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
  4. 第113章 启河助尧成长壮大
设置

第113章 启河助尧成长壮大(1 / 1)


启河要求的事,还没有哪个氏族敢拒绝。

筑路队开始了常年累月的工作。

时间过的很快,两个月,半年,三年。

启城,三苗部落,高平部,三个点,以启城为中转点,除了一些山路还未全部打通,其余地方都有了路的雏形。

启河曾经策马奔腾,只用了月余就从启城跑到了欢兜氏。

这两年多来,启河命人把煤铜锡铁铅等矿产,运到启城,建造了一座浩大的青铜器作坊群。

他将生产出来的高品质青铜器,做成农具,兵器,生活用具,低价换给三苗部落和高平部。

三地互通有无,交换物产,生产力显著提高。

百姓收益,可以做到丰衣足食。

就连高平部北面的东夷部落,也从中获益,用上了先进的农具及生活用品。

启河又带着一支大商队一路向北,前往东夷部落,和炎黄部落。

经过一路辗转打听,启河的商队来到了陶寺,这里有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名叫祁放勋。

启河来看自己的学生尧了。

十三岁的尧在今年,被长兄帝挚赏了封地陶寺,辅佐他治理陶,成了陶氏的族长。

尧已经是个小大人,个头也蹿起来了,举止也稳重了。

而启河依然还是五年前的青年模样,丝毫没变。

母亲庆都自从夫君帝喾亡故,便跟随儿子尧到陶寺居住。

师生见面,颇为亲近。

尧执弟子礼对启河十分恭敬,恳请启河在陶寺多住些日子,聆听教导。

就连尧的母亲庆都,也劝解启河留在陶寺居住一段时间。

启河也有心帮助尧,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启河让交易完货物的商队返回启城,只留下十几名亲随跟随左右。

启河跟随尧走访了陶寺的地盘,这个氏族不太大,只有两三千人,占地也就后世的一个乡大小。

陶寺在汾河下游区域,依偎浍河,地处一处狭长峡谷的平原地带,东西都是山脉,

这里的土地还算肥沃,挺适合种植黍子粟米等农作物。

由于上几个族长不善管理,陶氏百姓生活颇为疾苦,温饱都难以解决。

启河先教导尧兴修水利,依托浍河,开荒挖渠,尽量扩大农田面积。

又把在启城的那些农业技术拿出来,全教授给尧。

包括堆肥,禽畜圈养,水产养殖,蔬菜果树种植等等。

他又提供启城生产的先进农具给陶氏,传授尧烧砖技术,修建陶城。

启河在陶寺居住了两年,把一个落后贫穷的陶氏,发展成享誉周边的陶城。

陶城的名声大了,周围的人都说尧是个伟大的首领。

这些都是老师启河的功劳,尧不敢居功。

但是启河严令他不得外传,将所有的变革成果都套在尧的头上。

启河不想抢学生的风头,提出告辞,返回启城。

随着尧的名声传播散扬,他的长兄帝挚都知道了,有些怀疑弟弟的能力。

于是帝挚一道命令下达,将北边的平阳也分封给了尧。

平阳古时又称唐,于是尧又变成了陶唐氏的族长。

陶唐氏管辖的地方更大,人口也增加了几倍,但是百姓贫苦也更甚。

尧继续沿用启河的治理方法,修水利,兴农业,修建平阳城。

启河回到启城的第二年,亲爱的老族长启轲不堪病痛折磨,不幸去世。

启河虽然伤心,但是他也知道生老病死,是凡人必须经历的。

当然他启河不是凡人。

启河拒绝了众长老的好意,拒绝当启城的新族长,他力排众议,举荐二十岁的启木成为下一任族长。

而那些启氏的老人们,启飞,启亮,启牛等人,都没有争权的意思,他们更愿意追随启河,过无拘无束的生活。

启木做族长的第二年,启河留下启熊辅佐启木,做一次远行。

众人都不知道,启河这次远行的目的地在哪,终点有多么的遥远。

启河的女人,紫,青,都留在了启城,她们过惯了人上人的生活,又有娘家人在,不愿意随启河颠簸。

而宛是外族奴隶,父母亲人亡故,成了孤儿,她不想留在启城,不愿意受紫和青的欺负。

平作为贵族女,虽不会受人气,但是她崇拜启河,誓死追随启河。

启亮,启飞,启根等见识了大好河山,不愿意留在启城混吃等死。

启牛几次都没能追随启河,不愿意,他这次一定要去,哪怕死在外地也不怕了,他有两个女人,五个孩子。

启河同意启牛跟随了,正好让他辅助军事。

启河挑选五百名年轻的未婚族人,且都是愿意追随他的,这里面还包括了巫医,工匠,饲牧者等等。

启河组建一支庞大的商队,携带大量盐及青铜器具前往欢兜氏。

在欢兜氏又补充了些牛马,凑够千头,携带稻米等物产,继续北上。

历经三个月穿行中原地带。

中原地区既是华夏联盟的大本营,主要居住着部分炎黄部落、东夷部落、三苗部落。

目前高辛氏的帝挚是华夏联盟的最高统治者,他是帝喾的儿子,帝喾死后传位给帝挚。

启河带领商队往北,途径了许多氏族,尽量避免与各氏族产生冲突,一直表现成友好的商贾身份。

如果遇到那蛮横不讲理的,觉得这五百人的启氏商队好欺负,启河一定叫他们知道,和平的代价很高,很高。

搞的这氏族的一众长老首领,倾家荡产。

启河还发现一个现象,中原地区的这些氏族,普遍都很贫穷,百姓还在温饱线上挣扎。

比之三苗部落差了一大节,与启城相比,那更是一个天上地下。

启河对帝挚的治国能力表示怀疑,他觉得华夏民族的百姓,不应该受无能者拖累,最好是让贤。

启河商队辗转几个月,终于来到学生尧的新地盘,平阳。

师生再一次相聚,马上二十岁的尧已经颇有上位者的气质。

但是他对启河依然心存敬重,把老师当做自己最亲近的长辈,一直执弟子礼。

陶唐氏在尧的大力发展下,已经建成了颇具规模的平阳城。百姓有衣穿,有房住,有饭吃。

族人们都十分推崇尧,是尧带领他们过上了好生活。

启氏的商队也得到很好的招待,吃穿一应俱全,规格还挺高。

启河单独把尧拉到一起,二人在一间屋子里密谈了半日,最终达成了一个共识,实现一个目标。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