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
  4. 第50章 夏稻大丰收
设置

第50章 夏稻大丰收(1 / 1)


族人们围着这片山脚下,辛苦的四处挖掘。

还在河长老指点下,朝几处石壁也砍砸了半天。

待得日头西下,众人才攒了两藤筐褐色石头,没有发现启河想象中的矿脉。

启河猜测着,矿脉应该就在这山里深处,他们发现的散碎铁矿石,可能是意外掉落出的。

日头下山了,众人只得返回村寨。

当晚,启河就叫族人来,把收集来的部分铁矿石和柴禾混在一起,放入陶窑,用大火烧。

众人觉的奇怪,都纷纷来观看,河长老为什么要烧石头,石头可以制陶吗?

不断的添柴,他指挥族人不停的扇风,进入窑内。

慢慢的,火中的铁矿石变瘦,开始出现大小不一的孔洞。

变成海绵状的铁矿,被启河迅速拨弄到一旁,然后用石锤不停的砸起来。

他一边砸,一边讲给旁边的族人,要注意那些动作。

铁块被砸的变成长条形,凉了下来,然后又扔进火堆了。

他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将其他的海绵状的铁矿石,交给旁边等候的族人们。

‘咣咣咣’,周围一片,都是石头撞击的声音。

在启河的指导下,铁矿石不断的被敲打,加热,再敲打,再加热。直到铁块体积不再缩小,再次扔到火中。

族人们按照河长老的要求,将铁矿石砸成了长条形。

继续加热,几根长铁条,不断的被修理,几把砍刀已经初步成型。

再次放到凉水中,淬火。

五把刀坯被族人们慢慢打磨刀刃,变成粗糙的砍刀。

虽然在启河看来还是很丑陋,但族人们觉得新的刀非常好,比石刀轻便,也精美的多,劈砍木头,也比石刀锋利很多。

男人们虽然打铁累的气喘吁吁,但辛苦打造的刀令他们爱不释手。

启氏的长老们半夜未睡,盯着河长老在制作铁器。果然河长老再次施展神奇之术,制作出了精美的“铁”器。

第二日,启氏派出了数十人,去山里寻找铁矿石。

启河则在家里,带人制作鼓风箱,用于提高炼铁效果。

小时候的启河生活在农村,用的是柴灶,对于风箱还拆开研究过。

风箱制作虽然有点复杂,但是多试验几次便有了成效,一款简易版的鼓风箱。

有了鼓风箱,炼铁窑的温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木炭温度还是比不上煤炭的温度高。

但至今为止,启氏没发现过煤。

傍晚,寻找铁矿石的族人们回来,只带来了两筐铁矿石。他们扩大了搜索范围,也只得了这些。

启河不甘心,到的第二天带人又去了那座山,四处挖掘山石,然收获甚微。

启河有些沮丧,看来铁矿脉藏在山腹内。

没有炸药,靠手中的这点原始工具是挖不出来的,想要升级到铁器时代,缺的东西还是很多啊。

启河随后在集市发布消息,海螺氏和湖氏想要换启氏的商品,必须用这种红褐色的石头来换。

两族虽然不明白启氏要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但能不用食物去交易商品,那就是好事。

于是,三族的族人们外出采集,狩猎,上山砍柴,都加了个顺带的工作,搜检红褐色的石头。

虽铁矿石的收集很难,但是周边的山多。

在三族数千人的不停努力下,启氏还是能断断续续的,收获到一些铁矿石,虽然量越来越少。

启氏成立了一个打铁作坊,每天叮叮当当的,响个不停。那是族中的铁匠们在打铁的声音。

一直到夏收开始,在河的指导下,利用有限的铁矿石,终于又制作一些铁器。

启河有领先时代的见识,族人们有吃苦耐劳的毅力,新的铁器,不断被造了出来。

优先打造出来的铁器,包含铁锯、铁镰、铁刀、铁针等工具。

用了这些铁器,大大提高了制作木器和藤竹器的,制作速度和精度。

剩下的铁料有限,只能制作成了部分矛头,给族内的猎人队伍换装。

现在制作的铁器质量不强,比真正的钢硬度差之千里。

今年的天气不错,风调雨顺。

夏收快到了,不管是启氏的自己族人,还是其他氏族,都能看出启氏的稻田会是个大丰收。

启氏的稻田里,没有多余的野草,一排排的稻子长的整整齐齐,稻杆高大,稻穗饱满。

那些年长的老人,都说没有见过如此好的年景。

来集市贸易的湖氏和海螺氏两族的人,看到启氏的稻田,羡慕的很。

纷纷来打探,启氏这种插秧种稻的具体方法。

启氏的人脸上得意,心里美滋滋的,嘴上却不肯吐露半分多余的话。

启氏怕其他族人,惦记上启氏的稻米。

于是族长启轲派人日夜巡守稻田,还专门让人监视另外两族。谨防他们派人抢收、破坏稻田。

所幸一直到夏收结束,也没出现偷抢启氏的稻子现象。

很快,夏收到来了,烧龟壳,算吉日。

吉日当天,夏收仪式,启氏拿出了收稻子利器铁镰刀。

铁矿石有限,只做了二十把铁镰,其他全部用石镰,算下来,收割工具也不少了。

趁着天气好,全族男女老少齐上阵。

人歇镰刀不歇,人累了换人手,铁镰钝了磨镰刀,这效率就上去了。

近四百多亩田,七天就收割的七七八八,陆续运进了打谷场。

打谷场地方扩了很多,晒干的稻穗,被运送到一排木斗前脱粒。

女人们磕打着稻穗,米粒纷纷跳了出来,直到穗头上颗粒全无。

收了这波稻米粒,然后再换下一批稻谷上场。

收的米粒还带着壳,有些潮气,就转移到下个打谷场暴晒,如此循环往复。

启氏的稻田少,族人勤快,效率也高,十天就把这四百多亩稻收完了。

哪怕中间有过阵雨,也没停下来过。和老天抢食吃,人们从不怯懦。

今年的确实是个大丰收,风调雨顺。

有了启河的插秧法,和沤肥,几个因素综合一起,亩产比去年翻倍了。

启河估计亩产能有二百多斤。

启氏的这些族人,包括擅长种稻的谷氏,哪里见过这么高的亩产量。

一众族人捧起黄白相间的稻米,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有的长老都高兴的流下泪水。

有了河长老的种稻法,以后再也不愁没米吃了,河长老真是天上降下来的神人。

启河被族人们围着,夸奖着,心里自然很得意,二把刀的手艺,也能干出合格的农活儿。

启氏夏收结束,派出的族人回来说,海螺氏和湖氏还在稻田里,日夜卖力的抢收,因为雨季就要来了。

在启河的建议下,启氏并没有让族人们歇下来,躺着享受夏收的幸福。

他要试种二季稻。

首先选了一批优质稻种,泡发芽,在选好的田里播种,等其育苗。

又挑了一百亩较好的稻田,烧稻根,撒肥水或河里淤泥,犁地翻耕,灌水。

等育出了秧苗,又插秧到水田里,又是辛苦了半个多月。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