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返回易州的时候,郭嘉已经死了好几天了。
郭嘉是三国里面超一流的谋士,他有天纵之才,是曹操身边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谋士,以后的赤壁之战时曹操曾感慨:“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史书上对郭嘉的评价也非常高,认为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对郭嘉的评价更高,他曾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由此可见,“鬼才”郭嘉确实是个惊世奇才。
公元196年,郭嘉被荀彧推荐给曹操,两人一见面就惺惺相惜:一个说 “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另一个回“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此后,郭嘉忠心耿耿在曹操身边出谋划策长达11年,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赫赫功勋。
可惜的是,公元207年,郭嘉病死在征伐乌桓的途中,年仅38岁。郭嘉死后,曹操终其一生,也无法一统天下。
曹操去祭奠他,哭得非常悲痛,说:“奉孝死,这是天不要我活了啊!”曹操这句话,可以说是发自内心,郭嘉当得起这个评价。
曹操对身后的各位官员说:“你们大家的年龄和我差不多,只有奉孝最年轻,我本来想以后把后事托给他呢。没成想中年夭折,我真是肝肠寸断啊!”
郭嘉的家臣把他临死之前写的信呈给了丞相,说:“郭公临死之前,亲笔写了这封信,嘱咐一定要交给丞相,如果丞相能够按照信中所说,就一定可以平定辽东。”
曹操拆了书信,边点头边哀叹。
大家都不知道曹操是什么意思。
第二天,夏侯惇带领大家禀告说:“辽东太守公孙康,很久不受节制了,现在袁熙、袁尚赶过去投奔,以后一定会是我们的后患。我们应该尽快征讨辽东。”
曹操笑着说:“不劳烦你们了。过不了几天,公孙康一定会亲自送袁氏兄弟的首级来的。”
大家都一头雾水,不知道丞相什么意思。
辽东太守公孙康,是襄平人,也就是现在的辽阳市,是武威将军公孙度的儿子。
他知道袁熙、袁尚前来投奔,马上召集人员开会讨论要不要接受他们。
公孙恭说:“袁绍在的时候,经常有吞并辽东的心思;现在袁熙,袁尚走投无路了,才来投奔,我看是想鸠夺鹊巢吧。如果接纳他们,以后必然被他们所害,干脆骗他们进城,杀了他们把首级献给曹操。”
公孙康说:“我就担心曹操会带兵来攻打我们,这样的话倒是不如接受二袁的投降了。”
公孙恭说:“我们可以让探子去打听,如果曹兵来攻,就留下他们,反之,就按照您的想法处理。”
袁熙、袁尚到了辽东后,偷偷商议说:“辽东军兵有好几万人,还是可以和曹操抗衡的。我们先投奔他,然后再机会杀了他。等我们休养生息后再光复河北。”
他俩商量完了,就去见公孙康。
公孙康让他们就在馆驿等着,自己说正在养病,等几天病好了自然会找他们相见的。
过两天,公孙康的探子回来了,报告说:“曹公的人马驻扎在易州,并没有攻打辽东的意思。”
公孙康很高兴,就按照事先说的,埋伏刀斧手藏在墙壁后面,让袁氏兄弟过来相见。
当时气温非常低,袁尚看到床榻上没有放褥子,就对公孙康说:“能不能拿个褥子垫着坐。”
公孙康一瞪眼,说:“你们两个头马上要去千里之外了,还要什么褥子啊?要什么自行车?你们等什么呢?还不动手?”
袁氏兄弟都还没捞得着坐下呢,就被刀斧手砍了首级。
公孙康就用木匣装好,派人送到易州。
当时曹操在易州稳坐钓鱼台,按兵不动。
夏侯惇、张辽着急了,进去进谏说:“我们要是不去攻打辽东,那就应该会许都啊。”
曹操神秘地说:“等二袁的首级一到,我们马上返回许都。”
大家听了都觉得丞相是不是失心疯了,难道他们的头会自己飞过来?
忽然,公孙康派的人到了,送上了袁熙、袁尚的首级,曹操帐下文臣武将都大吃一惊。
使者呈上书信。
曹操大笑说:“果然不出奉孝所料!”
曹操重赏了使者,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
大家还是没明白,一脸懵逼,就问:“丞相,您说的不出奉孝之所料是什么意思?”
曹操就把郭嘉的信拿出来让大家看。
信里说:“听说袁氏兄弟要去投奔辽东,明公千万不能追击。公孙康很早之前就担心被袁氏吞并,二袁去投奔一定会被怀疑的。如果兴兵攻打,反而会让他们合成一股力量对抗我们;不去攻打,他们之间会自相残杀,这就是目前的形势。”
众人看了后,都竖着大拇指为郭嘉点赞。
曹操又带着文武百官祭祀了一遍郭嘉,然后决定回兵冀州,派人先把郭嘉的灵柩送回许都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