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帮苏老头将蒜苗一起抬到了牛车上,此刻牛车上已经堆的非常满了都快放不下了。
今日一趟就采买花了四两多银子,苏老头还真的是肉疼,这钱真经不起花。
以往一家子十多口人一年到头也就花个十来两银子,修房子这钱真经不起花。
包吃两顿,还有肉,他们家也是独一份儿,吃的好工人们都尽心尽力的在干活。
今年开始孩子全部读书一年到头可能要花个五六十两,苏老头倍感压力。
这些银子还全部是靠囡囡才得来的,以后房子修好了,还是省着点给囡囡攒点嫁妆。
嗯,心里就是这么想的……毕竟就这么一个宝贝孙女。
他们在约好码头集合,刚到一会儿就等到了苏大伯和苏二伯过来,布行的掌柜也带着人帮忙用马车送过来。
由于苏大伯和苏二伯买的东西比较多,布行的掌柜提出用牛车免费帮忙送到苏家村。
是呀!今日的牛车几乎都堆满了,苏老头还雇了一辆,这下子有人送再好不过了。
所有人都已经集齐了,采购了许许多多的日用所需,会面时间刚刚好。
他们刚刚分装完车,苏淮瑾和苏囡囡都已经回来了,手里大包小包的都是吃的。
看的苏老头一阵好笑,小奶包笑得一脸的天真无邪,还卖萌耍宝,真的是可爱极了。
想到张大爷一直在等着她们,苏囡囡十分懂事,小家伙咯噔咯噔跑去给张大爷买了三个肉包子。
“张大爷,今日辛苦你了,你都没有吃午饭吧!囡囡给你买了包子,你快拿着吃。”
害怕张大爷会拒绝,小家伙还很贴心的想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
“张大爷,你可千万不要跟囡囡客气哦!不然以后我们可不好意思坐你家牛车了。”
看着苏囡囡笑眯眯的,还真是让人无法拒绝,张大爷收下了包子。
“大爷谢谢囡囡,囡囡真是个懂事乖巧的好孩子。”
张大爷朝着苏囡囡笑着,摸了摸头,那和蔼可亲的样子,恨不得是自己的孙女。
心里是止不住的感动,要不是这么多大人在,差点流泪了。
这么小一个孩子都知道关心他,知道他没有吃饭。
回想起以前在外面做工的时候,主家根本不会管他们有没有吃饱还一个劲的被压榨。
张大爷一阵心酸,吃完包子后,驾着马车一路上心酸转化为欣慰。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天,苏老头和张大爷苏囡囡父女俩一辆马车。
苏大伯和苏二伯两个人在后面牛车上,一人坐一辆看着货物生怕抖落了。
长风渡镇到苏家村虽然只有短短的几里路,但是路凹凸不平,都是粮食,一不小心就容易散落。
这时候粮食有时候比自己的命重要,遇到灾荒年间,许多人家卖儿卖女。
竟然只是为了一口吃的,更有甚者,易子而食,真正的是震碎三观。
好在苏老头是读过书的人,祖上也算是条件还不错,自己一个童生就靠种庄稼拉扯大了三个儿子。
张大爷一个劲儿的夸赞苏老头:“大兄弟呀,你可真是生了个好孙女,我这看着都很羡慕呀!”
“乖巧漂亮懂事又惹人爱,简直就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呀!囡囡这么可人疼,大兄弟我是发自内心的羡慕你呀!”
苏老头昂首挺胸的,十分得意一路上都在同张大爷开着玩笑,苏淮瑾和大哥,二哥看着自己的老爹……
这老爹真是能开玩笑,每次说起这事儿他都十分的自豪。
以前老被人嘲笑他们家生不出女儿来,但是那些人家也不见得比他们家过得好。
毕竟男子才是主要的劳动力,苏家再怎么穷还是不至于穿补丁衣服。
有很多穷苦人家,家里女儿多的,没有那么多男丁的几乎穿的衣服都是补丁加补丁。
“哈哈哈哈!是呀,我这可不仅仅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还是祖上八代修来的福气。”
“十代人里就生出这么一个闺女,可盼死我了。”
说着说着还同张大爷开起了玩笑:“大兄弟啊!你家也不错呀,你看这村里有几家买得起牛车的?”
“你们家那几个孙子孙女儿还是挺懂事儿的,年纪小小家里这么能干。”
“你看你家大孙女儿张雅今年才十岁,家里的活忙前忙后的帮着干。”
“小孙女儿张芸也才七岁,每天这么懂事儿,上山帮忙捡柴火就学会分担家计了。”
“大孙子和小孙子两个也是非常懂事儿,不错的,在学堂里夫子都夸成绩好。”
“我说大兄弟呀!你的福气还在后面呢,你羡慕我干什么?”
“哈哈~”两个人相视一笑,苏老头和张大爷都看见了对未来的希望。
苏老头说着说着差点就流出了眼泪,苏囡囡一边啃着爷爷给的玉米饼一边时不时看向爷爷。
见状连忙伸出自己的手拽着自己的衣袖:“爷爷,擦擦!”
小家伙满脸关切问候的看着苏老头,苏老头感动的都快流出眼泪来了。
“还是孙女儿好呀!孙女儿就是知道疼人。”
说着还不忘,一边瞪着自己后面的两个儿子。
苏老大苏老二……
这,自己的爹怎么了?
苏老头当然是埋怨这两个儿子都生不出女儿来了,这是苏家十代以来盼来的第一个小孙女儿。
苏老头下令,全家给我使劲儿宠,自从人参何首乌事件后更是成了全家人眼里的掌心宝。
张大爷也因为苏老头的话泛起了涟漪,是呀,自己的两个孙子孙女都很优秀,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张大爷家里其实压力也是挺大的,虽然两个儿子娶了白世双胞胎姐妹,但是两个孙子要读书。
一年到头,两个儿子儿媳除了种庄稼就是去外面找活干。
自己的老妻平时就在家里带着几个孩子们,自己一年到头拉牛车,其实也挣不了几个钱。
现在工价这么低,两个儿子,儿媳出去干活一天也就挣个七八十文,一年供两个孩子读书,根本不够看。
镇上的工价男子也就二十五文一天,女子二十文,而且一天还要加班加点干。
一年到头十二个月,除去日常所需开支,偶尔卖点小菜,一年到头能存下的钱也不多。
两个孙子一年的学费束脩就是十几两银子,儿子儿媳苦上半年多才够供孩子读书。
而剩下的半年挣的工钱也只够勉强维持日常生活所需,一大家子足足十张嘴要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