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旦遇见,
便一眼万年;
有些心动,一旦开始,
便覆水难收。
斯人如彩虹,
遇上方知有。
有趣的灵魂终会相遇,
在此之前请先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过完年,转眼就到了三月。
三月是什么?小时候喜欢一首歌曲,
叫《三月里的小雨》。
那时还在野泥冲,
遥望着远处的天空,
想象着外面的世界。
听着录音磁带里播放着
三月里的小雨,
淅沥沥沥沥淅沥沥下着不停
……小雨为谁飘,小溪为谁流……
带着满怀的凄情
小雨陪伴我小溪听我诉
可知我满怀的寂寞
请问小溪谁带我追寻
追寻那一颗爱我的心
…………
那悠扬而略带伤感的曲调和歌词,
或许正切合了当时
那个山村少年的忧伤
和那颗萌动的少年对异性的渴望
每到三月,看到沥沥的小雨,
总会想起这首歌,
总会想起野泥冲的山和田园,
还有父母和兄弟姐妹,
还有那个曾经的少年
那双渴望的眼睛,
那颗孤独寂寞的心
那时候乡村开始有电了,
我总是痴痴地想,
不知道古代的人怎样渡过
这漫长的夜晚
没有电视,没有电,没有手机,
古人该是多么的寂寞和无聊啊
可是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
我的想法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更多的是对古人的羡慕
今天的人到了三月,
会在抖音里拍油菜花,
对着口型放着流行歌曲,
或者在春风中祼露着肚皮和肩膀
搔首弄姿象三月叫春的猫
撩拨着无聊而自作多情的男人们
长满荒草的心在野火烧灼中点赞
而古人们却用优美的文字
描述三月的美好与妖娆
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青草浪高三月渡,绿杨花扑一溪烟。
三月烟波暖,南风生绿蘋。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
四十六时三月尽,送春争得不殷勤。
三月金明柳絮飞,岸花堤草弄春时。
…………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
讲一个文学爱好者
因为对文学的痴迷放弃了工作,
成为了一名作家
这也是老符小时候的梦想
上世纪八十年代,
文学青年犹如今天的追星族一样多
不同的是那时是褒义词,
如今是贬义词
那个作家喜欢写散文,
靠稿费过日子过到了妻离子散
作者感叹,作家不是人做的
李白的诗在唐朝很流行,
但他不得不靠朋友资助买酒,
他笑谈: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去换美酒
无论是五花马还是千金裘,
肯定是别人送的吧
毕竟,诗那么好,人那么潇洒
诗圣杜老头的诗更是家喻户晓
但他住的茅舍挡不住秋风
有水井处,能歌柳咏词
而且大都脍炙人口
但他死后,靠妓者资助埋骨他乡
而写屎尿和身体的贾浅浅
却博得满堂彩,名利双收
抄名很盛的郭某某,
一年稿费几百万,
炮制黄色故事的枪手,
过的是绵衣玉食,
把文字当成拍马工具的多少”作家“
天天出入华堂
文字从来不是用来赚钱的,
当所有的东西用货币来衡量,
作家成了一个贬义词
李白没有自怨自艾
杜甫没有怨天尤人
绳床瓦灶的曹雪芹只是説: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现代人能写几个毛笔字便是书法家
写几篇狗屁文章就自称作家文豪
古人面对事情时,
总是心怀慈悲
今人面对事故,
总是幸灾乐祸
出车祸了,
路人忙着发视频
有人跳楼,
路人忙着收割流量
或许,这就是古人与今人的差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