的不错,最后便宜了马周。
“陛下,臣有本奏。”话音刚落,就见一个御史站了出来,却是监察御史张景,出自祥符张氏。
众人的目光再次落在魏徵身上,现在众人算是看出来了,魏徵的手段就是以御史为剑,狠狠的劈开眼前的荆棘,然后撬开其他的山头。
“准奏。”李煜也很好奇,这魏徵第二刀是砍在什么地方。
“陛下,臣弹劾刑部燕京清吏司主事姚典收受贿赂,勾结贼寇,祸乱京师。”张景大声禀报道。
谷坪
大殿内一干大臣听了之后,脸上顿时一丝惊讶之色,然后纷纷望着人群之后的姚典,没想到,魏徵第二刀砍在刑部身上。
“陛下,臣冤枉啊!”姚典神情慌乱,从人群中冲了出来,拜倒在地。
李煜见状面色冰冷,用厌恶的眼神看着对方,他知道既然御史已经弹劾对方,说明魏徵已经找到了对方的证据,不然的话,不会在这个时候说出来。刚刚成为大夏的崇文殿大学士,不会在这个时候,将自己的漏洞放在别人手上。
“姚典,你认为你冤枉吗?”李煜面色冰冷,冷笑道:“朕再给你一次机会,若是查出来,你无罪,朕就惩罚张景,你若是有罪,朕灭你三族。”
姚典脸上露出惶恐之色,最后跪在地上,不敢说话。
“带下去。交给大理寺仔细询问,燕京将军,配合大理寺,详查燕京城内的情况,京畿之地,首善之区,怎么可以有贼寇呢?”李煜摆了摆手,自然有殿前侍卫,将姚典带了下去了。
“臣遵旨。”马周赶紧应了下来。
“吏部,刑部燕京清吏司主事空出来了,可有人选?”李煜虽然是在问长孙无忌,但实际上,目光却是落在魏徵身上。
长孙无忌听了深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臣举荐刑部员外郎独孤信诚。”
“陛下,臣举荐监察御史高季辅为燕京清吏司主事。”魏徵亲自出面,大声说道:“燕京清吏司关系重大,非精兵强将不可,高季辅刚毅果断,不畏强权,可以胜任。”
“魏大人,高大人不过是一个御史言官,虽然有些能能耐,但让他做刑部主事,恐怕还是差一些了,倒不如,先让他外放一段时间,接触一些实务,历练一番之后,再回来也不迟。”长孙无忌出言反驳道。
御史只是清流,高谈阔论,弹劾他人,尚且可以,但处理政事,审讯犯人就不是他的特产了,长孙无忌的言论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陛下,臣认为长孙大人所言甚是,高大人清正廉明,作为御史还是很合格的,但作为刑部浊官,高大人还是差了一些。”韦园成也出言说道。
“为人臣者,只要忠心、勤于王事就可以了,不懂的可以学习,相信只要有一个侍主的忠心就可以了。”魏徵漫不经心的说道。
“事情如此简单,那任何人都可以入朝为官了。我大夏忠于天子者也不知道有多少,难道每个人都能出来当官吗?刑部,乃是彰显大夏威严,体现陛下圣明的地方,刑部断案,关系大夏法典,关系到身家性命的地方,岂能任何人都能加入其中?”长孙无忌双目中冷芒闪烁,冷冷的望着魏徵一眼,他为吏部天官,根本不怕得罪魏徵。
“陛下,高季辅此人忠心耿耿,擅长政务,精通大夏律法,臣认为,可以担此重任,请陛下明察。”魏徵并没有理会长孙无忌,这个人明显是在反对自己,反对一个人可以找许多理由,自己不管找到什么借口,对方都有反驳的理由。既然如此,还不如找皇帝,只要皇帝答应,一切都好办。
“景睿,你怎么看?”李煜又望着自己的儿子。
“父皇,儿臣认为不如先让高大人入刑部,儿臣相信魏徵大人的眼光。”李景睿想也不想,就回答道。今天他算是看出来了,魏徵这是想稳定自己的地位,而皇帝肯定也会答应下来。但以后的结果是什么,李景睿就不敢保证了。
“既然如此,高卿,你就暂时卸掉手中的差使,到刑部任上走一遭。”李煜很快就应了下来。一个刑部的主事而已,并没有引起李煜的重视。相反,他对魏徵接下来的行动感到好奇。
“臣领旨。”
“臣谢陛下信任。”
高季辅和魏徵两人纷纷出列,赶紧谢恩。
大殿内的其他人这个时候已经看出来了,今天皇帝陛下就是站在魏徵这边,就是帮助魏徵站队的,魏徵提出任何要求,皇帝都会答应的,自己提出任何反对意见,都没有任何用处。
长孙无忌面色阴沉,无论是大理寺卿,或者是刑部主事,推举都是吏部的职责,可是今天吏部推举的人选都被皇帝否定了,而魏徵提出的两个人,都被通过了,这对自己在吏部的威信是一个打击,甚至他还能猜测到,这种事情以后还会发生,魏徵的三把火绝对不会如此简单。不仅仅朝中会有大量的官员变动,在地方上也是如此。
“这厮是冲着我来的。”长孙无忌双目中光芒闪烁,吏部的官员都出现了问题,这只能说明吏部在选人的时候,没有认真考察,这是吏部的责任,而吏部推举的人选不合适,那也是吏部的问题,天长日久,必定会引起皇帝的不满。
长孙无忌猛然之间,发现自己这个吏部天官日子不好过了,昔日的威风八面,不久之后将会成为众人诘难的对象。大量的官员被弹劾,大量的官员无法升迁,想到这里,长孙无忌心里面更是不舒服了。
魏徵一番操作之后,终于暂时歇了下来,紫微殿内也开始一团和气,商讨着征兵、粮草周转的事情,毕竟大夏还是有一个外敌存在。
只是长孙无忌罕见的平静下来,并没有像昔日那样指点江山,而是静静的站在那里,看着众人表演,等到散朝的时候也没有说上一句话。
“父皇,长孙大人好像不高兴。”李景睿跟在李煜身后,笑吟吟的解释。
“他不高兴?有什么不高兴?就因为朕拒绝了他的建议?”李煜冷笑道:“这江山也不是他的,他有什么资格不高兴。平日里就是太仁慈了,让他們认为什么事情都要听他们的?还真的认为,朕只擅长冲锋陷阵,不擅长治理国家?”
“儿臣认为,今日长孙大人推举的人选有些意思,独孤信诚乃是关中世家子弟。而他一直在反对关东世家。”李景睿忽然说道。
“他反对的是魏徵,认为魏徵抢了他的位置,辅机这个人啊,办事能力还是可以的,但为人就是太霸道了一些。”李煜笑道:“这样人,若是放在一般时候,下场未必会好到哪里去。”在历史上,长孙无忌不就是因为自己的霸道,连自己的外甥都看不过去,最后满门抄斩。
李景睿苦笑道:“儿臣面对那些老臣的时候,心惊胆战,不敢反对。”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朕还年轻的人,那些老臣都比朕年长。你担心什么,而且你做的是正确,还需要担心这些人吗?”李煜不屑的说道。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