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贤王望了望里许之外,那稀稀拉拉的千余骑兵,心中冷笑不已。
其人欣然颔首。
“有劳德祖带路!”
于是乎,心怀鬼胎的二人,一前一后向西南行进。
至此,荀攸、刘晔和杨修制定的第一步计划顺利完成,而第二步计划正稳步开展。
夏侯渊看傻了。
啊这…这…
左贤王竟如此好骗?
有一点,夏侯渊没看透:
杨修通过上一次的忽悠,已经精准把握住了左贤王的性格弱点:贪财且自负!
左贤王拥近三十万部众,又有八万骑兵,何况其人曾亲眼目睹,五年前的兴平二年,关中汉军是何等孱弱。
所以,这老小子始终认为,除了袁绍实力尚可之外,其余汉军都是纸老虎。
刘勋一夜被擒,反而坚定了左贤王的这种想法。
此时,彤云密布,寒风刺骨;白草卷折,飞禽归巢。
数量可怜的千余具装重骑,团团护卫着夏侯渊和杨修,引着万余匈奴骑兵,向西南方向的山坳疾驰。
左贤王心中冷笑之意更浓。
也罢!看在杨德祖为老子带来重礼份上,老子便饶其人一命。
然则,这甲胄,老子势在必得!
杨修打量着周遭地形,心中冷笑不已。
左贤王啊左贤王!枉你英勇一世,而今却要成某等之棋子!
左贤王并未发觉,方才赵虎那一部重骑趁后队变前队之时,已有十余骑悄悄远去。
第二步计划,即将成功。
待即将行至一片洼地之时…
杨修向夏侯渊使了个眼色。
后者嘴角一翘,微微颔首。
其人放缓马速,渐渐与赵虎并辔而行。
杨修指着洼地中的营盘,对身后的左贤王道。
“大人,彼处便为某之营地也。”
左贤王放缓马速,眯起眼向那洼地张望。
只见,那处洼地方圆十余里,营盘驻扎于其背风之处。
彼处寨墙坚固,其中营帐错落有致,马厩规模极大,的确是一处可容纳近两千骑兵的营盘。
此时已至午时中,但气温似乎仍在持续下降。
待左贤王大军进入那片洼地后,夏侯渊、赵虎行至辕门之前时,便隐隐然一左一右护住杨修。
杨修指着营寨后部笑道:“大人,原为呼厨泉所备之厚礼,便埋于营后木箱之中。”
趁左贤王、及其人之旁的哼哈二将张望之时,夏侯渊狠狠抽了杨修的坐骑一鞭。
那战马吃痛之下,“希聿聿”一声长嘶,载着杨修疾驰而去。
夏侯渊长笑一声。
“左贤王,恕不奉陪!”
话音未落,这一部精锐重骑,已奔至十步开外。
待左贤王从一脸错愕中回过神来之时,马蹄荡起的漫天黄尘,已遮住了那千余重骑的身影。
最让左贤王生气的,还是那脑子似乎不太灵光的左大都尉。
“大人,俺等似乎又中计矣!”
因此,这一次,左贤王并非将马鞭掷到地上,而是狠狠抽起了那不开眼的东西。
万幸左大将脑子好使。
其人高喝道:“传俺军令!结阵固守!”
他已经反应过来,自己这万余骑兵,被杨修引进了包围圈。
与其撞运气突围,不如待观察敌军虚实后再做决断。
他的想法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刘晔也是这么想的。
随着第二步计划成功实施,第三步计划便已开始。
这第三步计划,叫做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顾名思义,围左贤王,歼灭匈奴援军。
匈奴人见利忘义,毫无道德包袱和底线,若不把他们打残,他们根本无丝毫畏惧之心。
杨修根本想不出如此阴毒之计,此计由荀攸提出、刘晔补遗。
左大将若下令突围,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因为,五万余大军,已经形成了包围圈。
杂鱼们可以逃,但左贤王这条大鱼,注定无法逃脱。
果不其然。
就在左贤王犹在狠抽左大都尉、左大将的军令尚未传达到位之时,隆隆的马蹄声便如惊雷般乍响。
随之而来的,则是如骤雨一般突如其来的箭矢。
匈奴人的轻盾牌,可不如汉军的木楯瓷实坚固。
这一轮箭雨射下来,惨呼之声登时便不绝于耳。
而且,别忘了,匈奴人是在洼地之中。居高临下抛射,箭矢以动能裹挟着重力势能,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那利箭射到仅着皮袍的匈奴骑兵、以及其人胯下无鞍的战马身上,得有多疼?
左贤王惊怒交加之下,透过亲卫盾牌的缝隙中眯眼望去,只见洼地四周,已满是汉军精锐骑兵。
不得不承认,夏侯渊和杨修选择这处洼地扎营…实在是太妙了!
这时,荀攸的声音从洼地上方传至。
“左贤王勿要困兽犹斗,你如今身陷某等十万铁骑重围之中,突围无望矣!
今荀某奉上两条出路:一为强行突围,你部众为某等一一歼灭;二为臣服于某主卫将军,遣使与某等谈判,某等自当放左贤王生还。死或生,左贤王一言可决也。”
荀攸终于亮出了獠牙。
第三步围点打援,还不是最阴毒的环节,真正的画龙点睛之笔,是刘晔提出的第四步。
你左贤王不是存了抢夺重金、蜀锦之心吗?
我们先通过围点打援,将你部族生力军打残,最后再与你谈判。
左贤王你放心,我们是代表大汉来送温暖的,绝对不拿你一针一线。
但是…公平互惠互利条约,你是不是应该签一签?
你那几个子嗣,你是不是应该送到许都让我们卫将军教一教、练一练?
那好,攻凉州之时,便有劳左贤王率部族打前站!
这一战,左贤王在第一层;杨修、夏侯渊在第二层;荀攸在第三层;而刘晔…则是在大气层。
当然了,一切的前提,还是要坚决执行围点打援。
左贤王闻言,险些将肺气炸。
当然,处于包围圈最中心的他,无从查辨荀攸之言的真伪。
他只知道,这洼地四周,皆为身披铁甲、头戴兜鍪的重骑。
至于铁甲及兜鍪的来源…则还要感谢一味付出、不求回报的袁老板。
值此危机关头,左贤王反而迅速冷静下来。
其人将护住自己的盾牌狠狠推开,提起长枪,声色俱厉。
“汉军且听真,大丈夫当前斗死,焉可苟活于世邪?惟有力战而亡之匈奴勇士,而无摇尾乞怜之匈奴鼠辈也!众勇士听令!随俺突围!”
值此生死存亡之际,左贤王虽存了必死之心,但其人心中一片清明。
其人冷静、敏锐至极地觑准一处并不明显的空隙,便率大军向彼处冲锋突围。
毋庸置疑,那处空隙是刘晔故意留出的破绽。
在其外围,藏着一个常山赵子龙。
杨修、刘晔二人,将左贤王的性格、心理,把握并利用得淋漓尽致。
赵旻自进许都以来,一心发展农业、保障民生、安置流民及遭受战乱之黎庶,其人一未搞政治清洗,二未大批量生产甲胄武器。
那么问题来了。
赵旻的弓箭、长枪、环首刀从何而来?
答案仍然是袁绍。
袁绍自官渡战场匆匆撤离之时,送给了赵旻无数兵器、辎重。
甚至,赵旻攻寿春时的那些云梯车、霹雳车、冲车、井阑车等等,都来源于袁绍。
袁老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先后鼓舞并培养出曹操、刘备和赵旻三大强敌。
最神奇的是,让赵旻消耗箭矢最多的地方,不是河东,亦非九江,而是训练场。
得益于赵旻节俭的优良作风,此番颜良、赵云两路大军,携带了近百万支箭矢。
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可以说,这场决战,自左贤王主动跟随杨修进入埋伏地点时起,便已基本宣告结束。
匈奴人饮食不如汉军;训练不及汉军;两者叠加起来,匈奴人体能便远不及汉军。
何况汉军有铁甲兜鍪,更有马蹬和足量供应的强弓利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