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的问题只是暂时解决,每人两斤大米,也撑不了几天,而从华国运来的粮食需要半月左右的时间。
光是解决一个地区几十万人的口粮,就如此麻烦,另外三省民众的日子也同样不好过,另外还有那八万多名俘虏,光是他们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巨大数目。
这些俘虏多是被约瑟夫曼抓来的壮丁,年龄从十五到五十岁都有。
这么多俘虏,整天什么都不用做,就等着开饭,几天时间一个个都长胖了几斤。
可秦川哪养得起这么多人,按他当初的规定,直接把这些俘虏送去当苦力算了,用劳动换取食物。
问题在于,这些士兵加入就正规军多数都是身不由己被抓来的,就这么贸贸然一刀切,势必会造成不良影响。
反正也是养,周围到处都是敌对势力对年轻的自由军虎视眈眈,要想守住眼前的胜利成果,暴兵计划刻不容缓。
秦川干脆大手一挥,从俘虏中挑选出五万名合格的士兵,并入自由军中。
那些岁数过大,或者无心在军中效命的俘虏则全部放了,自由军的规模再次扩大一倍,接近十万人!
而随着约瑟夫曼倒台,剩余被正规军控制的三省,大概也意识到大势已去,没等自由军的征讨部队抵达,卡多姆省的权贵就全跑路了,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卡多姆省。
统一的进度再次加快,自由军继续往前推进,他们经过之处,敌人全都逃的不知所踪,只有少量顽固分子还试图抵抗,但转瞬就毁灭在自由军狂猛的炮火下。
收复安瓦加全境,基本没什么悬念,如今只剩时间问题了。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缺粮的难题,秦川把目光瞄向紧邻着万伦贝尔的尼垦多。
这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生产的粮食占北非总产量百分之三十几,同时也是阿曼联盟国之一。
只要拿下这里,安瓦加粮食紧缺的难题就能得到大大的缓解。
既然是阿曼的盟友,之前还协助出兵攻击过自由军阵地,那它就是自由军的敌人。
揍它,不需要任何理由。
驻扎在万伦贝尔附近自由军部队有大约一万多,秦川力排众议,将一万人的部队调遣到西面,做好攻击尼垦多的准备。
一万战士,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在边境线上磨刀霍霍,尼垦多虽然紧急调兵遣将,将几万部队调集到边境,做出应战的样子,但连他们自己的士兵,对这次战争似乎都不抱多少信心。
很难想象安瓦加几年前还是一个弱小贫穷的国家,以往谁都能骑在安瓦加头上欺负它,可自从自由军出现后,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连阿曼这样的强国,都被自由军揍得鼻青脸肿,躲在龟壳里不肯露头。
尼垦多只是一个农业大国,军事实力比阿曼弱了不是一点半点,虽拥有一支十几万的陆军,但无论武器装备还是士兵战斗能力,都没法跟船坚炮利的自由军比较。
掌权者十分清楚,一旦双方开打,没有盟国的帮助,尼垦多很可能步入万伦贝尔的后尘。
他们只能向阿曼等盟国紧急求援,可是阿曼国家内部现在正乱成一锅粥,自顾不暇,又怕中了自由军的调虎离山,哪有心思派兵来支援。
尼垦多的掌权者气的破口大骂,当初若不是为了帮阿曼,也不会得罪自由军。
现在可好,人家调转矛头来进攻他了,阿曼却在一旁袖手旁观,等着双方斗个两败俱伤,这可能更符合阿曼的利益。
其它盟国虽然意识到唇寒齿亡的道理,却也不敢把自由军得罪太狠,避免自己成为下个被攻击目标,所以在尼垦多这个问题上,多数选择了装聋作哑,只有两个跟尼垦多相邻的国家派了几千人前来支援。
面对一万名虎视眈眈的自由军士兵,尼垦多国内上下对这场战争并不抱多少希望,当得知又有一支万人的自由军部队,从另一个方向逼近时,掌权者和高层们就彻底慌了神。
以他们对自由军的了解,这仗一旦开打就再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尼垦多这个国家,很可能将要从地图上除名了。
一夜辗转反侧,在第二天天还没亮之际,掌权者将一名位高权重的官员叫到身边,神色凝重交代起来。
既然打不过,那就只能向自由军妥协,并为之前做过的错事做出补偿。
官员不敢耽搁,清早就带着人出发前往安瓦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