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朝堂上,此时正乱成了一锅粥。
秦国无缘无故的将盛国来使斩杀,这是对一国臣民的巨大侮辱。
别说盛国的国君了,便是盛国百姓们也是群情激愤,此事已经上升到一国尊严的程度,若是不能和秦国讨回公道,盛国日后岂不是要被秦国压了一头颜面何存。而秦国的朝堂上也有不少人争论不休,但诡异的是,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对长公主府世子的惩罚,而是讨论着如何平息两国的争端。
同样站在朝堂上的太子轩辕韶实在是受不了这些臣子们的废话,他回过头来看着这些争执成了一团的大臣们,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平日里都挺聪明的人今天却一个个像是脑袋被淤泥堵住了似的。
“怎么,就没有人提出如何对长公主世子洛珏的狂妄之举予以惩戒吗?”他的声音在整个大殿上悠悠响起,仿若一口钟敲在众人的耳边,“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孤竟不知诸位卿家竟也变得趋炎附势了起来?”
这话说得极重,不少人如梦初醒,却见少年意气风发目若朗星,目光一一巡视过众人的脸上,引得不少人不敢与他对视地垂下了头去,更多人则在心中赞道,太子虽然尚还年轻却已有了君主凛然之风,大秦后继有望。
“怎么,就没人回答孤的问题?”他冷哼了一声,旋即又转回头去,在朝堂上对着皇帝恭敬的跪下,双手握拳,“父皇,儿臣恳请父皇下旨,依据国法惩处长公主之子洛珏,其破坏两国盟约,在京城内无端打杀罔顾人命,实是罪大恶极,应将其正法。”
龙椅上,皇帝高深莫测,竟是半晌未语。
事实上大臣们也都知道,这并不是太子第一次在朝堂上对长公主府的无端行为提出控诉,可不知为何每一次都被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便是他们自己也都莫名其妙会因为其他的事情忘记继续商讨。
但这一次,太子似乎前所未有地认真,甚至态度无比强硬,作为储君,他实在是难以忍受一国之中有如此一个家族,永远罔顾政令,横行霸道,甚至将一国利益置之脑后。
“父皇,儿臣恳请惩处长公主世子及问罪长公主府包庇之责。”
听到长公主三个字,皇帝似乎又是呆滞了几秒钟,待后反应过来他说了什么后顿时瞪大眼,勃然大怒道:“你说什么?你怎敢对你的姑姑如此无礼。”
又是如此,轩辕韶几乎是难以忍受地闭上了眼,一句“父皇您难道真的是老糊涂了吗?”的话被他想了又想活活地咽了下去,他知道自己不能冲动,一旦冲动后果更不堪设想。
好在身后的众臣也是纷纷跪下,为太子求情,于是皇帝和往常一样并未多做追究,起身拂袖而去。只留下大殿上内监一甩拂尘,清声道:“退朝!”
“太子殿下……”待皇帝离开后,有几个老臣走到了太子的身边,将他扶了起来,看到他少年心性嫉恶如仇,袖中双拳握得极紧,几个忠心的老臣子也是纷纷叹气,“殿下不必忧心,总有一日,陛下会明白殿下的的苦心。”
总有一天吗?轩辕韶垂下眸,掩住其中的滔天杀意,不错,总有一天!
眼看着太子殿下已经很快地收敛情绪平静了下来,几个老大臣俱都感觉十分的欣慰,他们纷纷和太子殿下告退,在走出皇城的时候,其中一人抬头看了看天,意有所指的道:“也不知太子殿下,是否真的能明白我们的一番苦心。”
“他会明白的,这世上的事便是如此,不经历雕琢又那能成器。”
几人都是老狐狸,相视一笑之下便互相告辞离开。
盛国举国来袭,虽然是秦国理亏,但真到了这个时刻,光是低头道歉其实已经无用,哪怕将长公主一家绑上战场杀之祭旗也不过是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因此,秦国必须正面迎敌,先打一架,打服了大家再坐下来好好谈判,这才有足够的余地能够好好商量。可盛国来势汹汹气势十足,秦国的人却自知理亏,哪怕愿意为了家国一战,却总是心气难平。毕竟这一战,本该是可以避免的……
而就在边境如火如荼的开战之时,郭文也已经顺利地进京会考,几场考试他都是一路顺利并成功地榜上有名,进入了殿试。
和其他人不同,郭文生来便十分的聪慧敏锐,他知道值此时刻,皇帝应该极为关注秦国与大盛之间的这一场大战,因此殿试前他早已充分地打好了腹稿。事实也如他所料,殿试时的考题果然是要众人提出如何对付大盛国的策论。
郭文心中有底,下笔如有神助,他善于揣摩人心,自然也知道这位帝王想听的话,于是开篇第一句,便是振聋发聩: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大秦与大盛,本就不能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