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朝议,卢植和荀彧做好准备,随时要应对帝党的攻击。
这次他们可能要说京营入城的事,也可能会说刘备直接负责西园禁军的事情,还有可能……
总之很多,这些人已经憋了很久了。
就在此时,谏议大夫王子服出列道:“臣请陛下下旨调查荆楚大疫之事,表彰有功之臣。”
刘协收不到外界的消息,此刻忍不住看向身后站着的袁绍,袁绍轻声道:“荆楚大疫,如今义兵尽去,确实该赏。”
刘协点头,他有点懵,怎么了这是?拿这样的事情来说事,荆楚是刘表的地盘,难道还能用刘表打击到白加吗?
议郎吴硕出列道:“启禀陛下,不必调查了,已有确切消息,荆楚大疫,皆因大将军妙手回春,才让百姓得以安宁。”
“亚父?亚父在荆楚?”刘协其实内心在狂呼,白加居然会治病?这也太夸张了吧?难道是施符水?据说白加比张角道行都要高些。
可他是皇帝,不能说。
董承站出来道:“吴议郎,说话可要负责任,你确定那是大将军?”
吴硕立即道:“硕敢用项上人头担保,陛下不信,可以问荀令君。”
众人齐齐看向荀彧,荀彧心中一阵莫名其妙,帝党这是怎么了?怎么一上来就用性命给自家主公作保?难道是为了对自家主公的名节下手?
小皇帝看向荀彧,他内心中充满了怨怼,可他不敢发泄。
他的眼中甚至带着某种叫做希冀的东西,因为袁绍告诉他,今日早朝,帝党要有动作。
只是他还没搞明白帝党的方案,这给白加唱赞歌,怎么能够对白加不利呢?
荀彧是个不习惯撒谎的人,更何况他确实的知道,在荆州为大疫做出贡献的那个人,就是自家主公白加啊。
荀彧反复权衡,如果是白加,那么他会怎么做?
以主公的性格,该是他的,那就必须是他的,他要往外推,但是最终也还是好处都会捞到。
而且看白加在荆州的作为,显然也并没有准备隐藏行踪。
于是,荀彧直接道:“观吴议郎所说形貌,尤其是舍生忘死只为百姓的做法,那极可能是我主白加白大将军。”
极可能,这等同于就是承认了啊。
只是此话一出,朝堂上马上一片议论之声,甚至有人直接低声道:“大将军,当真是一心为民啊!”
白加的所作所为,已经超过了在场的绝大多数官员。
在这个时代,面对可怕的瘟疫,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逃走。能忍住不逃的都是负责人的官员,能不顾个人安危挽救万民于水火的,那就已经是英雄了。
吴硕干脆直接大礼参拜刘协,声音都带着些哭腔道:“陛下,臣请为大将军总录功勋,重定赏赐,我大汉得以兴盛,大将军实在是居功至伟啊!”
大汉兴盛?刘协觉得好笑,大汉兴盛会囚禁他的天子吗?
可他咂摸过味道了,这些帝党的成员,今天的这出大戏就是要封赏白加。
可问题是白加还要怎么封赏?已经是大将军了,位极人臣了,官已经到了升无可升的程度,那能升的就只有爵位了。
果然,下方又跪倒一位,竟然是御史种辑出列,“大将军乃我大汉四百年未有之身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之完人。况且大将军功勋卓著,臣请陛下将大将军封为魏公,赐下九锡!”
说着,种辑一叩首,显得极为诚心。
魏公?九锡?!
这两个词一出,整个大殿之内迅速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身具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完人?赐九锡的位极人臣?
可这不是这么回事啊!
种辑这话一出,人们就想到了那个人。
上一个古今完人可是王莽啊!上一位赐九锡的也是王莽啊!
刘协的眼睛也瞬间亮了起来,现在给白加封公爵、赐九锡,这不是直接告诉所有人:白加要篡汉,白加是反贼吗?
而这还是直接封赏,如果荀彧、卢植他们站出来反对,那如果是白加听到了,会不会与洛阳的代表生出嫌隙?
“陛下,公不可封啊!大将军功在社稷,也最多就是增加食邑,封公不可为,更别说是加九锡。”
众人看去,竟是黄门侍郎陈泽,这位可一直都是中立派来着,怎么这么快就跳出来反对。
只有王允微微一笑,加九锡,一定会有人跳出来反对,而且一定是中立派的人。
种辑对陈泽怒目而视,“陈泽,你是说大将军的功绩不够封公吗?”
陈泽立即瞪回去,“大将军的功劳毋庸置疑,但是我大汉近百年来无人封公,除王莽之外,无人加九锡。”
种辑双目微眯,“那是因为大将军之功绩震古烁今,无人能及。”
陈泽冷声道:“种辑,你要置大汉于何地?”
种辑却只是轻笑,“今日只谈功绩,难道我大汉有功不赏吗?若无大将军,黄巾如何灭?张让如何死?董卓谁可诛?何况荆州千万百姓的性命由大将军所救!”
双方对峙,谁也不让步。
卢植觉得可笑,种辑和吴硕这可都是帝党的官员,这陈泽是荀彧提拔的孝廉。
可双方这番争执,更像是种辑、吴硕在为白加争取利益,而陈泽却是帝党成员。
这些人小官虽然各有归属,可别人知道多少?说不得还有人说这种辑、吴硕还是受了白加的指使。
大佬们的政治主张往往很明确,可这些品阶不高的官员,大多都是用来冲锋陷阵的,大佬们不下场。
唯一的区别,是王允。这位亲自下场,位高权重,却一直坚定的站在白加一边。
可荀彧和卢植总觉得王允行为很诡异,这一次王允会怎么做?
争执到这里,皇帝就该说话了,他一定会询问三公的意见。。
刘协看向殿中群臣,最终却落在了太傅杨彪的身上。
刘协道:“杨太傅,我大汉以来,加九锡,可违反祖宗之法吗?”
本来太傅没有实职不必上朝,可杨彪现在还领了个修史的任务。
杨彪缓缓拜下道:“非刘不王,此乃高祖定制。但九锡乃是天子为臣子德行所赐,非在此列。”
杨彪微微一笑,“大司空本该主管此事,不如陛下问问大司空的意见。”
刘协一皱眉,叹息道:“唉,可惜曹爱卿镇守青州,无法返回。”
他转向王允,“司徒大人可有什么意见吗?”
王允缓缓出列,思索片刻后才道:“白大将军功足以封公,加九锡也是分所应当。”
此话一出,下面立即议论纷纷。
“只是自王莽之后,加九锡为人所猜忌,只恐百官与万民不愿。”王允这就是一句公道话了。
可话音刚落,吴硕自袖中掏出一道奏疏,缓缓道:“启禀陛下,臣这里有一份奏本,乃是凉司隶、三辅及各地太守的联名上奏,为大将军请封公位,加九锡。”
种辑也取出一封厚厚的奏折道::“臣这里有近日洛阳百姓的万民书,为大将军请封公位,加九锡。”
吴硕叩首到底,“陛下,此乃万民之意,非我等一人之意啊!”
刘协笑了,他看懂了这次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