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云最擅长的事情,就是把对手干翻在地,再上前踩两脚。
他怕李海死得不够难看,于是四处放出风声,说孟汉文非常信任李海这个大手笔,特地委托李海独立撰写李名显书记亲自命题的大材料。李海出品,出必精品,必定能够力压其他三个纪检监察室的材料,获得委领导的高度赞赏。
王松云真够阴险,轻轻松松又给李海拉了一波仇恨。
偏偏就有人信以为真,对李海颇为不满。
二室的业务骨干李波和四室的材料写手王博,就觉得李海这牛皮吹得震天响,也不怕大风闪了舌头。
两人下班时正好遇上,便一路上嘀嘀咕咕,主题就是李海这个纪委新人,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了,以为自己办案是把好手,就能写得出好材料了,太无自知之明。
李波和王博看不起李海的写材料能力并不奇怪,公文材料并非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文笔好不见得材料就能写得好,没有经历过千锤百炼的实践磨砺,想要成为技高一筹的材料写手,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写材料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文字功底好只是基石,还得熟悉政策法规、了解工作实际、清楚存在问题、掌握格式要求,尤其是得使用规范精准的公文语言,而非文学语言。
这方面显然是李海的短板,他来省纪委时间太短了,对整个机关的工作情况不太熟悉,想要写出篇高质量材料并非易事。
肖若云绝对是最为出色的情报部长,她很快便获知了王松云放出来的风声和李波、王博对李海的鄙视不满,然后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李海。
这次,她终于开窍了,看出了王松云没安好心,满脸担忧道:“大海,王松云这人太坏了,故意放出风声,把你架到火上来烤,你能不能行啊?”
“男人不能说不行,女人不能说随便,你要相信我,该行的时候必定能行的。”
老司机总管不住嘴巴,都这个时候了还有心情开车讲笑话。
写篇材料而已,李海当然不会不行,让他难受的还不是这个,而是杨广志布置他的任务。
杨广志早就见识过李海的文字材料能力,他第一时间便想到了,由李海来撰写李名显交代的材料任务,显然要比室里那几个写材料的“二把刀”强不少。
再说,李海的人事关系还在一室,杨广志交代他写篇材料,他岂敢不尽心尽力完成呢。
同一个主题,要在短时间内写出两篇不同的材料,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况且这次的材料任务还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查办案件情况,那更是难上加难。
李海琢磨了半天,决定跟两位领导实话实说,要他一心二用同时写两篇主题一样、内容迥异的大材料,他真做不到,遂向杨广志和孟汉文建议,能否“一女两嫁”,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材料,然后让一室、三室联合署名报给委领导。
杨广志和孟汉文觉得可行,同意了李海的提议。
写材料的套路,李海娴熟无比,先是花心思找相关处室,要来不少工作总结,搜集了足够多的案例和数据等素材。
虽然领导安排的是撰写研究文章,但他认真想了想,觉得写成经验总结材料更有份量,更易出彩,领导们也会更喜欢。
接着,李海在谋篇布局上下了番大功夫,他结合省纪委今年的工作情况,从三个方面入手,生动总结提炼了省纪委抓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经验做法,按照强化理论武装推动干部“不想腐”、抓好制度建设确保干部“不能腐”、坚持从严查处震慑干部“不敢腐”的思路,写了篇4000字左右的经验总结材料。
杨广志和孟汉文虽不是写材料出身,但识别材料水平高低的眼光还是不缺的,看过李海交上来的材料后,他们的共同感受就是一个字“好”,好在哪里讲不出来,就是觉得这份经验材料有高度有水平,一个字都改不动。
常治中无疑是真正识货的领导,见到李海撰写的经验做法材料,观点很新颖,主题很突出,归纳很到位,事例和数据很充分,给人耳目一新且亮点纷呈之感,既有思想高度,又用事实说话,行文简洁生动,堪称不多见的佳作。
他十分满意,当即批给了李名显审示,建议在省纪委内刊上发表,同时上报中J委和省委主要领导。
李名显的批示就四个字“很好,同意”。
李海本已做好了反复修改的准备,却没想到文稿材料竟能一次性过关,还要上报给中J委和省委主要领导,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但让他更加意外的,则是这篇经验总结不仅获得了省委书记张全瑞和省长谢承平的批示肯定,还被中J委内刊转发,要求各省(市、自治区)纪委学习借鉴。
李名显大感脸上有光,专门在省纪委常委会上对李海提出了隆重表扬,号召其他干部学习李海这种勤奋钻研业务的精神。
省纪委机关不少领导和同事,在看过李海的大作后,无不由衷称好,李海的才子大名由此深入人心。
这下,王松云傻眼了,他简直比吞了苍蝇还难受。
“此计不成,那便再来一计。”王松云咬牙切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