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铁血明骑
  4. 第128章 种植番薯,愿我大明不再有饥饿!
设置

第128章 种植番薯,愿我大明不再有饥饿!(1 / 1)


就在朱常洛和太子说话期间,有小太监前来禀报,说是兵部员外郎杨延宜和工部员外郎徐光启求见。

“宣他们进来吧。”

在小太监离开的同时,朱由校也跟自己的父皇告辞,他下午还有课程要上。

等了一会儿,杨延宜和徐光启两人各抱着一摞书,来到了养心殿门口。

在行过礼后,朱常洛看着杨延宜手里的书,问道:“杨卿、徐卿,你二人抱这些书来见朕是何意啊?”

杨延宜将今天的所见所闻都如实的报告给朱常洛,之后看着朱常洛皱起的眉头,说道:“陛下,这恐怕是有一个极其隐秘而强大的幕后组织,在有意篡改我们的医书。”

“那杨卿以为应该如何做呢?”

“陛下,当务之急是先派人找出是何人在修改这些医书,查清楚他们的幕后组织。其次,就是应当颁布法令,这些书籍都应当由朝廷检查后,才允许刊发售卖,若有未报备而私自刻印着,应当受罚。”

看着朱常洛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杨延宜接着说道:“再就是应该广收天下已刊发的医书,针对错漏的予以销毁,刊发正确的版本。”

朱常洛点了点头吩咐道:“宣骆养性、吴道南、孙如游来见朕!”

徐光启说道:“只是这医书浩如烟海,臣等想不到应该如何进行核对。”

朱常洛却是一脸的微笑,说道:“无妨,成祖曾编纂一书,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用它来核对甄别应该不难。”

“皇上说的是永乐大典吗?”作为穿越者的杨延宜,知道这部典籍没能流传下来,很想一睹其真容。

朱常洛呵呵一笑,带着他们就走出了养心殿。

“永乐大典共有三册,世宗曾令人抄录了两册,其中一册存放在南京,正本存放在文渊阁内,随朕来。”

跟着前呼后拥的皇帝来到文渊阁一处偏殿后,朱常洛令人打开了那偏殿的大门。

刚一走进去,就看到殿内左侧放置着一个宽约五米、高度及顶的书柜。上面密密麻麻摆满了蓝色牛皮纸封面的线装书。

杨延宜看着这场景,眼眶有些湿润。这就是大明文化的瑰宝了!只可惜后世都散落出去了。

”陛下,这就是永乐大典吗?”徐光启也听闻这部成书于成祖时期的图书,只是一直无缘得见。

在皇帝的吩咐下,偏殿两侧的大门都被打开,整个偏殿内目之所及之处,都摆满了这样的书柜!

“这只是目录罢了!整套图书有一万多册!”

这时,骆养性也到了,在文渊阁门外等候传唤。

朱常洛将他唤了进来,朗声说道:“骆养性,杨延宜和徐光启二人发现了有人在悄悄篡改我们的医书,你跟他们了解一下情况,尽快派人查清楚!”

杨延宜刚准备去跟骆养性聊医书的事情,突然又像想到了什么一样,说道:“陛下,徐大人发现有一种植物,名为番薯。这番薯耐寒,产量又奇高!若广泛种植,我大明将不会再有饥荒!”

看到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朱常洛问道:“番薯?来自何方啊?”

徐光启连忙说道:“禀告陛下,这番薯是世宗时期,由商人自吕宋带回来的。因这种作物产量极高,所以吕宋禁止将这种作物传出去。”

“那商人为了能将这种作物带回我大明,冒着生命危险,将藤蔓编织与缆绳之中,这才将番薯带了回来。但因为医书被篡改,本朝的本草纲目被篡改为该作物有毒,所以没有在我大明推广开来。”

见到朱常洛似乎没有太重视,杨延宜连忙说道:“陛下,这种作物怕冷,在北方只能收获一季。但南方可以一年两熟,亩产有一千五百多斤呐!”

“有这么多吗?我大明水稻亩产多少?”朱常洛也是吃了一惊。

这方面就涉及到杨延宜的知识盲区了,他并不清楚现在大明水稻的亩产量。

徐光启却对这些十分的熟悉,他朗声说道:“回陛下,我大明上好的水田,亩产约在四百到四百五十斤。一般的田地,亩产在三百到三百五十斤。”

“足有五倍之多!这番薯好吃吗?”朱常洛也彻底重视起来,如果真的能找到产量这么高的农作物,就像杨延宜说的,大明从此就告别饥荒了!

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这是多大的成就啊!

徐光启从兜里,将那包番薯干掏了出来,说道:“陛下,臣正因为想推广此种作物,又担心其有毒性,所以将它作为日常的吃食,已经吃了好几年了。”

崔文升接过那包番薯干,正要找一个小太监过来试吃,朱常洛却没顾得了那么多,拿过一块就放在嘴里咀嚼了起来。

“徐卿,这番薯干很好吃啊,甜丝丝的!”

“崔文升,徐光启,在朕的皇庄之内,先拨田一百亩,试着种植!若有效果,当推广至天下!”

徐光启去了一块心病,他想着推广这番薯已经有很多年了,可一直找不到办法。

现在就在杨延宜一番说辞后,皇帝立马就批准了在皇庄先行种植,总算是有了眉目了。

这时,礼部的孙如游和内阁的吴道南也来到了门外,朱常洛将他二人唤了进来,开始讨论怎么甄别那些书籍、怎么管控书籍的刊发等事宜。

杨延宜和徐光启这时候就插不上嘴了,他俩于是向皇帝告辞,退出了文渊阁。

骆养性因为要等杨延宜一起办理这个案子,所以一直也没走,在门外等候着。

等二人出来后,骆养性虽然官职比这二人都高,但他却丝毫没有架子。

毕竟林云现在身为锦衣卫南镇镇抚使,按道理还在他之上呢!

可那林云,只不过是杨延宜所率领的天子亲军中的一员而已。所以,骆养性把姿态放得很低,而徐、杨二人也不是那种装腔作势之辈。

徐光启面露难色,想了一会儿说道:“下官倒有一个怀疑的对象,他叫做利玛窦,是意大利人。”

“洋人?”骆养性知道之前的廷击案、福王谋逆案,背后都有洋人的影子。所以在听到有洋人牵涉进来后,马上就警觉起来了。

“那利玛窦是天主教的传教士,对大明的典籍非常有兴趣,我们一起编纂了很多书籍,有的是从西方传来的,有的是将大明的书籍翻译成西方的文字。”

骆养性点了点头,说道:“既然有了怀疑对象,将他带到诏狱一问便知。”

杨延宜却连忙摆了摆手,说道:“不能轻举妄动,洋人背景复杂,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们会很难收场。闹不好就是国际纠纷了。”

他转念一想,伏在骆养性耳边,说道:“你这样安排……”

交代完成后,三人又来到了刘一针的草庐之外,在里面密谋了片刻,由徐光启带着一本手抄本,匆匆的离开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