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术,孰高孰低,一眼看出。
豫王落败,战事看似到此就该画个句号。余下便是驱逐哈达,追击余寇,攘外安内。
然而此时,哈达那边传来消息,说失踪数月的德王和赛达公主已经找到,因赛达公主已有身孕,哈达军队重兵护送他们归来。
民众哗然,他们不知道赛达公主和德王失踪了,而且已失踪数月。德王素来仁爱低调,深得民心,之前的边关战役大捷,他又赢了一波人心。后来他迎娶了哈达的赛达公主,免了百姓的战争之苦,又得到了百姓的称赞。如今哈达宣称护送公主和德王回京,且公主有喜,大家都很是期待。
这么一来,允帝和战昱川是怒火中烧,却又无法发火。哈达解释他们的军队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护送赛达公主和允朝的皇子回来。战奉贤在他们手中,允帝也不敢轻举妄动,德妃哭声连天,求允帝一定要想办法保她的宝贝儿子和宝贝孙子平安。
铁泽又派亲使上访,要求允帝把乌拉卓尔划给哈达,作为救了德王和公主的谢礼,也作为赛达公主有喜的贺礼。
允帝气得七窍生烟,本就因战昱川竟然私下养了私兵的事而大发雷霆,另一边铁泽又狮子大开口,说如果允帝不同意,他断不会轻易把德王给放回来。
“你父王应该快气疯了。”此刻赛达坐在哈达的军营里,吃着葡萄。而旁边的男人正认真地给她剥着葡萄皮,剥好了就放她嘴里。
“父王生性多疑,做事赶尽杀绝,说到底是咎由自取。”战奉贤脸上却波澜不惊。
他也不想把事做绝,但允帝做事太过分,从柴老将军、到战北城,随着他们在民间的呼声越高,允帝就产生了忌惮,进而排挤和迫害。
他也是后来才知道,之前带兵在前线抗争时,军队被断粮,是允帝私底下的安排,就是为了要让战北城跌下神坛,不再被万民敬仰,不惜以国家的安危作为筹码。
战奉贤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惊掉了下巴,他们的生死、百姓的生死就在允帝一念之间。君王无度,则生灵涂炭。反观七哥则一直在前线作战,打仗、瘟疫、水灾,哪里需要他,他就在哪里,任劳任怨。
他也不敢绝对说战北城是个好君王,但是他相信大势的选择。允帝已失民心。
允帝拒绝了铁泽的要求,大允的领土断不能这么轻易被割舍出去,而铁泽则是铁了心不放人,似乎有恃无恐。允帝一气之下,向哈达发起了进攻。
哈达人数不多,打起来自然不占上风,光是十万禁军就已经够他吃一壶。但哈达靠着熟稔的游击战术,硬是躲过了致命伤害。
允帝也不急,任他蹦跶也蹦跶不了几天,而且他下令边关的将士也前来支援,到时南北夹击,铁泽就是个跳梁小丑。
德妃听到消息肝肠寸断,立马前去求情,允帝这么做简直就是置战奉贤的生死不顾,她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她不想白头人送黑头人。
允帝只安慰她,“放心,朕自有分寸,你先回去休息。”
德妃知晓允帝的性格,他生性多疑,且最恨受威胁,可能已经做好了弃子的准备。她只好擦干眼泪,去信她父亲,让他帮忙打点。
德妃不知道的是,战奉贤早已跟他外祖父联络上,并且陈明其中因由。然而他的外祖父吏部尚书大人并未有回复。
太子战昱川因为私下收养私兵,犯了大错,但念在他并未有歹念,被禁足东宫。
局势动荡,大家惴惴不安惶惶终日。
这时,边战边流窜的哈达军中又流传出一个消息,或者说是一个嘲讽,说别看允朝军队好像人数很多,但要瓦解允朝的军队只需要一封信,一封领军人和哈达之间勾结的信则可,保证很快会四分五裂,一如十五年前的柴老将军,一如半年前的璃王。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开始有人议论,难道十五年前轰动一时的柴老将军叛国通敌案是冤枉的?当时被爆出来柴家叛国通敌,大家都是不相信的,因为柴家人宅心仁厚,一代一代奔赴边疆镇守前线,是老百姓有目共睹的。
有第一个人讲,接着就有第二个、第三个,似乎是有心人点燃的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慢慢地大街小巷都有人在议论当年的这件事。
由于柴老将军当年深得人心,现在这个案件再翻出来,逐渐发酵,一传十,十传百,大家的讨论中心慢慢变成了要翻案重审。
“他们怎么有胆子要求翻案?”紫涵听到这个消息虽然激动,但同时也很疑惑。当年这个案子是允帝亲自定的案,如若翻案再查,意味着暗指帝王审案不对,这是杀头之罪。
“有钱能使鬼推磨。”战北城简扼直接。
有人又传出璃王也被冤枉叛国通敌,被密旨追杀的消息,民众又是哗然,难怪近来没看到璃王。以往有什么大事或者灾难,第一个出现的就是璃王的身影。
这无异于在风头火势又加了一把火,把这个案件烧得熊熊火火。老百姓的要求其实很简单,有人关心他们的生计,有人体恤他们的艰苦,有人守卫他们的家园,他们就愿意勤勤恳恳劳作,安安稳稳过日子。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挺谁。
允帝开始出动官方武力镇压,想把事情压下来。然而事情持续发酵,加上百姓对允帝武力镇压不满,反而愈演愈烈,竟掀起了一股内部的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