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毫无影响的小插曲,那影响可大了去了!
魏旭车内。
副驾驶的姚墨,抱着手机一句话不说,就直勾勾的看着前方,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第二排的姚仙儿和姚红,时不时回头看看,翘起的嘴角表示心情还不错,同样什么也不说!
只有第二排往后…那叫一个热闹!
王倩倩与姚点点,聊着聊着…聊成了闺蜜……
王冬冬…就没从座椅靠背上下来,半个身子向后,不停地嘚吧嘚嘚吧嘚、逗弄着后备箱的两只狗子。
气氛主打一个泾渭分明……
至于说影响大,听听俩小姑娘聊得热火朝天的话吧。
姚点点:“妹妹啊,我跟你说,不管生蚝还是扇贝、就是最常见的蛤蜊,用炭火烤出来,都不用撒盐,可鲜美啦!”
王倩倩:“嘶溜……”
姚点点:“还有大鱿鱼,跟贝壳类的不同,那玩意得用油、在铁板上烹制,再抹上秘制酱料,我自己就能吃十大串!”
王倩倩:“唔…好想吃、可是…我可能今晚吃不成了!”
姚点点:“为什么呀?”
王倩倩:“奶奶说今儿七月十五,鬼节、晚上不能出门!”
姚点点:“啥玩意儿?鬼节?开什么玩笑?姐姐我巴不得遇……”
“点点!”姚京跟着就是一道脑电波预警!
“呃…什么社会了还信那个?放心,晚上你跟我走,带你吃大餐!”
小萝莉话音直转,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模样,给王倩倩看的双眼直冒光。
变数,自然而然出现。
就连王璐斌和夫人都没有丝毫办法。
闺女缠着点点,儿子跟着俩狗子,给王夫人都看无奈了:“老王、这……”
“嗨,没事,老人的说法而已,再说晚上一百多号人呢,鬼见了都得躲得远远地。”
“呸呸呸!瞎说什么,今儿这日子可别提这个字,快呸呸呸!”
“呸呸呸……”听老婆的王璐斌,在酒店房间里连喷三口唾沫星子。
安顿好客人,姚京的团队里,多了两个小孩子。
为了让王璐斌夫妇放心,红红自告奋勇,承担起照看孩子的责任来。
虽然妖怪们知道有点点在,俩小孩绝对不会出什么问题,但那两口子不放心啊。
所以红红,被谢的腰都快直不起来了……
带着俩孩子,也是无奈。
马大姐那边已经快到清风海韵小门外的沙滩,姚京得去帮忙。
妖怪们又不能留在海景,只能先让大家在房间休息。
那么缠着点点和狗子的王倩倩、王冬冬,自然撒泼打滚跟着妖怪们走。
也就是看姚京这边成年人多,又有红红专门照看,夫妻俩才放下的心。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们选择给儿女更大的自由。
这点连姚京都不得不佩服。
脑电波频道里:“要是这俩爹娘、知道陪着他们儿女的只有一个人类,会怎么想?”
仙仙难得开起了玩笑。
“哎!”姚京叹了口气,“怎么想?没吓死的话,能扒了我皮吧?”
“不会,他们不敢!”仙仙捂着嘴,很确定的说。
姚京哑火,扭头看看第三排挤了个红红的一大三小,内心还是有点吊吊着。
“仙仙,鬼节、真的会开鬼门吗?”
仙仙摇了摇头:“先生、其实鬼节只是个总称!”
“古时,上巳节、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都叫鬼节。”
“如今,清明节和中元节,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上巳节与寒衣节……”
“上巳节、也就是三月三,在淮城、江城一带流行。”
“传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
当天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
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
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
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
翌日,阳间一片哭声!
人类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
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文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
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便长离人间。
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
不管人们如何恐惧,每年三月三的鬼节还是照常光临。
鬼节前夕,人们都拥挤到庙里烧香磕头,祈求神灵菩萨保佑。
人间浓烈的香火,直冲到观音菩萨莲花座前,菩萨掐指一算,知道人间烧香原委。
一天晚上、她托梦给一个老奶奶:我是南海观音菩萨,知道人间有难,特来救你们、我赠你仙草一株,用它和面做粑粑吃下,三月初三保管无恙!
老奶奶一觉醒来,手里果然拿着一株青茸茸的小草,仔细一看,和地里长的青蒿一样!
她把观音托梦赠草的事告诉乡亲,大家都很欢喜,忙着到地里采摘青蒿,磨面做粑粑吃。
说也奇怪,凡是三月三吃了蒿子粑粑的人、都平安地度过了鬼节关。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各地,每年三月三前夕,姑娘妇女就成群结队地到山间地里采摘青蒿做粑粑。
直到现在淮城、江城附近好多地区、还有三月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仙仙从杯架上拧开矿泉水,小口小口喝着润润嗓子,继续说道:“至于寒衣节……”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也称寒衣节!
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
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
如今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
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
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
所以、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
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
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
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