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如做面条。
面条?
萧明珠眼前一亮,对啊,她可以出摊卖面条!
昨儿个转了转街上的面食铺子,多的是些馒头大饼包子之类的干粮。
先不说味道怎么样,如今这天是越来越凉,大中午的跑马赶车做短工的劳力,谁不想舒舒服畅畅快快地喝碗滚烫的面条,再浇上满满一大勺油汪汪酸辣爽口的臊子,一下肚,身子就暖洋洋的。
再说了,这面条也好做,完全没有什么难度,不过就是起锅烧水的事。这好吃的关键就是在秘制的酱料上。
想到这里,萧明珠有些坐不住了,盘算着要是出摊卖面条该准备的家伙事。
桌椅板凳倒是不愁,王老爷留下来的满够。再说了,家里还有沈大壮这个木匠,就算是请人做也不能便宜了外人。
县里的短工劳力都是些不讲究的,像是街上王家的包子铺,也不见得味道有多好,不过是占了个实惠便宜的名头罢了,人成日里也是不少。要是真的好吃,就算是站着吃,他们也愿意。
面板铁锅擀面杖之类的倒是不用现买,不过这碗筷肯定是不够的,还得出门去瞧瞧街上有没有地方卖这些杂货。
“这天也黑了,我去街上买几碗馄饨,咱们今晚先凑合凑合垫垫肚子。”
楚氏从铺好的炕上爬起来,说着就准备下床。
萧明珠皱了皱眉,放下满脑子纷杂的思绪,反正明儿个也出不了摊子,还不如今晚好好歇歇,明天上街再好好置办。
“娘,我和你一起去!爹和二哥一起吧,咱们也去见识见识这县里摊子的吃食。你们说我们出摊卖面条怎么样?”
萧明珠看着听到出去就躁动不已的二哥,想让他们帮忙出出主意。
“这天越来越冷,面条暖和又能吃饱,倒是不错。可是比起人家的什么饺子馄饨来说,干巴巴的面条可没什么吸引力。”
沈二壮挠了挠头,要是让他选的话,一样的价他指定先去吃馄饨,而不去吃没滋没味的素面条。
“要不这样,我们今晚先出去看看街上有什么吃食,一会子看看有没有点肉,买点我回来给你们做一碗臊子面尝尝。”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萧明珠觉得只有让他们亲自尝尝臊子面的美味,才能让他们全心全意地攒成一股劲做生意。
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家人都换了身衣服,收拾的整整齐齐。
忙了一天下去,衣服都埋汰的不能看了。
楚氏还特地给萧明珠找出来了一身粉嫩的齐胸襦裙,手脚麻利的挽了个双鬟,配上一根通体碧绿的竹节簪,雾蒙蒙的一双丹凤眼简直能把人给看酥了。
“娘的明珠是大姑娘了,赶明儿,娘给你去扯几块鲜亮的布做几身漂亮的衣裳,好好打扮打扮。”
楚氏看着明珠娇俏的模样,眼眶有些红,这个没养在自己跟前的闺女反倒是出落得最好的,真是造化弄人啊!
沈二壮拉起自家漂亮妹妹的手,转身就走。
要他说,他娘就是太着急了,明珠才多大啊就琢磨着把人嫁出去,姑娘家还没当够呢,谁去别人家当老妈子!
夜里县城的热闹程度,比白天也不相让。
白天就紧俏的街道,到了晚上就更加拥挤,原本能跑马的集市,如今挤占的也只剩下中间一条两米宽的小路。
卖日用杂货的,卖糕点油酥的,还有什么卖胭脂水粉,发簪耳环首饰的,挤得满满当当。小摊小贩们吆五喝六地揽客,还没走近鼻尖就闻到各式各样的香味,食物的喷香扑面而来。
王家铺子的包子还在卖,从早上卖到天黑,不过这生意很明显没有晌午那么红火。晚上出来的都是些县城里的居民,手里都有些余钱,大多是追求味道胜过实惠。
反倒是赵家婆子的烧饼摊围了不少人。
赵婆子只顾着坐在板凳上看顾着烧饼出锅,旁边一个年轻的姑娘害羞地抿着唇,虽然不言不语但收钱找零的速度却一点也不慢。
生意最火的当属一个胖女人的肉饼铺,紧挨着王家的包子铺。
沈二壮没忍住,顺着香味凑上前去。
仔细一看这肉饼还真是大有讲究。油汪汪的酥皮一层接着一层,咬一口酥脆掉皮。酥皮里面是满满登登的肉。
萧明珠尝了一口,入口鲜嫩。用的是新鲜的猪肉,肥肉混着瘦肉裹上紫菜洋葱小白菜,这猪肉也是提前用葱姜蒜水腌过,不腥不柴也不腻。咬上一口,就是深深地满足感。
不过这东西虽然卖价高,十五文一个,但也有不少人冲着它的味道去光顾。
人一圈一圈的围着摊子,只见多不见少。
惹得旁边王家铺子的干瘦女人一边揽客,一边嫉恨地瞪着心无旁骛做肉饼的胖女人。这王家娘子一脸尖酸刻薄,看这样子不像是个大度的人,怕是和胖女人有些旧怨在身上。
走走停停,萧明珠转了一大圈也没瞧见几家卖带汤水的面食摊子。
倒是有几家卖馄饨和水饺的,沈老汉买了一碗馄饨,萧明珠尝了一个。
咬一口,跟吃面疙瘩没有什么两样。里面不仅没有多少馅料,就连肉都没处理好,有些变味。
沈老汉不舍得扔,都是花钱买的,硬着头皮吃了下去。
萧明珠挎着楚氏的胳膊心里细细盘算,越想越觉得卖臊子面的成算很大。
就是初来乍到,不知道这附近的屠户哪家卖的肉最新鲜,附近谁家的杂货铺子最实诚。
“我说公子你瞧什么呢这是?这么入神?我刚刚叫你好几遍都没有回神。”
林恒之看着越来越拥挤的街道,他的衣服都快被挤成梅干菜了,可偏偏这位黎王反倒是看着什么入了神。
本来这次他和黎王是打算在清风县再待几天,把招商的事情敲定下来再离开。
没成想,京城里的贵妃派人传信,皇上突然召大皇子回京。
不知道皇上到底是什么心思,大皇子自十七岁开始就被发派到边关。如今王朝安稳,边关无战事,就算大皇子在边关手中也没有丝毫兵权。这其实算是一种变相的流放。毕竟要是皇上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大皇子远在边关,就算想做点什么也是有心无力。
所以京城里的大臣都以为黎王殿下就是铁板钉钉的储君。就连宫里盛宠在身的贵妃娘娘也没把大皇子赵珹这个宫婢生的孩子放在眼里。
如今皇上突然发疯,要把大皇子召回来,京城里有些老狐狸脑子又开始活络了。
他们本打算今晚就启程回京,谁知道这位殿下不知道盯着哪儿发起了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