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大清不到三百年
  4. 第93章 收台湾(2)
设置

第93章 收台湾(2)(1 / 1)


从政治角度上面来说,郑经没有什么选择,只有立郑克臧才能让自己的政治正确性有一个对的方向。

当时的局势也是一方面,清军虎视眈眈,嫡子的年纪太小,如果立嫡子,万一有什么事情,就没有人能够出头,郑克臧做为继承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郑经也不傻,让陈永华来辅助郑克臧,以此来保证郑克臧继位的万无一失。

后来,郑经和耿精忠有了矛盾,背刺了耿精忠,双方发生了火拼,耿精忠投降了清朝,联合起来对抗郑经,这让郑经迫不得已退回到了台湾。

等到康熙决心要收复台湾的时候,郑经已经病死了。

早在郑经病死之前,清朝就想过要收复台湾,只不过那个时候,用的方法一直都是以诏抚为主。

郑成功刚刚去世,清朝就派人找郑经谈判,郑经当然不敢不谈,因为当时他正在和自己的叔叔郑袭争夺台湾扛把子的地位。

当时,郑经的态度很好,让清朝负责谈判的人看到了希望,觉得和谈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等到郑经掌权之后,清朝傻眼了,郑经的态度就一个,谈判可以,只不过我是有立场的,郑经就开出了他的条件。

“请如琉球、朝鲜例,不登岸,不剔发易衣冠”

这种要求,康熙当然是不会答应的。

就在当年的十月份,清军出动了,在陆地上将郑经的人全部赶到了海里!

只不过,清军陆战比较牛,可是面对这汪洋大海就牛不起来了,毕竟骑着马也不能在海里跑吧!

随后的日子里,康熙派遣孔元章先后两次去台湾找郑经谈判,郑经的态度还是和原来一样,只要你答应我之前提出来的条件,我马上就投降。

孔元章是干招抚的,这样的条件绝对不敢自己答应。

所以,这件事情就这么黄了。

三藩之乱的时候,郑经跟着耿精忠出来闹腾,让康熙意识到台湾绝对不能再招抚了,如果没有实力的碾压,郑经压根不可能投降。

意识到这一点的康熙,开始秘密训练起来了海军。

三藩之乱快结束的时候,时任福建总督的姚启圣站了出来,对康熙表示要马上收复台湾。

这个人也不是说那种,官越当越小的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比较不正常人。

姚启圣这个人的性格呢,很像司马迁史记里面记载的游侠一样,喜欢见义勇为和周游四方,原本这种生活还不错,到了通州之后,游侠姚启圣和当地人发生了矛盾,被打了一顿。

一般人挨了打,最多就是去告官或者找人再打回去,可姚启圣这个人就选择了去投军,总之就是去当兵去了。

后来也不知道走了谁的门路,又回到通州的姚启圣当了通州知州,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姚启圣就找到了当时欺负他的本地人,把这人给杖杀了。

所谓杖杀,也就是把人活活打死。

由此可见,这个人属于有仇必报类型的人。

当官先杀人,何况你杀的这个人还没有犯罪,这件事情就有意思了,而姚启圣自然也知道自己这件事情做的不地道,还没有等朝廷过来抓自己,就自己把官一扔,跑了。

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其实我也有点懵,后来想想,也觉得挺有意思的。

按理说,姚启圣的仕途基本就到头了,可偏偏这人干的就不是一般人干的事情,回到自己老家的姚启圣参加了科举考试,当年成绩是全省第一。

领导一看,这是一个人才啊,绝对不能浪费,你也别参加进士考试了,现在我们比较缺人手,你以前也当过官,现在广东香山缺一个知县,你就直接去吧。

姚启圣二话不说,打起背包就来到了香山县城。

到了地方才知道,这个地方不仅没有什么油水,还穷的要命,自己的前任因为欠了钱,现在还在监狱里面关着呢,姚启圣一看这哪行,直接大手一挥,自己把这笔钱给还了。

有意思的人呐,从来只听过当官的捞钱,还没有见过当官的主动往里面贴钱呢,何况贴的还是自己不怎么熟的人。

游侠的性格,一般都是属于灵活程度比较高的,尤其是脑子这方面,也是很机灵,姚启圣自然也不差,他敏锐的发现,如果将海禁打开,不但可以做生意,更可以开阔视野。

姚启圣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并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

结果因为这件事情,被人参了一本,丢了乌纱帽。

事情到了这里,姚启圣也算二次下野了,基本不可能再有起复的机会,可偏偏老天爷就给了他这个机会。

正在老家呆着的姚启圣,突然就遇到了三藩之乱,耿精忠带着人打到了浙江,当时康亲王负责在浙江平叛,姚启圣带着自己儿子就去找到了康亲王,双方一见面,康亲王就被姚启圣忽悠瘸了,这老头看着老,脑子真是好使,你也别在这里呆着了,继续当官去吧。

要说康亲王的眼光,也确实毒辣,耿精忠这个人也是倒霉,遇到了姚启圣,姚启圣都没有亲自动手,让自己儿子姚仪带兵,就把耿精忠打趴下了,因为这件事情,姚启圣当上了福建布政使。

布政使,二把手,之前我们介绍过。

到康熙十七年的时候,姚启圣当上了福建总督。

知道康熙要收复台湾之后,就马上给康熙提出了迁界令,让沿海居民往内地迁移,这么一来,郑经也傻眼了,以前的时候,可以来大陆混口饭吃,可现在这么一弄,上岸几十里,压根看不到一个人,总不能天天吃海鲜吧?

当时的台湾农业非常不发达,粮食也不够吃,可再不够吃也必须要保证军队的粮食,台湾老百姓自然是不愿意的,你们不够吃,我们还不够呢。

对于郑经来说,老百姓不够吃,最多就是饿死人,而士兵不够吃,搞不好就哗变了。

就在康熙非常支持姚启圣的时候,台湾内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