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收台道:“早,干活吧。”
车间里一个工人一个工位,日常的工作就是切割零件,打磨零件之类的工作。
李寻在自己的工位上,做起了今天的钳工工作。
当钳工只要上手了就不难。
就连手中的零件,看起来也那么亲切。
他现在工作的效率,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要比之前快了很多。
以前切割一个零件,至少需要八九分钟。
而他现在只需要三四分钟。
效率简直提升了一倍。
他心想这应该是神级学习能力带来的好处。
自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悟性等超越了普通人。
正所谓熟能生巧。
但前提是必须对一件事有着深刻的理解。
没多久。
李寻面前就堆积了处理好的零件。
这些零件质量绝对达标。
不达标的话。
李寻也会立即重做。
看到他埋头苦干,面前堆积了一堆零件,四周围的工人们都惊呆了。
十几个工人眼巴巴看着李寻切割零件,就跟机器一样迅捷。
看得入神,都忘记了自己手上的工作。
“这还是人吗!”
“我要是有他这一半的速度就好了。”
王收台此时也注意到了李寻。
他停下手头的工作,来到李寻不远处,看到李寻那惊人的速度,也被这一幕惊呆了。
这种速度,绝对不是一个二级钳工能达到的!
除非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王收台拿起一个零件,放在眼前仔细瞧了瞧。
一看又是愣住。
这零件处理的完全达标!
真的是李寻做的?
从来没有见过哪个二级钳工,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还能有不亚于老师傅的速度!
一个一个零件拿起来看。
就连王收台这个八级钳工,都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好小子。
所有零件竟然全都达标!
他带过很多徒弟,也知道李寻为人老实,踏实肯干。
但在众多徒弟中。
根本算不上是亮眼的那一个。
才几天不见。
李寻所展现出来的天赋,已经完全领跑所有徒弟了!
王收台露出会心的微笑。
这小子看来私底下没少下苦功夫。
是个不错的苗子。
李寻注意到许多人都看着自己,王收台还站在自己对面,一脸笑容。
顿时吓了一跳。
“师傅,你们都看着我?”
刚才他工作太投入了,根本没有注意到四周围。
王收台赞赏道:“平时没少下苦工啊,不错,继续努力。”
当他这话一出。
四周围一片哗然。
都知道王收台不苟言笑,对工作要求十分苛刻认真负责。
带过那么多徒弟。
从来没有见过他夸哪个徒弟。
这让大家都感到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震惊,意外,茫然。
“王师傅夸人了,我没听错吧。”
王收台收起笑容,指了指李寻面前的零件。
“大家都要向李寻学习,都干活吧,别愣着了。”
李寻也感到意外。
内心也是高兴。
“师傅,我会继续保持的。”
不苟言笑的师傅,居然夸自己,还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李寻心情好,到了中午打饭,也没注意,就来到了傻柱负责的窗口。
“来三分钱的素菜,两个馒头。”
傻柱给李寻打好了饭菜。
突然问道:“寻子,我听说秦姐给你洗衣服了?”
李寻点点头,这事儿不用隐瞒。
四合院就这大点地方。
该知道的都会知道。
听傻柱这意思,明显是有质问的意思。
心想傻柱估计是吃醋了。
都知道傻柱暗恋秦淮茹多年。
只是碍于面子。
一直不敢大胆跟秦淮茹表白。
情满四合院里最大的舔狗,那当属傻柱。
傻柱虽然看上去被秦淮茹一下子吸血,看着是可怜。
但傻柱真的傻吗?
明显不是。
至少李寻前世看这部剧的时候,就知道傻柱是心甘情愿被吸血的。
只有被吸血。
才能每天见到秦淮茹,才能和秦淮茹说上话。
这也是傻柱的小聪明之处。
傻柱不值得同情。
四合院里那么多困难户,为什么偏偏上赶着帮助秦淮茹一家?
还不是对秦淮茹有所图谋。
李寻穿越过来,和傻柱接触过几次,没发生什么矛盾。
相反。
两人相处的不错。
只是此刻李寻心想,对不住了傻柱,你没吃到的秦淮茹。
已经被自己吃了上半身了。
赶忙说道:“秦姐一家子太困难了,她一个妇道人家,又是在厂里劳累,还要照顾一家老小,我看着实在可怜,我单身汉一个,每月的工资花不完,能照顾一点是一点,我让秦姐每周都替我洗衣服,每回给她八毛钱,这事儿你可别告诉别人。”
傻柱一听很是高兴。
赞同道:“寻子你说的太对了,秦姐一家确实困难。”
立即夸赞道:“你做的对,邻里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忙。”
心想一个人是洗,两个人也是洗,要不自己也让秦姐帮忙洗衣服?
这样一来,两人周末接触的机会也多了。
不比每回见了秦淮茹,都是要吃的强多啦?
“还打不打饭了?”
听到后面的人催促,李寻这才跟傻柱打了招呼离开。
找了一个饭桌坐下。
食堂的饭菜都是傻柱掌勺。
味道确实不错。
好吃而且便宜。
饭店卖一块多的肉菜。
食堂里最多也是五六毛。
李寻最近胃口清淡,只打了一份素菜。
“味道确实地道,难怪厂领导经常找傻柱开小灶。”
吃完饭。
回到车间继续工作。
车间主任笑意盎然地来到车间。
“大家都停一下,跟大家说个好事儿,为了响应市里号召,厂里今天下午决定,在每个车间举办一场竞赛,每个车间分十个组,下发给你们10000个零件,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质量最高,奖励每个人一朵大红花,并且全厂通告表扬,全场第一名的人选,还能得到1块钱奖励。”
车间里议论开了。
主要是,这种竞赛已经举办了不止一次了。
全国都在鼓励搞生产建设。
60年代这种事在每个厂矿单位都很常见。
甚至一些单位,为了鼓励生产,还拿出房子产权作为激励奖品。
“这次我们组一定要拿第一!”
“上次我记得第一名是三斤面粉,这次是1块钱,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