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跟着皇帝赵炅过来的可都是大佬,别说是王继恩就是楚王赵卓在这儿也是不敢放肆。
今天的朝会主要讨论的还是与北代契丹相关的事情,具体的就是宋朝想要派使者出使高丽与安定等国。
让他们能够在北宋出兵攻打契丹的时候,这些与契丹接壤的政权能够跟宋朝一起出兵。
可就是在仅仅应不应该派人出使的事情上面,大宋文官集体也是不能达成一致,并且他们始终是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如果单单从战略上面来说,本身契丹就是以骑兵见长的,契丹的兵力能力那肯定也不是大宋这样少马的军力能够想比的。
如果有高丽与安定或者是女真人能够策应宋朝的北代的话,那肯定也是能够增加北宋的获胜的机会。
而且契丹与高丽、女真本来也是敌对的关系,这个安定国那就更不用说了。
安定国其实就是渤海国灭亡之后渤海族的遗民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一股势力才自称为安定国。
而高丽与契丹之间为争夺鸭绿江以东的土地也是已经相互攻伐多次,而女真人此时还都是各大小的部落存在。
契丹多次出兵讨伐女真以获得马匹补充,所以北宋北上联系这些势力来一起出兵北伐。
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可惜的是就在这非常简单的该不该使者的问题上面居然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其实北宋真的派出使者去到了高丽等的国话,对方能不能答应也还不好说呢,可惜的是这一帮文臣居然连使者都是不想派出去。
以至于今天的朝会又是令皇帝赵炅非常失望的一天,不过现在朝堂之上的宰相就是宋琪和李昉两人。
两人也是知道今天朝会是真的点儿让皇帝下不来台,这才一下朝就赶紧的跟着到皇帝这里进行澄清。
皇帝赵炅今天的朝会就是一肚子的闷气,这好不容易回去了自己的垂拱殿,刚进门就正好看到王继恩在这儿正等着他呢。
不用多想他也是能够知道这会儿的来找自己肯定有正事儿,毕竟这王继恩的皇城司使在皇宫之内的权力也是不小。
不过此时皇帝的赵炅的心情也是不太好,见到王继恩行礼也是没有正眼见他一下,这才开口说道:
“你在这里等着朕有谓何事?”
王继恩正要回答的,可是转身一看这些相公也在呢,这楚王的事情可是皇帝之前交行过的,这会儿这样子当众说出来也不知道是否合适。
现在这满朝的文武谁不知道这皇帝跟楚王之间的父子关系是相当恶劣,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大臣都已经不看好楚王能够获得太子之位了呢。
赵炅此时也是差不多看出了这个王继恩的在担心着什么,可这会儿在这儿的也不是别人。
除了两个宰相宋琪和李昉之外,另一个参知政事吕蒙正也不是别人,皇帝赵炅这才放心的说道:
“有什么话直接说就是,朕可没有闲工夫来跟你打这哑谜。”
虽然皇帝是如此说不过王继恩还是转头看了看几位相公,这才转身小心翼翼的向皇帝回复了起来。
“官家,是楚王那边有一些事情需要向您进行汇报。”
“什么?又是楚王府,怎么最近楚王府是如此的不平静呢,这楚王的病情现在到底怎么样了,如果病情完全康复了的话,他为何又不到朝堂上来参加朝会,如果他的病情真的还没有好的话,为何最近楚王府如此的不平静呢!”
听到王继恩说这一次又是因为楚王府的事情,皇帝赵炅立马就开始发火了,此时也是一点都不顾及几位相公还在,这样子来说,简直就是一点面子都没有留给楚王。
跟着进来的宰相宋琪和李昉两人虽然跟楚王也是没有什么深交,不过皇帝父子俩的关系处成这样也让两位宰相跟着担心不已。
在两位宰相的心中,楚王毕竟是皇帝长子,按照儒家的长幼顺序来说的话楚王迟早都会是皇太子。
可是身为参知政事的吕蒙正此时听到皇帝所说的话深深的感觉到皇帝是如此的关心楚王,明明皇帝与楚王两人的父子关系之差在朝堂之上已然是公开的秘密。
可现在皇帝虽然说有些怪罪楚王的意思,可这样让吕蒙正听起来皇帝所说的这些话似乎有一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在里面。吕蒙正南免不又为陈王担心了起来。
王继恩听到皇帝如此说,他也不好怎么样去回答皇帝的问题,是因为他通过皇城司在楚王府的卧底传回的信息了解到楚王应该是已经痊愈。
可楚王依然是每天不来参加朝会,上一次李皇后就因为这事专门传信息到楚王府了的,很明显楚王依然是我行我素没有听从李皇后的劝谏。
王继恩没有回答皇帝赵炅提出来的问题,因数他也看出了皇帝此时的心情确实是不好,而自己回答这些问题的搞不好还会让皇帝把自己当成出气筒。
而自己顺着皇帝的话来说的话,也难免会因为自己所说的这些话而的得罪了楚王。
说实话现在的王继思也是真的不敢随意得罪皇帝之子,虽然现在还不敢确认哪一位会成为皇太子来继承皇位。
王继恩只好赶紧的从自己的怀中掏出了手之人所抄录的寻那一首《临江仙》,小心翼翼的把这一张纸放在了皇帝的面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皇帝赵炅看到只是一首词而已,自己也是按着这张纸上面的念了出来。
当赵炅看到这首词的作者署名是赵卓的时候,他一下子就想到了这首词的作者真的是自己那不争气的楚王赵元佐,因为之前楚王在酒楼里面写的那首词的落款同样也赵卓,当时皇城司就已经是查清楚了,这个赵卓就是楚王赵元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