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越大明:农家小子的奋斗史
  4. 第183章 吴廷仪
设置

第183章 吴廷仪(1 / 1)


吴廷仪摆摆手道:“没下过怎知下得好不好?不如你陪老夫下几盘如何?”

苏惟钧很干脆地拱手道:“那晚生就恭敬不如从命。”

于是两人便你来我往地对弈起来。不过苏惟钧的水平也就是个业余半吊子的水平,比吴廷仪要差上一大截,两人一连下了三盘,都是苏惟钧输,不过还好是一盘比一盘输得少。

最后苏惟钧心悦诚服道:“老大人棋艺精妙,晚生万不能及。”

吴廷仪捋了捋胡须笑道:“你年纪轻轻,又要忙于科举,棋艺不精实属正常。老夫平日里也是忙于部务,只有过年这种时候才能忙里偷闲下几盘棋自娱自乐。”

赵鸿义凑趣道:“对弈便如同战场上两军对垒,老大人棋艺如此精湛,想必是在兵部长期受到兵法熏陶的结果。”

吴廷仪笑着摇摇头道:“哪里,哪里,这对弈只不过是闲暇时的消遣罢了,哪里就和兵法扯上关系了?”

让下人进来将棋盘撤走后,几个人继续在书房里喝茶。

赵鸿义先送上一顶高帽道:“老大人平日里在兵部为国事操劳,真可谓是劳苦功高,晚生佩服之至。”

吴廷仪道:“这都是老夫职责分内之事,不值得如此夸赞。”

“老大人淡泊名利,深藏功与名,叫晚生十分佩服。”

赵鸿义顺带着将话题引入正题道:“眼下会试、殿试将至,考策论时多有涉及军国大事的题目,但晚生却对这兵事一窍不通,故而厚颜求吴兄引见老大人,盼望能得到老大人指点。”

吴廷仪道:“好说,好说。两位既然都是我上海县极为出色的同乡后辈,又是我斐然侄儿的同年好友,老夫自然要帮这个忙的。不知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赵鸿义心中一喜,这下子应该稳了,兵部职方司的二把手绝对是情报宝藏啊!一定要趁着这个机会多挖掘一些有用的情报出来。

斟酌了一会,赵鸿义说道:“晚生曾读过一些书籍,大概知晓我大明面临的最大威胁仍旧是北边的蒙古人,只是目前形势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老大人可否从这蒙古开始讲起?”

“这个倒是容易,”吴廷仪面有得色,捋了捋胡须道:“蒙古诸部目前的确仍旧是我大明的心腹之患,我兵部职方司每隔一段时间也会派探子假扮商人到草原上探查敌情,所得情报颇为详尽。不过此事说来话长,待我慢慢讲来。”

“我朝太祖洪武皇帝扫平北元,定鼎南京后,曾多次派兵出塞扫荡漠北。凉国公蓝玉在捕鱼儿海一役大获全胜,俘虏北元朝廷上下近八万人,元室几乎被扫荡一空……”

吴廷仪从大明开国时候的历史开始讲起,这些历史虽说在某些书上也曾看到过,不过从吴廷仪这个兵部官员口中讲出来更具有权威性,赵鸿义等人都津津有味地听起故事来。

“元室覆灭之后,蒙古草原各部群雄并起,一盘散沙,不过仍有不少成吉思汗家族的后裔分布在草原上未曾死绝。于是各部落贵族纷纷拥立成吉思汗家族的后裔为傀儡,用大汗的名义号召草原大小部落,并互相攻伐吞并。”

“在这些人的号召之下,蒙古草原诸部渐渐分为了东蒙古和西蒙古,其中东蒙古名曰鞑靼,西蒙古名曰瓦剌。两部之间争权夺利,大打出手,不过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对方。”

“四十多年前,鞑靼与瓦剌联手,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同时入寇我大明,妄图使我大明首尾不能相顾。由于东线是我朝京师所在地,防守十分严密,鞑靼人不敢硬拼,没有捞到什么好处。而瓦剌人从河套一带入寇,攻破了陕西不少府州县。”

“幸好后来朝廷调遣大军增援,经过连番大战,才将瓦剌赶出陕西,不过陕西也是元气大伤。此役之后,瓦剌势力逐渐衰落。鞑靼见势不妙便归顺了我大明,其首领被封为顺义王,朝廷在宣府、大同附近开榷场与鞑靼互市,鞑靼得以休养生息。”

“瓦剌见鞑靼得了好处,也派人入贡请求归顺。于是其首领也被朝廷封为和义王,在陕西延绥镇附近也开榷场与瓦剌互市。”

“不过这两部蒙古都是狼子野心之辈,日子一旦好过一些便背叛我大明,等到日子一难过又来投降,旋叛旋降,反复无常。”

“如今瓦剌在鞑靼的多年攻伐之下,大多数部族已经臣服于鞑靼。而鞑靼这边则日渐兴盛,似乎有重新统一蒙古草原的趋势。”

赵鸿义一脸严肃地问道:“也就是说,如今草原方向已经非常危险,鞑靼极有可能在统一蒙古诸部之后再次挥师南下?”

吴廷仪也一脸凝重道:“恐怕正是如此。四十年前那场大战,朝廷大军尚有很强的战力,可以与蒙古铁骑在野地浪战,双方互有胜负。但如今又是几十年过去了,官军还能有多少战力谁也不知道……”

这时吴斐然忽然说道:“即便如今官军战力有限,进取不足,但守城总可以吧?我听说从辽东到甘肃的边墙大多已经完工,沿着边墙的诸卫所都有官兵驻守,蒙古人恐怕很难攻得进来。”

吴廷仪答道:“不错,如今边墙确实大部已完工,防御能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不过仍有许多地段防御效果十分有限,若是蒙古人集结大军从某地破口而入,也不好抵挡。”

苏惟钧也赞同道:“边墙虽然用处极大,不过守城还是要靠人来守。若是兵士毫无战力,即便是天险恐怕也难以守住。”

赵鸿义心中吐槽:“在原本的历史上,蒙古人就不止一次地从长城沿线破口入寇。而到了后金时期,长城几乎成了摆设一般,建奴可以随心所欲地从长城各处关口破关而入,明军甚至被整出了恐奴症,看到建奴的军队出现在自己面前就要逃跑。光靠长城确实没什么用。”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