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大人,你这是去见陛下吗?”
“正是。”
兵部尚书齐泰拿着一张奏折,正赶往武英殿:“下边刚传来消息,南洋朝贡的贡船被海盗劫持了,陛下召见我。”
“你听说了吗?陛下还召见了锦衣卫千户郑海!只怕是要谈削藩的事情。”
齐泰说道:“黄大人,陛下不是同意了你的削藩方案么?为何还要找郑海谈削藩之事?”
太常卿黄子澄满脸担忧,一边走一边对齐泰解释道:“你是不知道,陛下与郑海私交甚好,两人几乎无事不谈。你知道陛下为何对燕王如此忌惮吗?”
“为何?”
“都是因为郑海!此子曾是燕王手下的侍卫,对燕王很是崇拜。他常对陛下说,燕王英勇无敌,战无不胜。陛下否定你的削藩方案可能也御赐有关。”
黄子澄对郑海有偏见。
他把朱允炆否定齐泰削藩方案的原因也归到郑海头上,意图拉拢齐泰一同对付郑海。
听了黄子澄的话,齐泰顿时也有些生气了。
齐泰也曾听说,郑海是反对削藩的。但他没想到,他的削藩方案之所以没被朱允炆接纳,是因为郑海的原因。
这让他对郑海产生了厌恶感。
“他若时常在陛下面前说道削藩的不是,说不定陛下会放弃削藩。此子对陛下的蛊惑不得不令人担忧啊!”黄子澄摇着头,一脸不甘心的模样。
齐泰皱了皱眉头,看向黄子澄,有些担忧地问道:“那黄大人,有什么办法阻止他么?”
“办法倒是有一个,不过,还需齐大人配合。”
“黄大人,请说!”
黄子澄凑到齐泰耳边,低声说了几句悄悄话。
齐泰点头称道:“黄大人,此法甚好!就这么办!”
黄子澄呵呵笑道:“那有劳齐大人了!”
郑海与魏国公徐辉祖走进皇宫,跟随着太监,穿过长长的走廊,一路向武英殿走去。
郑海走进武英殿时,殿中除了朱允炆,只有方孝儒和太监昌盛。
见郑海和徐辉祖走进来,朱允炆跟两人简单说了一件事,是江浙一带发生的海盗劫持南洋贡船的事件。
“朕知道,你们俩曾经去江浙一带筹备过海防。朕想听听你们对剿海盗的看法。”
徐辉祖道:“禀陛下,自先帝建国,江浙一带的海盗就一直困扰着朝廷。朝廷屡次靖海,却一直未能剿灭所有海盗……”
一边听着徐辉祖的讲述,郑海一边沉思着明朝的海盗问题。
海盗屡禁不止的原因,并不是朝廷的打击不够严厉,并不是海禁的措施落实不到位。
相反,正因为大明执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导致沿海的许多渔民迫于生计,不得不走上铤而走险的犯罪之路。
除了那些穷凶极恶的职业海盗,大多数海盗其实是走投无路的渔民不得已成了海盗。
海盗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大明,其实海盗的问题,不单单是政治问题,还有外交和民生问题,本质上是经济问题。
如果所有沿海的居民不是迫于生计问题,郑海认为,没有几个人会想要当海盗。
“郑海,对于海盗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朱允炆发现郑海沉默不语,主动询问郑海的意见。
郑海神情严肃地回答道:“臣以为,海盗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据臣所知,海盗有两大类。”
见众人在认真听,郑海继续说道:“一类是无恶不作的职业海盗,以劫掠烧杀为生,对于这一类,我们要坚决打击,武力剿灭。还有一类是海盗,大多数是因为沿海贫困的渔民,为了生计,不得已成为海盗,对于这一类海盗,我们可以招抚,帮他们解决生计问题。”
听着郑海的分析,朱允炆与一旁的方孝儒都点头同意。
朱允炆又问:“郑海,你有什么具体的对策吗?”
“臣以为,最好的办法是解除海禁,进行海外贸易,以此使沿海人民得以发展和致富......”
“荒谬!”
徐辉祖出言打断了郑海的话,一副忧心忡忡地表情:“陛下,这郑海是要公然违背先皇‘片板不得下海’的祖训啊!陛下不可听信他的胡言乱语!对付海盗,必须坚持海禁,同时使用武力剿灭,方是良策。”
“方爱卿,你怎么看?”朱允炆看向方孝儒。
方孝儒轻轻施礼,缓缓说道:“臣,认同魏国公的观点。祖宗之法不可变,先皇遗训不可违。”
“郑海,这一点朕也认同魏国公的观点,先皇祖训不可违。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郑海瞟了一眼徐辉祖和方孝儒,无奈道:“回陛下,能够彻底解决海盗问题的只有这个办法。倘若仅依靠武力围剿,只能治标,无法彻底解决海盗问题。”
方孝儒主动上前,抱拳道:“陛下,要解决沿海居民成为海盗的问题,我们可以将渔民内迁。同时,给渔民一些土地,令他们耕种,这样同样可以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大可不触碰祖宗之法。”
“禀陛下,这个方法不可取!”郑海听了方孝儒的建议,急忙反驳道:“沿海那么多渔民,别说有没有土地给他们耕种,就算有,也要看他们愿不愿意内迁......”
“不愿意又能如何?只要陛下下旨,他们敢不从!”徐辉祖对郑海的观点很不认可,“臣以为,方侍讲的方法可以一试。”
郑海摇摇头,反驳道:“陛下不可!若是强迫渔民内迁和耕种土地,反而可能导致更多的不满,导致更多渔民投奔海盗。这个方法不可取!”
方孝儒沉默不语,朱允炆左右为难,一时间大殿内默不作声,静悄悄的。
忽然,一名太监走进来,在太监昌盛轻声说了几句。
太监昌盛禀告道:“陛下,殿外兵部侍郎齐泰与太常卿黄子澄求见。”
“快请!”
朱允炆双眼忽然一亮,感觉就像是看到了救星,找到了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黄子澄和齐泰走进来,朱允炆同样问了两人关于海盗一事的解决方法。
黄子澄偷偷瞟了一眼郑海,笑着回答道:“臣同意魏国公与方先生的看法。”
“齐泰,你有什么办法?”朱允炆看向兵部尚书齐泰。
齐泰正色道:“臣以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对付海盗唯有强力清剿,别无他法!”
身为兵部尚书,齐泰的话很有份量。
朱允炆听了认真地点了点头,又问:“那对于清剿海盗一事,齐尚书,兵部可以有推荐的人选?”
“臣有一个人选,或许可以一试。”
“你快告诉朕,你推荐的人选是谁?”
“禀陛下,臣推荐曹国公李景隆。他曾在湖广、陕西、河南等多地练兵,是年轻一代将领中的翘楚。陛下可令他带兵,前往剿灭海盗。”
朱允炆想了想,看向徐辉祖,询问道:“魏国公,你认为派曹国公前来清剿海盗,是否合适?”
徐辉祖回答:“禀陛下,曹国公未曾习过水战,也未曾在江浙一带练兵,恐怕......”
“陛下,臣认为魏国公的担心不无道理,不过,臣有解决之道。”黄子澄上前插话。
“你说,朕想听听,你有什么办法?”
“陛下,曹国公不懂水战,我们可以派熟悉水战之人从旁协助他,不了解江浙一带,我们也可以派熟悉的江浙一带的人前来协助。”
黄子澄顿了顿,面带笑容地看向郑海,又道:“臣听闻,郑千户曾巡查过沿海海防,对江浙一带很是了解,陛下可以派郑千户协助曹国公。”
朱允炆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齐泰上前补充道:“陛下,熟悉水战之人,臣可以推荐四川行都司都指挥同知陈瑄,前往协助曹国公。”
“魏国公,以为如何?”皇帝朱允炆再次询问徐辉祖。
徐辉祖看了一眼郑海,点头道:“臣认为可行!”
“郑海,那就派你前去协助曹国公,希望你能帮朕处理好海盗一事。”
郑海扫了一眼殿中的人,上前道:“臣可以协助曹国公,不过,臣有一个事,希望陛下为我做主。”
朱允炆有些好奇:“你说。”
“臣与魏国公府徐妙锦真心相爱,但有人一直阻挠臣求娶徐妙锦,嫌弃臣无父无母。若剿灭海盗,凯旋归来,臣希望陛下给我们俩赐婚。”
朱允炆瞟了一眼徐辉祖,答应道:“好!朕答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