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俞士悦的质问,石璞并不着急。
从听到今日廷鞠开始,他就知道,这件事情绝对不可能善了。
三法司闹出这么大的阵仗,要是空手而归,未免让人笑话。
所以,石璞早就做好了准备,要给他们个交代。
沉吟片刻,石璞长叹了口气,道。
“此事,老夫本不欲再提,但是既然俞寺卿非要问个明白,那老夫就当着众多朝臣的面,解释清楚便是。”
说着,石璞面色变得沉重起来,似乎有什么不愿回忆的事情,浮现出来,他缓缓的道。
“当时,王振先遣人传话,让老夫替他疏通,老夫未曾答应,后来,王振再遣人邀老夫过府,为了不得罪王振,老夫才略备了薄礼,便是俞寺卿所说的端砚及财帛等物。”
“到府之后,王振亲自出面说和,但是老夫不敢罔顾律法,一直婉拒,当日我等不欢而散。”
“后来,老夫便听说,自己调任的奏疏,被王振卡在了司礼监,不得已之下,才拿了一副蔡襄的墨宝,前往王振府邸,求他高抬贵手。”
说这些话的时候,石璞紧握着拳头,一副十分羞愤的样子。
显然,对于自己曾经屈服于王振的权势,而感到十分羞愧。
“当日,王振的确曾以让老夫升迁为诱惑,让老夫替他办事,但是老夫未曾答应,更不曾向其谋求尚书之位。”
“老夫自问,并不曾违背良心礼法,更不曾罔顾律法,行贿得官,不过是为求自保,去过两次王振府上。”
“若三法司以此问罪,老夫亦毫无怨言。”
说罢,石璞摘下自己的官帽,拜服于地,再无一言。
这番话说完,底下群臣的目光也多了几分复杂。
显然,石璞所说的经历,对于他们来说,感同身受。
王振才死了不到两三个月,他权势熏天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身在朝堂之上,有多少人,真的有那个胆气,向前工部尚书王老大人一样,跟王振正面冲突。
不过都是为了自保,尽量过得去而已。
当下,便有两名给事中上前,道。
“陛下,臣以为,石尚书虽曾赠与王振财帛,但并无证据显示,是为行贿,此举既是自保,不曾徇私枉法,纵然有错,也情有可原,请陛下宽宥。”
“臣附议,彼时王振权势滔天,公卿俯首,其进谗言于君侧,竟能迫七卿致仕,石尚书能持正公允,不干涉地方政务,已是殊为不易,不宜过于苛责。”
俞士悦在一旁,亦是感到一阵棘手。
最怕的就是出现这种情况。
石璞并不否认自己曾经给王振送过礼,但是却在动机上混淆概念。
他不用查都知道,石璞所谓的侵地一案,一定是一板一眼的按照流程办的妥妥当当的。
沈轩虽是王振门下,但是他已经死了,地方官办起案来,自然毫无顾忌。
但是如此一来,却反倒从侧面证实了,石璞“坚守原则”,为了维护地方安宁,不得不屈从王振。
从主动行贿的奸诈小人,变成了为顾全大局,而不得不曲意奉承的忍辱负重之辈。
前番说过,三法司审案,并不仅仅依据于律法,还要看人心民意。
石璞把自己说的如此可怜,就是为了让朝臣对他升起同情之心。
主动行贿和被迫送礼,虽然行为一致,但是严重程度却不一样。
如果是主动行贿,为了谋求工部尚书一职,那么就是石璞得官不正,自然该当罢免。
但是若是他为了“坚守原则”而“破财免灾”,只能说是私德有亏,何况还是为了不徇私枉法。
纵然有错,也最多是罚俸禁足,动不了他的根基。
沉着脸色,俞士悦道。
“石尚书所言,不过一面之词,你说你向王振送礼,只是为了让他不因你未替他办事而为难你。”
“但是事实却是,你调任南京大理寺卿的奏疏依旧被驳回,并在四月,被超擢为工部尚书。”
“此事,又该如何解释?”
对此,石璞依旧平静,开口道。
“此事,老夫没有解释。”
“官员铨选,自有吏部而定,三品以上大员,需经由圣上御批。”
“涉及七卿重臣,更是需由圣上亲自决断,老夫被超擢尚书,乃是太上皇天恩,其中原因,乃太上皇乾纲独断,自有考量,非臣下可知。”
“或者,俞寺卿有证据能够证明,是王振蛊惑太上皇,将此官职授予老夫吗?”
俞士悦神色一滞,心里却在破口大骂。
这个老混蛋,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真的是不择手段。
朝廷上下,谁不知道,太上皇对于王振几乎言听计从,基本上王振举荐上去的人,太上皇就没有不准的。
但是这种话能说吗?不能说!
七卿之位,毕竟是文臣的脸面,这种职位要是都被宦官左右,朝廷丢不起那个人。
何况,说话是要讲证据的。
这才是这个老混蛋有恃无恐的原因。
想要证明他这个工部尚书是行贿得来的。
要么,能够证明他曾经主动向王振谋求官位。
这本来是最容易成功的一条路,但是被他用一个什么破侵地案,堵得严严实实。
要么,就要证明,王振确实曾经在太上皇面前,为他说话,并直接促成了他的升迁。
但是问题是,王振又不是傻子。
这种事情,肯定是在宫里,偷偷的跟太上皇举荐。
俞士悦一个外廷之臣,上哪去找证据去?
知道内情的两个人,一个在土木之役被弄死了,一个还在草原不知道怎么样了呢。
这个老滑头,果然是早有准备!
眼见事已至此,俞士悦叹了口气。
说到底,还是时间太久远,没有直接证据,很难将石璞怎么样。
不过,他今天敢请廷鞠,自然是有把握能够将此事办成的。
至于他的底气,自然是……
“陛下,案情至此已基本明了,石尚书亦承认,自己曾向王振送礼,只是原因为何,是否构成行贿谋官,尚有争议,既如此,臣请陛下准臣,传召剩余证人上殿。”
“准!”
于是俞士悦转身,高声道。
“传剩余证人进殿。”
文华殿的大门缓缓被推开,不同于之前被戍卒押送的落魄青袍官员。
这次出现在殿门处的人,一身张牙舞爪的红色飞鱼袍,身后跟着两个身着利落曳撒的锦衣小校。
那两个小校,带着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中年人,来到殿中,拜倒在地。
“臣锦衣卫指挥使卢忠,叩见陛下。”
俞士悦瞥了一旁的石璞一眼,见他脸色铁青,眉间不由浮起一丝笑意。
这位尚书大人,不会真的天真到以为。
单凭他一个区区大理寺卿,就敢这么大张旗鼓的,在早朝上对七卿发难吧?
皇兄何故造反?
皇兄何故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