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心中之所以不屑,是因为曹操明显是将自己视作汉高祖刘邦。
因为曹操所列举之人,皆为西汉开国功臣,且没有后来的谋反者。
曹操的不臣之心,再次由此暴露出来。这让忠于汉室的关公极为不屑。
他暗自下定决心:待焚毁袁本初后寨,再寻到我主玄德公下落后,关某便辞别司空往投我主。
这时,志得意满的曹操,捋须笑道:“待战马至此,我军休整一日,明晚便夜袭袁本初后寨!
袁本初若后寨被毁,势必将军心大乱,届时我等自可一战而胜!”
曹操话音刚落,与郭嘉性格、作风截然不同的荀攸,再次适时表达了异议。
“明公,据我军侦骑探明,守袁本初之后寨者,当为淳于仲简、赵子龙也。
淳于仲简暂且不提,赵子龙绝非文丑、高览二者所能比,明公不可不慎之。”
是啊,连赵旻都替曹操头疼,曹操本人又焉能不愁?
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便曹操三战三捷,歼灭袁绍近两万大军,但如今的曹、袁军力对比,仍为一比二。
曹操若攻后寨陷入僵局,袁绍调兵支援之下…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曹操心中忧愁,面上却淡淡一笑,捋须问道。
“公达有何妙计,不妨直言!”
荀攸躬身作揖:“明公,愚以为,我军当以扼守、断绝袁本初粮道为上,伺机夺其人粮草,此消彼长之下,我军或可立于不败之地焉。”
荀攸也清楚如今曹操缺粮,他只是故作不知罢了。
他出此计,是隐晦暗示曹操:可借此消耗袁绍实力,同时解决我军粮草危机。
曹操是抄敌军粮道的大行家,荀攸此言一出,曹操顿觉眼前一亮。
“公达此计甚妙也!前者,袁本初西路稳固,是故其人竟将后寨设于乌巢泽与延津之间。我等可借此点,于乌巢泽南畔结寨固守,以绝其粮道。”
荀攸见曹操肯听劝,心中便松了口气。
于是其人不得不再次提醒曹操。
“明公,刘玄德应已逃至袁本初后寨,以赵子龙之能,其人必已于乌巢泽南畔结寨。
若淳于仲简、刘玄德固守后寨,赵子龙依泽结寨固守,互为犄角之下,我军势难困其二寨焉。
况且今近七月望日,仍处末伏,乌巢泽水草丰茂,足以行船。是故,愚以为,我等当于乌巢泽之北畔结寨。
如此既可于彼处抄截袁本初之粮道,又可与本寨南北呼应,夹攻袁本初之本寨。战机稍纵即逝,还请明公速速决断。”
赵旻若在此地,一定会给荀攸点上一万个赞。
因为荀攸之计,与赵旻不谋而合。
既然刘备、赵云皆在后寨,那就不要再犯二去硬怼,而应另谋出路。
反正目的都是同一个:断袁绍之粮嘛。
西路既已为曹操所夺,那么袁绍运粮惟余两条路:要么以大船渡泽押运,要么沿乌巢泽东畔押运。
无论如何,袁军都要经乌巢泽运粮至袁绍本寨。
那么我不如沿乌巢泽东北畔结寨,据水而守断袁军粮道。
袁军若犯二自乌巢泽西侧运粮…对不起,南有延津驻军,北有原武驻军,你既然送粮草上门,那我就笑纳了。
在原本历史上,曹操占据西路让袁绍吃尽苦头的原因,正在于此。
最妙的是,乌巢泽北畔距袁绍本寨不过二十里,说近不近,说远又不远,有足够的战略纵深。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一在于曹操要占据西路并固守,二在于曹操要有足够的机动能力。
而这两个前提…如今曹操刚好全部解决。
曹操的决断力与袁绍不相上下。
于是其人果断下令:“便请公明为我驻守延津,文远,你率一曲精兵;云长,你率一部骑兵,火速赶往乌巢泽北畔安营扎寨!
云长、文远,你二人务必要快!我保证援军今日必至!只要我军绝袁本初之粮道,其本寨必将大乱!”
关羽、张辽二人躬身抱拳后,匆匆离去。
于是乎,阴差阳错之下,关公再一次与刘备擦肩而过。
关羽和张辽走后,曹操反而迅速冷静下来,他再次看向自济水南岸一路跟随至此的荀攸。
“公达,袁本初本寨有兵马几何?”
荀攸略作思忖后道:“回明公,至少八万,且主要为步卒。但以攸看来,袁本初已再无兵马可抽调。”
曹操“嗯”了一声不再开口,片刻后其人又问。
“公达,依你看来,一旬之内,我军可否于乌巢泽北畔,构筑如官渡般坚固之大寨?”
荀攸失笑抱拳:“明公多虑矣。乌巢泽北畔之寨,无需如我军本寨般坚不可摧。
我军当于临时大寨之前开壕引水形成无数河道,使袁军无法轻易攻打即可。我军只需保障粮道通畅,便可高枕无忧。”
曹操拍案叫绝:“公达之计甚妙!”
其人霍然起身,开怀大笑。
“有劳公明为我驻守延津渡!公达,你我速回本寨布置一切!”
袁绍本寨兵卒众多,补给压力本就比曹操大,所以曹操若截断袁绍粮道,首先撑不住的一定是袁军。
这也是赵旻难以破解之处。
赵旻要的是曹操和袁绍两败俱伤,而不是一方大胜而另一方溃败。
官渡之战,从赵旻跑到濮阳忽悠董昭时起,就已经不只是袁、曹两方的决战。
在袁、曹两方的上方,还有一双冷静而又睿智的眼睛,在高处俯瞰着战局。
此刻,这双眼睛的主人,正与臧霸、陈登等人率步卒,以每日行军五十里的惊人高速匆匆前进。
按照如此速度,到次日晚上他们便可抵达濮阳。而濮阳距白马城不足五十里。
是日傍晚。
一切皆在荀攸预料之中。
刘备、赵云和魏延三人,已率兵卒于烟波浩渺的乌巢泽南畔,修建起一座约为延津大寨四分之一大小的临时营寨。
而且…望楼、箭楼、鹿角、壕沟、刀车阵、拒马等工事,一应俱全。
随着斥候们打探情报归来,淳于琼、赵云、刘备、魏延、韩莒子…等守军将领,齐聚于淳于琼的中军大帐之内。
一脸沉着之色的淳于琼当先开口。
“据斥候打探,曹孟德攻下延津大寨后,便已回师其人本寨,当是其人察知我后寨守备森严之故。既如此,我等应如何行事?”
刘备和赵云对视一眼,同时暗感惊恐。
以前者对兵法的熟知程度、后者对曹老板的了解程度,二人深知,此事绝不简单。
赵云略作思忖后,抱拳道:“淳于将军,云趁夜押运一批粮草辎重至本寨、顺便沿途打探如何?”
淳于琼有些疑惑:“子龙,前日我等方才押运十万斛粮草至本寨,短短三两日间,本寨应不乏粮。”
众将皆在场,赵云不愿老上司丢面子,便耐心解释道:“将军,本寨弓矢损耗极多,且我军后寨既已存隐患,便应向本寨多屯粮草为上。
何况,此番云亦可沿途察看曹军动向,将详情禀明袁公,将军以为如何?”
赵云这番话句句在理,交给其他人淳于琼又不放心,于是其人颔首道。
“既如此,便再送五万斛粮草、五千张弓、二十万支箭矢至本寨。”
赵云躬身领命而去。
他不敢耽搁,召集三部骑兵火速将粮草辎重装车后,便即刻启程。
骑兵机动性强,若事有不谐,赵云可掩护粮草辎重从容脱身。
何况后寨至袁绍本寨,若绕乌巢泽而行的话有八十里。
以骑兵的速度,粮队寅时便可抵达,借夜色掩护方才万无一失。
淳于琼亲自送赵云走出辕门,执其手道:“子龙务必速去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