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家有愚夫种牡丹
  4. 168、无名英雄找到了
设置

168、无名英雄找到了(1 / 1)


他开始还不好意思,说,这是他应该做的,没有保护好如雪,都应该受批评了,哪里需要这么大张旗鼓的吹捧?

但是几个女人都说,这是为杨花如雪出山做铺垫,迫不得已,把事情的经过说了。没想到,这么快报道就出来了,听到议论还有些不自在。头天晚上看见报纸的不少,没见报纸的有手机,看“莲湖新闻”更方便,一传十十传百,今天来说给没见新闻的,一看见本尊露面,就传开了。

江南脸上发烧,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说:“我就来买菜的,没什么事儿。”

“怎么没事儿?大事儿!”一个店铺老板拿着报纸出来: “你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你看你看,白牡丹饭店采购员江南,是不是你?深更半夜跳到河里救人,是不是你? ”

他接过报纸看了一下,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在二版头条,上面有黑体大字写的标题《深夜河中救人的勇士找到了! ”

文章采取倒叙的方法,开始来个悬念:说日前在沿河路发现了一件怪事,深更半夜,一架无人飞机追赶一个姑娘,将她赶到河水里,冲到石拱桥底下,水流湍急,眼看姑娘将要被淹死的时候,一位小伙子不顾生命危险,跳入江中救起姑娘,然后进行人工呼吸,在后面来人的协助下,将死而复生的姑娘送进了医院,使她脱离了危险。沿河路居民爆料,记者一直在寻找这位无名英雄,现在终于找到了,原来是白牡丹饭店的采购员江南……

尽管心里有准备,但第一次上新闻,江南还是脸上发烧,压抑着心脏的悸动,还了报纸,装着平淡的样子说: “这谈不上什么勇士,更称不上英雄,见死不救还是个人吗? ”

马上边上就有人说:“现在可是初冬了,白天河水都冷,更何况晚上,又看不见人,不是真正的勇士,怎么敢跳下去?搞得不好还同归于尽了呢。”

有人称赞他胆子大,有人称赞他水性好,更多的人称赞他心地善良,平时里,买菜从来是买两份,给自家买的自己付款,这种人现在难找了。

还有个买菜的说,他有次账算错了,少收了钱,这个叫江南的小伙子,居然开车回来,又把钱补上了。

卖大白菜的大卡车又来了,收钱的小伙子赶紧补充说:“我知道大哥叫江南,和他签订合同搞装修,真守信用啊。这才几天功夫?装修队就已经进村了,还是穿工作服的,带着最好的设备,速度又快质量又好,其他装修的人家都排队等着哩!”

江南思想开小差,心想,这笔业务是自己接洽的,老钱他们要直接签其他家合同,不是自己拿不到佣金了吗?得赶紧打电话联系钱老板。

有人看他心猿意马的,插科打诨:“这救的人有讲究,如果不是姑娘,是大妈就不救了吧?”

一个妇女马上走过来说: “怎么不救?那天,不就是他把我救活了吗?”

跟着就有人说,不是他救活的,是他带一个医生来救活的。

“那也是他的功劳啊,不是江南带医生来,一个死了,一个坐牢了,两个家庭都完了。”

“不但救了人,还帮我们找了好医生……”更多的人议论纷纷,说他们找到诊所,也是江南艾灸的地方,那个小女子医生本事大得很,什么人治好了什么病,看见好些例子,一起为她歌功颂德。

拿报纸的老板马上就说,不管是水中救人,还是带着医生来救人,都是胜造七级浮屠的事,功德无量啊。我们这里平安无事,是不是也应该要给小伙子宣传宣传?

大家一起说,太应该了。被救活的女人还说,连同那个医生也要宣传,那么好的医术,起死回生,好生了的!

小蔡也骑着三轮车来买菜,见人围在一起,马上过来看热闹,原来是江南哥上报纸了,高兴得蹦起来,马上嚷嚷:“能上报纸啊,你们怎么不早说呢?早知道我到报社报案去!”

“报什么案?”众人一起哄笑,“他又不是坏人,是爆料——让报纸表扬宣传,他们见义勇为、救死扶伤,两个都是好人。”

“是好人,是大好人啊。”小蔡补充例子,“他们救了那个大妈也就是救了我,也就救了我妈,后来我带我妈去找他们治病,居然还把病治好了,现在我批发菜回去,我妈能帮我卖菜,帮我看店,我就又找了一份送快递的事了…… ”

不知是谁带头,大家一起鼓掌。

拿报纸那个老板就说:“这样的行为,就是满满的正能量,要宣传,要弘扬,哪要你到报社去报料,报纸上面有记者号码,我打电话,请记者来采访,虽然是前些日子发生的,但是今天才发现,这个做好事不留名的人叫江南,还有他带来的医生姓杨是不是?要一起宣传表扬……”

这边在报道好人好事,也有人从新闻里发现问题:“无人飞机追人?这是怎么回事?而且还半夜出动,还把人追到河里去了,这不是高科技杀人吗?哪一个操纵的?这才要报案……

跟着,他们就开始讨论无人机的功能,节奏马上带偏。

江南没心思参与,想到那条蛇被引出洞来,更要伤人啊,赶紧买好菜往回赶。

天已经大亮,城市开始喧嚣与躁动,谷永青也在往沿河路赶。

杨花如雪要回家,安全保护是重要措施,必须要把杨家周围情况摸清楚。

在林奶奶家住那么些日子,左邻右舍是最可靠的群众基础,也顺便看看她老人家。想问问最近朱宏图去过没有?曾经打了两次电话,在这里住的时候天热,衣着打扮不一样,现在她穿着戴帽卫衣,戴着口罩,围着围巾,以前深居简出,见的人也不多,现在变了模样,没人认出她来。

按了林家门铃,开门的是个中年妇女,问她找谁,不知道林奶奶当初是怎么跟家人说的?谷永青只是说,她是夏天在这家借住过的人。女人似是而非地点点头,还是有几分惊讶:“你怎么知道她病了? ”

谷永青机灵地说:“林奶奶对我可好了,惦记着她,打电话打不通,就来看看呢,果然生病了,什么病呀? ”

那个中年妇女眨眨眼睛,马上就会意了: “哦,快进来,我知道你是谁了,我是她儿媳妇。夏天,知道你在这里,儿子高考以后,我们都没叫他回来,怕打扰你们工作。说起来这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就是三叉神经痛,过去都是由邻居老杨医生治疗,最近突然发作,又不愿意去医院做手术,婆婆脾气也怪的很……”

一边说着,一边把门关起来,一起上楼。

谷永青到了楼上,看见谷永青来,老太太躺在床上,颤颤巍巍地说: “小谷啊,难为你要还来看我…… ”

“哎呀,不知道你老人家生病,要不然早就来了。 ”谷永青坐到床边,看林奶奶似乎老了十岁,突然产生个主意。

林奶奶有气无力地说:“这个时候,我还没犯病,都已经有气无力了,发病时疼的不得了啊,一天犯病几十回,简直要了我的老命了。除了杨老医生,没有一个人能治得好,现在他不在了,我也活不成了…… ”

“不会不会的,还有别的医生哩。”谷永青想,怎么让如雪回来不那么突然,这正是个好契机,就说要打个电话,走到她住的那个房间,拨了如雪的手机,开口就问,她治疗过三叉神经痛没有?

那边毫不犹豫的说:“治疗过啊,我们隔壁的林奶奶就是这种病,可以很快用针灸治疗止疼,很长一段时间不犯病,过去是爷爷动手,后来我也试了……”

“好,好,我正在林家,老太太犯病了,你赶紧赶紧过来,让小奶奶陪你过来,就按照我们原来说的……”谷永青挂了电话,走回去,对老太太和她儿媳妇说, “放心吧,我给你找到医生了? ”

儿媳妇还问:“医生在哪里?我们看病去。”

“我们就在这里等待吧,估计一个小时不到,见证奇迹的时候就到了。”谷永青笑道,然后就问,这病什么时候得的?

老人哼哼唧唧的,她儿媳妇说:“三年前,儿子刚考上高中。因为新房子隔学校近,我们买了学区房。当时我调到县里挂职,接婆婆到新居去照顾儿子和孙子。突然一天,她觉得鼻子周围有些疼痛,早晨起床时,感觉下巴右侧也开始麻木,是不是睡觉压着什么神经了?时间不长又没感觉了。但是早饭没有吃完,又开始麻木,持续了一个多月都如此,我回来才发现这大概是有病,她说回沿河路来,找老杨医生看。可是她儿子说,中医见效慢,还是找西医来的快!医院说是鼻窦炎,我丈夫主张快刀斩乱麻,赶紧做了手术。结果鼻子疼痛没有治好,还引发了嘴角的疼痛,医生又说是牙齿有病引起的,一直拔了两颗牙,还是疼。最后到省中医院检查,才确诊是三叉神经痛病。”

林奶奶似乎这时不那么疼了,慢腾腾地说:“哎呀,我才知道啊。三叉神经痛不但是天下第一痛,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还不知道它什么时间会痛!像火烧一样,像电击一样剧痛!它是反复发作的,却又是短暂性来临的,每次持续时间开始不长,后来时间越来越长,最长时间几十分钟,发展到一天好多次,叫我实在受不了啊……”

谷永青问:“你不是说杨老医生能治吗?怎么不回来。”

“也想回这里看中医,但是孙子进入高中,他妈妈又到县里挂职,儿子孙子没人煮饭怎么办?也不是一天到晚疼痛,干脆吃药。什么卡马西平、甲钴胺、维生素等,疼起来吃药也能暂时缓解,但是卡马西平药量越吃越多,产生了头晕、呕吐的副作用,为了省事,又搞什么小针刀、刮痧、按摩、理疗,烤电……反反复复,越治越重,发作多了,身体也开始变得虚荣,精神萎靡,记忆力、听力、视力也下降了……上下牙齿不敢接触碰撞,更别提吃东西、刷牙、洗脸了,有时候说话、吹到风也会发作,甚至说话都会发作。”

儿媳妇说:“我们急了,又到医院找专家,西医就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也没定论,各种学说都没法解释临床症状的原因。虽然不致命,但见婆婆生不如死,消瘦体弱,精神不振,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但是,如果服药多了,以后可能还会患上血液病。我丈夫听了医生的建议,干脆手术,前后花了三万多,可是只好了三个月,再发作起来,疼痛等级又加重了很多,全家人都不得安宁啊!”

林奶奶有了点精神,又自己说了:“有天遇见老杨医生,见我气色不好,才知道是生病,说:三叉神经痛是因为神经受损日积月累,所以调理需要过程,还是他来扎针灸,开中药,我才住回来。果然,老杨医生治疗后,三五天一个小变化,一个疗程一个大变化,没用多长时间,疼痛不再复发的时间越来越长,现在他走了,再没人给我治病了,我也好不了了……”

突然,话还没有说完,三叉神经痛又发作了,她赶紧躺下,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眼泪不停地流下,口水也顺着嘴角流涎,儿媳妇正要拿纸巾去擦拭,听到门铃声,要去开门,谷永青就说她来。

林老太太的儿媳妇下楼去,开门迎来了两个女人,前面一个姑娘,齐耳短发,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与口罩,个子不高,微微发福,后面跟着一个50来岁的女人。

还以为年纪大的是医生,中年妇女所以冲着张小花问: “你是医生?来看病人的吗? ”

后面的老年妇女却一低头,什么话也不说。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