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明末之白衣天子
  4. 第2章 卫国军
设置

第2章 卫国军(1 / 1)


第2章 卫国军

敬告读者书:

昨日发错章节,把应该第一卷的内容62章发到第二卷了,咨询了一下番茄官方,说是无法更换章节和卷宗。所以之能采取修改的形式进行重发。因此给读者带来困扰的话,对此表示歉意。

本人用心来写,查阅了很多书籍资料,但是终归是能力有限,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历史人物的经历,尽量跟着原来的历史走向,剧情因此紧凑型不足,显得有些错乱。

前面该铺垫的已经铺垫好,选取的场景主要就是东江、登莱等沿海岛屿一带,后面的书写将会尽可能靠近主人公的主线进行。

欢迎读者朋友们对于文中出现的纰漏之处,及时进行指正,本人不甚感激!

以下内容为非读取内容,是本人查询到的资料中的一部分,并非本人所写内容。后面书写第二卷时将对第一章和第二章进行完全的修改。

烦请谅解,感谢支持!

明末将领马应魁

党争不断,朝廷无信,兵变连连,战力丧失;战线零碎,四面漏风;民心离散,防无可防。就军事态势而言,南明绝非南宋,本无保全的办法。

也就在这样的态势下,满清却对孱弱的南明慎重布局,一面以主力英亲王阿济格集团经略西北,攻伐巴蜀及长江上、中游地区,牵制全局,一面便集中举国精锐,挥戈直劈南明南京京畿。

弘光南明丧钟就此敲响。

是时,满清第一主力豫亲王多铎集团10万精锐,直下淮泗,兵锋直指南京门户

为了确保一击而破弘光南明的南京门户,多铎集团配属了满清当时战力最强的重军主力。

清军重军,是中国战史最早的趋向近代化的技术兵种,即装备当时最先进的精钢铸造的前装滑膛加农炮,即红衣大炮的满清大军火炮兵团。

在战役上,掩护和支援多铎集团全力攻击南明最后的军政基地南京京畿,多尔衮手令固山额真准塔部5万精锐骑兵,沿运河水路并进,协同南进。

多铎集团全是百战精兵,进军也很神速,所到之处,李闯和南明溃军再无斗志,无不望风归附。

南下入豫到渡过淮河,不过一月,豫亲王多铎集团及固山额真准塔部,便挟裹

碎,四面漏风;民心离散,防无可防。此刻,再加上险境布势待战,天亡南明!当时,弘光南明朝廷既逢内战,又遭南侵,四面用兵,乱作一团,更无主张。唯独马士英未雨绸缪提出待机退出南京,向贵州撤退的主张。潜招黔兵入卫◇为走贵阳计,无疑,四面楚歌下,这是相对冷静的缓兵之计。

然而,这条相对冷静的缓兵之计,却没有被高不成低不就的弘光南明权臣们采纳。最终,明军还是按照史可法战略,预备收缩兵力与清军大战。

1645年农历4月17日,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兼淮扬督师,发了"邀令诸将回援"的调兵命令,并连夜赶往扬州。

回援命令下达,此刻江南四镇中,睢州之当然,在努力让后金向清朝转向时,皇太极也在努力让后金的生存压力减低。而缓解生存压力的方式,最主要就是通过战争去扩张后金的领地,获取人口、财富。皇太极在位期间,屡次征讨蒙古、朝鲜,明朝在关外修建的防御性城池,还多次派兵深入到明境,几乎无一年不在打仗。打仗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用后金八旗将士的性命去扩张。就后金军队的几次入关来说,收益巨大,可风险也是不小。明军虽然不太敢跟后金军队野战,可明朝那么大,总有几个不怕死的头铁之人,比如卢象升等。所以,后金军队或清军每次入关,损耗也是有的,或多或少而已。不过,只要战后获取的财富、人口、资源、池的数量,能超过战损,就都还是赚的。1、战事之初的总体局势“登莱之乱”,肇始于明崇祯四年底的“吴桥兵变”。当时,后金方面围攻辽西大凌河,明廷令登莱巡抚孙元化出兵增援,而孙元化便派遣孔有德等皮岛旧将率部出征。但后者行至吴桥县(河北)时,却聚众哗变,掉转矛头,一路劫掠,攻向登州。由于孙元化的战意不坚(主张招抚),加之城中有耿仲明等人作内应,孔有德叛军遂于崇祯五年正月初三轻易攻陷登州。如果说此前的“吴桥兵变”还可视为一场普通哗变的话(明代中后期,哗变之事并不鲜见),那么,至此登州失陷、巡抚被俘,这显然就已经是公开叛乱了。攻陷登州之后,孔有德叛军攫取了大量粮饷器械。清初掖县文士毛霖在《平叛记》中记载道:“(城中)马三千匹,饷银十万,红夷大炮二十余位,西洋炮三百位,其余火器甲杖不可胜数,皆为贼有。”在实力大为增强之后,叛军也蠢蠢欲动,大炮二十余位,西洋炮三百位,其余火器甲杖不可胜数,皆为贼有。”在实力大为增强之后,叛军也蠢蠢欲动,筹划起下一步的打算。关于孔有德发动叛乱的目的,史料中的直接记载虽然不多,但也能看出些许端倪。如《明史徐从治传》中记载:“有德既破登州,推九成为主,己次之,仲明又次之。用巡抚印檄州县饷,趣元化移书求抚于(余)大成曰:‘畀以登州一郡,则解。”通过“畀以登州一郡”之语不难看出,孔有德等人的真实想法近似于“割据登州”。这种浓厚的军阀地盘意识,多半是在皮岛时受到了毛文龙的影响。而为了在与明廷的谈判中占据主动,叛军决定以攻代守,开始攻掠周边州县,东西2、东线战事的大体经过在战事之初,叛军气焰嚣张,总体处于进攻态势。但其在东西两线的进展速度却有明显区别。光绪版《增修登州府志》(下同)载:“贼攻黄县……十三日,城陷;...十四日,招远以城降。又扑福山,知县朱国梓力御之。二月初三日,进攻莱州。”从以上记载不难看出,起初叛军曾试图东西线并举(黄县、招远在西,福山在东),但在东线进攻福山受挫之后,便将重点转向西线。而福山能够成功抵御住叛军的进攻,时任知县朱国梓可谓功劳卓著。朱国梓为辽东贡生出身,系明末边将朱梅(曾跟随袁崇焕效力)之子,因此颇知兵事。在登州失陷之后,朱国梓当即修缮城池、稳定人心、着手备战,为防御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事后当地还专门为之建祠,以纪念其功德。关于朱国梓采取的具体举措,清乾隆版而福山能够成功抵御住叛军的进攻,时任知县朱国梓可谓功劳卓著。朱国梓为辽东贡生出身,系明末边将朱梅曾跟随袁崇焕效力)之子,因此颇知兵事。在登州失陷之后,朱国梓当即修缮城池、稳定人心、着手备战,为防御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事后当地还专门为之建祠,以纪念其功德。关于朱国梓采取的具体举措,清乾隆版《福山县志》(下同)载:崇祯五年正月,郡城陷,风鹤甚紧,知县朱国梓为辽宿将梅子,亦晓兵科,纠绅士誓守,劝谕富豪输粟,收兵择弟有材干者假千把总…....括置将军孢、佛郎机、三眼枪、万人敌甚备….…...俨然巨镇矣。”由于朱国梓等人的部署得当,叛军无机可趁,加之其进攻重点在西线的莱州。因此,自崇祯五年二月之后,便停止在东线的攻势。《福山县志》载:“自二月后,(敌)无一骑敢过邑东。”莱州,控扼胶莱河口,在当时系半岛与内地交通之咽喉。叛军若占据莱州,进可直逼青齐,退可画河自守。因此,在“登莱之乱”中,双方对莱州的争夺尤为激烈。叛军在人数方面占据优势,且装备有红夷大炮等火器,莱州城中的防守压力可谓巨大,多次派人突围求援。在此背景下,明廷决定于东线转守为攻,向登州城进军,以从叛军背后进行牵制。《增修登州府志》载:“四月,……登镇新任副总兵吴安邦奉令屯宁海,率文登兵间道规取登州,福山百户刘师吉率乡勇以从。”此举颇合兵法上“围魏救赵”之意,如若成功,“登莱之乱”的进程或许可以改写。但可惜由于吴安邦统御无方,东线明军虽一度攻至登州城郊的迎仙桥,但却功亏一篑,被城中留守的叛军击败,福山百户刘师吉战死沙场。《福山县志》载:

“(师吉率部)半夜抵郡之迎仙桥,已

有先登者。城中始觉,出敌。安邦怯不

知丘、生遁、师去抿桥力战、所领码

《福山县志》载:

“(师吉率部)半夜抵郡之迎仙桥,已

有先登者。城中始觉,出敌。安邦怯不

知兵,先遁。师吉据桥力战,所领殆

尽,遂死之。事闻,升副千户世袭,入

忠孝祠。”

此战过后,吴安邦率众退回宁海,城中叛

军亦无力追击。东线战局又重新进入相持

阶段。

见东线无法破局,明廷只能从西线入手。

当年八月,以关宁铁骑为主力的援军渡过

胶莱河,在莱州西南之沙河击败叛军,并

追至莱州城下。孔有德见势不妙,率部东

逃,莱州至此解围。

随后,明军继续东进,相继收复招远和黄

县,九月兵临登州,反将叛军围困在城

中。至次年初,孔有德等人乘船渡海北

逃,明军收复登州。持续一年多的“登莱之

乱”,终告结束。

2英楚

t@胶东故事

3、东线战场的意义评价

与西线相比,东线战场的战斗频次和规模

虽然较低,但其对于全局的意义却不可忽

略。

大体而言,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福山的成功防御,阻止了叛军的铁

蹄东踏,使得更东面的宁海、文登两地免

去了战火的涂炭。这既保存了明廷在半岛

东部的有生力量,也避免了叛军实力的进

一步扩展。毕竟,明代在文登设有“文登

营”,亦有大量兵员军储。如若东线不守,

上述资源落入叛军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胶东故事会

关于这一点,《福山县志》中有一段生动

的描述:

“郡久未复,(朱国梓)乃缮疏间道遣

人赍上,备陈形情,朝廷始知东州县尚

为国守。时承平久,乱兵百战之余,其

锋不可当,招、黄既破,莱、栖赖有道

将屯驻,惟邑孤悬无援,国梓用众力,

屹然中立,文、宁全资捍蔽。”

其二,东线战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牵

制了登州城中的叛军,使得对方始终有后

顾之忧,不敢倾巢而出,这显然从侧面减

轻了西线主战场上的压力。

《增修登州府志》载:

“时贼众围莱州,惟耿仲明居守(登

州)。”

从之前的记载来看,耿仲明作为叛军中的

三号人物(后来降清与孔有德同封为

王),并没有跟随进攻莱州,而是始终留

守在登州城内。这显然与东线战场的存在

不无关系。

发表你的看法

对后金(清朝)影响

彼之砒霜,我之蜜糖。后金全程看戏,结

果喜从天降,明朝内部自相残杀损失大批

军事力量,叛军还带来了先进火炮力量,

其中不少是明朝从澳门买来的。”孔有德降

金时有战船100多艘,男女 12000 余人,

其中战将 107 员,精壮官兵 3643 名,水

手壮丁 448 人,虽然军队只有1.2万人,但

保存下来的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保持了

完整建和军事骨干,有明军原任和叛后自封

的副将级以上军官39名,参将以上军官44

名,游击将军以上军官共100余名,士卒也

有很强的战斗力。所以皇太极接见孔有德

和耿仲明时居然用抱见礼表示隆重,而且

封他们为总兵。嘉奖孔有德曰:“尔元帅孔

有德,原系明臣,知明运之倾危,识时势

之向背,遂举大众,夺据山东,残彼数

城,实为我助。且又全携军士官民,尽载

器械甲胄,航海来归,伟绩丰功,超群出

类,朕深嘉赏。”可见皇太极之高兴,因为

他不仅得到了一批久经考验的精兵,更重

要的是得到了和明朝一样精良的火器和红

衣大炮。

此外在叛军投金之前,后金已经掌握了铸

造大炮的技术,只是缺少发射经验。据张

煌《三大技术进步效应与明清军事技术对

抗格局的逆转》论述,佟养性说“上奏指出:

“目今新编汉军,马军仅三千人,兵力似

少,火器不能多拿。况攻城火器,必须大

号将军等炮,方可有用。然大号火器拿

少,又无济于事。”皇太极出城相见,表明

了对拥有熟练操控火炮技术的叛军重视。

到1643年松锦大战时期,辽东巡抚黎玉田

就说明朝以火炮抵御后金,但现在后金铸

造了100门大炮,感叹到“奴之势力,在昔

不当我中国一大县.......迄于今而铸炮、造

药十倍于我之神器矣!”

叛军还引导后金军攻破了明军辽东半岛南

端至山东半岛的防御,降清后不久,叛军

就清军南下攻克旅顺,控制了整个辽东半

岛。朝鲜投降后,叛军又与清军攻克占领

皮岛,并不时侵扰长山岛。丢掉了辽东半

岛及沿海岛屿后,山东沿海已成为防清的

最前线。为褒奖孔有德等人的功绩,清廷

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3个辽东叛将

均封为王,他们日后也成为清军入关的得

力干将。

对于登莱之乱不能孤立看待,1628-1644

年,明朝就爆发了22起兵变,逐步消耗了

明军自己的力量。而登莱之乱的爆发,源

头还是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又没有做好后

续措施,加上关内人民对逃难辽人的排

斥,使其不满达到了顶点,爆发是必然

的。孙元化本人只注重技术,不注重对军

纪和思想教育,徒有精良装备却不知道为

何而战,结果因为一点小事就屠戮本国百

(本章完)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