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归唐
  4. 第334章 高士廉
设置

第334章 高士廉(1 / 1)


编纂《氏族志》说起来简单,实际上牵扯着很大的利益关系,天下世家这么多,谁先谁后都是一个不小的问题,以山东四家为例,谁家靠前都会招致其余三家的不满,而各大世家在朝廷里的势力盘根错节,这个编纂官的位置就不是谁都能上的。

群臣被李世民问得哑口无言,只有魏征出列拱手道:“陛下,编纂《氏族志》,唯有高士廉!”

这句话宛如一块巨石,顿时激起了众人的讨论,倒不是反对,而是魏征提出这位高士廉的身份非常特殊。

高士廉出身北齐宗室,后归附大唐,是大唐的开国功臣,也是武德九年玄武门事件的参与者,他有一个妹夫叫做长孙晟,隋末长孙晟因病去世之后,留下一对儿女,高士廉便以娘舅的身份收养了这对外甥,加以厚待。

这对兄妹就是当朝左仆射长孙无忌,以及当今国母皇后长孙氏。

从出身上说,高士廉是北齐清河王的孙子,身份尊贵,一般的世家根本入不了他的眼,年轻时候他因为自持身份,不愿跟名流结交,甚至跑到终南山去隐居,以求清净。

而从地位上来说,如今的高士廉是皇后的亲娘舅,属于皇族的外戚,地位更是比一般的世家高出来不少,那些世家大姓或许看不起房玄龄一个寒门出身,但面对身为外戚的高士廉,他们也得礼让三份。

如此出身高贵,地位尊崇的人来编纂《氏族志》,天下世家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况且高士廉为人正直,不与朋党结交,在朝堂中的人望很高,连李世民都对他尊敬有加,魏征提出由他来编纂《氏族志》,的确是再合适不过了。

李世民闻言也是点头,道:“许国公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的确是编纂《氏族志》的不二人选,如此,中书省抓紧时间起草诏书,由许国公高士廉领衔,即日起编纂《氏族志》,为天下世家正本清源!”

高士廉大步上前,朗声道:“蒙圣上之信,臣必不辱使命!”

李世民点头,又道:“楚王李宽已进三品御史大夫,即日允许禁中行走,今天就来服侍。”

还有我的事?李宽一惊,连忙上前谢恩,却完全不知道什么叫“禁中行走”,又要怎么个“服侍”法,只直觉不是什么坏事,似乎自己在朝堂中的地位又高了几分。

众人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议论颇多,不过都是交头接耳,倒没有谁站出来反对,只有侯君集阴沉着脸,自己跟自己生气。

懵懵懂懂坐回原委,李宽就听到一旁的魏征小声道:“禁中乃是圣人居所,陛下在禁中召集的朝会称之为内朝,非亲近之人不得参与,参与者也不得泄露内朝内容,内朝禁中语为朝廷机密,泄露者等同欺君,窃听者依律流放,祸从口出,千万小心。”

听魏征解释,李宽勉强理解了刚才那道旨意的意思,大概就是允许他参与皇帝与近臣之间的小规模朝会,朝会地点在太极门之后皇帝所居住的禁宫,这种朝会中听见的东西不能外传,否则外传的人死罪,听见的人也要跟着倒霉。

换言之,能够参与内朝的人都有权力知晓大唐最高机密,也有权力一对一和李世民私聊,之所以在这个时间点给予李宽这么大的权力,自然是编纂《氏族志》这件头等大事有关,毕竟朝廷要打压氏族这件事情,李宽自己知道,大多数人还蒙在鼓里,很多事情不可能拿来朝会上说,否则就都被那些出仕的世家子弟听去了。

只是如此一来,李宽摸鱼的时间就少多了,毕竟每一次内朝都牵扯天下大势,他想缺席李世民也不会答应,好在内朝的时间不固定,召见的人员也不固定,他也只需要听宣参与即可,不需要按时打卡上下班。

一件大事就这么定下,朝会也就随之散去,散朝后李宽也不得轻松,被魏征领着去领了禁中的令牌,随即就听宣到了禁宫内的淑景殿,一看在场只有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三人,加上魏征和自己也不过五个人,果然是一副开小会的架势。

一见他进来,李世民就问道:“你与卢家的婚约怎么样,年底能顺利完婚么?”

这话问得突兀,李宽虽然摸不着头脑还是答道:“启禀陛下,婚约一切正常,卢家前几天还提醒我早作准备。”

李世民点点头,又问道:“刚才朝堂上卢宏说的话,你觉得有几分真心?”

卢宏?李宽一瞬间就打起了精神,小心道:“卢家对朝廷的态度相对开放,虽然自持高门大户,但并没有依仗门户蔑视朝廷的意思,这一点卢家家主曾在书信中向我表露过,我以为卢宏在朝上说的话,大部分出自真心。”

房玄龄摇头笑道:“你不懂,这些世家不单从门户上自持身份,甚至自有一套礼数,外人不能理解,就要被他们看作不懂礼的野蛮人。卢家传承自中古,家族内部的礼数已经不是我们所能参悟的,就算他们愿意跟朝廷合作,恐怕也瞧不起我们小门小户的礼数。”

“礼”是儒家治世的根本,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更是华夏大地的第一准则,一切不合礼法的东西都不被允许存在,哪怕是天子也要遵循天子之礼,但是礼法何等浩繁,哪怕是房玄龄这种饱读经典的人也不敢说自己通晓一切礼数,这就给了世家持礼欺人的空间。

这种礼数大到君臣父子,小到吃相坐相,都有一定之规,丝毫不能错漏,人世间三十年一个世代,六十年一个甲子,百余年日新月异,世家所遵循的那种中古礼数,已经不是外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所以才有崔家瞧不起房玄龄,认为他寒门小户不懂礼数的说法。

李世民对这些东西一向深恶痛绝,这就开口道:“你知不知道,朝廷编纂《氏族志》用意?”

这个问题问得太大,李宽一时间有些踟蹰,就听魏征道:“放心大胆地说,你在这里说的话,只有我们几个人知道,绝不会泄露出去。”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