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东山少年行
  4. 第70章 迎驾
设置

第70章 迎驾(1 / 1)


“嗯,不说这些了,还是都抓紧准备吧,该行文并州刺史府的,就赶快发文。别驾那边把迎驾的计划明天就重新检视一遍,然后我们再讨论下,没什么问题就按计划行事。”

夜色中,高延众人策马向晋阳缓行而去。

“大王可是在想陛下一意要北征之事?”伍则与高延并排而行,看高延有些情绪不高,便问道。

“唉,是啊,二兄自登基以来,不过短短年余,已经南征南朝,北讨幽燕,我为之担忧啊。毕竟我朝立足未稳,先父虽然把持国政多年,但我高氏代魏,终究还是引来无数反对之人,尤其是很多人藏于水下,面上虽然效忠,内心可也是对我高氏多有怨恨。这次北征,胜了固然是好,败了恐怕又要生出很多问题。何况二兄登位以来,虽然励精图治,但是他从来就性急,我怕欲速则不达啊。”

“大王所言甚是。但毕竟他是陛下,而且。。。。。。恕我直言,毕竟陛下不是先齐王,向来是先帝指定的继承人,如果不是意外,陛下也不会登基为帝,为了证明他也可以继承先帝的大业,急着做些大事,也是可以理解。”伍则是高延的心腹,这种话换做是余温,那是万万不能说出来的。

“嗯,我是能理解,但是我这个二兄,骨子里是什么人,我很清楚,胜了,他就想更多的胜,败了,他就会继续打。这对国家未必是好事啊。当今我大齐,在先父的基业上,正是兵强马壮,但民间还谈不上安定富裕,如果连年征战,恐怕耗费不起。秦皇汉武的教训在前,强国覆灭,这北地两百年何尝少见?你看符天王,携北地之大军,一败于南朝,到身死国灭,才用了多久时间?”

“虽然如此,大王也不要再劝陛下了,陛下刚愎自用,大王劝得太多,反倒招来忌惮。”

“唉!”高延也不再多言。

等到李君夏这边这两天经过选拔,又经过一众文武讨论,挑出来一些人担任军官后,又把各营各曲的人马重新组合以后,各营的士气都明显高涨起来,尤其是严宥定制的军旗还有仓司送来的兵甲配发后,早上在校场检阅,看着已经像一支正规兵马了。

韩重站在校阅台上,看着台下各营各曲在校尉百将十将们的指挥下,按照严宥所教的旗令,开始列阵或进或退,虽然还达不到强军水准,至少士卒们已经有了遵令而行的概念。

“我看就这样练,再过半个月,军官士卒都熟悉这套旗令以后,阵列就会更整齐了。”韩重道。

“嗯,这几天大伙可真是累着了,各营校尉每天都召集手下军官开会讨论,倒是很用心卖力。”袁质接话道。

“这都是各营基本的训练,过几天,我就准备让他们根据不同的特点,在每日晨操以后,就开始各自有目的性的训练。比如韩通那边,铁甲刀盾兵和赵绪那里的轻骑训练肯定要不同。”李君夏道。

李君夏每晚都要和军官们开会,晚上睡觉之前还要亲自去军营各处巡视,上床了还一直想着训练的改进,这时候看着他的眼睛,还是黑眼圈。

“你不要过于心急,能在这几天短短时间就能把这些人凑在一起有模有样,已经做得很好了。”韩重拍拍李君夏道。

话音刚落,营门那边跑过来一个士卒,到了台下对众人道:“禀报都尉,大将军府有人来传令。”

韩重便和李君夏袁质走向营门,倒不是他们客气,而是已经站在这里了,就没必要还叫人过来。

来人行过军礼,便拿出一封书信递给韩重。韩重拆开一看,便递给李君夏和袁质,道:“大将军府,有令了,陛下的大军前锋已经进了晋阳城,我部也要派支队伍去南城门迎接陛下的大军,午时末刻必须赶到。”

李君夏和袁质看过后,李君夏便道:“命令中写道是晋阳诸军都要各派两百人去迎接,那我们就选两个曲跟着去好了。”

“嗯,为了展示军威,就冯济那曲,还有韩重那曲吧。都骑马去。营里留严参军还有几个校尉,我们三个带人去就好了。”

晋阳宫偏殿齐主高阳正坐在榻上,下面只有四个人有座位。常山王、镇北大将军高延,广武王高昌弼,尚书左仆射元涛,右仆射段昭。至于并州刺史刘琛等一众齐国文武早已在仪式结束后告退。

段昭是齐国名将,又是齐国皇亲,身经百战,镇北军就是他在晋阳留守时组建成军的,在这里,没有谁比他更了解晋阳。

元涛则是前魏留下来的宗室,如今在齐国也算是文臣中排在前三的大臣,这次齐军大举北上,高阳自然不会让他留在邺城。

高昌弼是宗室,高阳和高延的堂兄,向来阴狠残酷,高阳带上他北征,就是怕他留在河北搞出事端。

等到高延汇报完晋阳这边的军备情况,刘琛又奉命做了补充。高阳道:“你们做得很好,算是差不多符合朕之前与中枢定下的北征策略。去年我们在河东把关中逆魏的兵马震慑住了,料想他们短期内也不敢渡河再来攻河东。至于南朝,被我们这几年狠狠压制,量他们现在都还不敢北上。所以我们要抓住时机,这次北征把塞胡彻底击破。”

“虽然如此,但这次北征,我大齐精锐尽出,出塞作战,若河东,淮南万一有事,恐怕也救之不及。臣还是请陛下在河东驻扎重兵,如果逆魏敢冒险渡河,我们也能一举击退。”段昭劝道。

“段仆射太高看了关中那些人了。去年陛下集结大军列阵于大河,那些关中人吓得屁滚尿流,战都不敢战,便逃了回去。如今我大军气势比去年还要壮观,他们怕我们渡河才是。”高昌弼冷笑道,他一向与段昭不和,其实本来也没有生死大仇,只是当初他想留守晋阳,最后却是段昭留守。当初在河南大战,他被关中军击破,段昭却大败敌军。高昌弼纯属嫉妒心作祟,就常在三任齐主的面前对段昭冷嘲热讽。

高阳沉思了一下,道:“段仆射说的也有道理,这样吧,镇北军留一部在晋阳机动,另外,从朕带来的扬武军调一部,还有平北军,都归常山王统率。无须在意河东一城一地得失,只需拖住关中军就行。河南河内的兵马朕已经做了安排,如果逆魏敢趁机出兵河东,这两处兵马会及时增援。”顿了顿,他又道:“既然常山王这边已经做好准备,那还是按计划,大军在晋阳稍坐休整,正月元日一过,大军便北上!”

段昭看了看高阳,道:“如当初陛下定策时所言,我大军就是要趁北地冬季干旱,利于骑兵行动,故此北征。但正月北地必有大雪,对于大军辎重运输恐怕是个压力。”

“我军此次北征,从河北河东征集而来的都是骑兵为主,毕竟陛下力求的是速度。成建制的步兵,则是驻扎在代北的成武军和晋阳的镇北军一部。至于随军民壮,他们注定是跟不上骑兵行进的。我们虽然已经在代北囤积了大量粮秣兵甲,但出塞之后,十几万步骑的供应补给确实很有压力。如果战事稍有拖延,后果难料。”高延沉声道。

齐国当前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对于这些核心大臣来说,讨论军国大事,向来都是君臣不注重礼仪,君主忌讳少,臣下也就敢直言,毕竟在座的这些人,连皇帝也不过二十来岁,年纪最大的元涛也不到四十,加上立国不久,君臣的心思还用在对外。

“常山王不用考虑出塞后的粮秣问题。朕在冬季出兵,就是打算就粮于敌,且并不打算纳降!”

“嘶!”除了高昌弼眼睛发光,其他三人都不由大惊。

一直很少开口的元涛也忍不住道:“陛下竟不愿纳降?是要屠灭各部么?!”

“是的,朕早就看这些塞胡不顺眼了,这次出兵,尽可能斩尽杀绝,方能让北边安静一段时间。朕当然知道,就算杀光此时的塞胡,以后也会有其他部族过来,比如突厥,比如契丹,但朕要的就是一段时间,让我大齐能放心攻打关中,一举灭掉逆魏。”

几人你看我我看你,半响也不知道怎么说话。倒是高昌弼想了一会,便高兴的击掌笑道:“陛下果然有先帝神采。不错,我们这次如果能把塞胡狠狠杀一顿,甚至把契丹都屠灭了,幽州那边,代州这边的军力便可以腾出手来,西进关中了。臣愿为先锋,首先出塞!”

元涛无奈道:“虽然如此,可塞胡与中原为敌已经百年,根基已固,分化收编尚且费力,斩尽杀绝,恐怕不容易吧。”

高阳笑道:“不然朕何以此时出兵?这个季节,塞胡各部集结不易,我大军完全可以一路扫荡,分而击之。常山王,你说呢。”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