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长安的大雁塔,位于晋昌坊,这里属于偏僻地区,并不像后世,在二环南路东段附近。
宋真和崔梦竹坐马车半个小时,终于是到了大雁塔附近。
他们抬头一看,塔身崭新,依旧是那么恢弘。
大雁塔始建于永徽三年,是玄奘为了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的。
与后世不同的是,如今只有五层塔身,并不是七层。
大雁塔位于慈恩寺内,是如今的皇帝李治,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为了追念其生母长孙皇后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奏请李世民敕建佛寺,太宗赐名“慈恩寺”。
到了显庆元年,李治亲自写了一篇《大慈恩寺碑记》,从此寺名变成“大慈恩寺”。
说起来,李世民他从不信佛,甚至非常讨厌,他是坚实的信道者。
《资治通鉴》里记载,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
“朕于佛教,非意所遵。求其道者未验福于将来,修其教者翻受辜于既往。”
简单解释,就是认为佛门倡导的都是虚无缥缈之事,他对此嗤之以鼻。
不仅是他,唐高祖李渊同样不信佛,他还颁布圣旨严格控制全国的寺庙数量。
"京师留寺三所,诸州各留一所,馀皆罢之。"
李渊和李世民讨厌佛教,遏制佛门是有历史原因的。
因为从魏晋开始,出家人是不用缴税、服兵役的,这就导致许多好吃懒做的百姓混入空门,以此来逃避现实。
再加上魏晋时期崇尚佛门,砸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无节制的修建佛门建筑,供养着一群不干活的僧侣。
宗教势力越大,对于国家以及社会的负担就越重。
所以,《西游记》中,玄奘被赐姓为唐,甚至封为御弟,在真实的历史中,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李世民恨不得和尚/尼姑都还俗回去种田、当兵,怎么可能还会允许你西天取经,宣扬佛教呢?
玄奘法师取经,确有其事,但他没有通关文牒,全程偷渡过去的。
等到他带着一车车经文回来之后,李世民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终于是点头把他放行。
不过,从李治开始,唐朝的皇帝又信佛了,到武则天时期更甚。
至于龙门石窟中,李治为何会命人雕刻李世民的佛像,估计是个人行为,但凡李世民还活着,绝对一巴掌扇过去,大骂一声逆子!
......
宋真和崔梦竹先是来到大慈恩寺,两人虔诚的上了炷香。
这个时代的佛门,还没有出现功德箱这种玩意。
因为僧人都是朝廷出钱养的,不需要民众钱财来维持生活。
李治上位后,佛教又逐渐兴盛起来。
今日的大慈恩寺,来的人挺多的,香烟袅袅。
“你刚才向佛祖许的什么愿?”宋真扭头问崔梦竹。
“我没有许愿。”
“那你嘴里嘟喃着什么?”
崔梦竹笑着说:“我在感谢佛祖,让我们在大唐相遇。”
她受父母的影响,算是个忠实的佛教徒。
“那你呢?”
宋真附在她耳边小声说道:“我刚才向观音许愿,希望我们两个人长命百岁,多子多福,往后余生无忧无虑。”
这话让崔梦竹的俏脸刷的一下红了。
什么多子多福嘛,你,你想生几个?
宋真起身,见到身边每个人都是三跪九叩,自己站着拜三拜似乎不够诚意。
算了,反正我不信佛。
崔梦竹有诚心就够了,我俩是一体的,她被赐福,意味着我也会沾点福气。
出门后,宋真将十两金子留下。
小和尚见状吓了一大跳,这可是超级大客户啊,于是他赶紧跑过来,询问两人有没有空去聆听玄奘法师的佛道讲座,顺便留下来吃一餐斋饭。
宋真眼神询问崔梦竹,见其点头,于是微笑的双手合掌接受了邀请。
他们被带进大慈恩寺后半部分的大遍觉堂。
多宝佛宫位于大雁塔的后面,这里是佛教僧人和信徒聆听佛法的地方。
一路上,许多僧人向他们友好的合掌点头打招呼,宋真和崔梦竹入乡随俗,纷纷还礼。
宋真两人终于是见到了真正的玄奘法师了。
只见他身穿一裘青衫,清雅出尘,面容慈祥,眼神温和,他微笑的双手合掌一拜。
玄奘生于602年,本名陈祎,洛阳缑氏人,如今应该是55岁,看起来未有老态。
“宋施主,崔施主。”
宋真还完礼后好奇问道:“大师,你是怎么知道我俩的姓?”
他们一路上,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他们的姓名。
玄奘微笑着指了指门口,淡淡道:“施主进门时,我便知晓了。”
我焯,这么神奇?
玄奘微微一笑,不作解释,俨然一副高人模样。
这副姿态,让宋真不由得惊叹。
“两位施主,请坐。”
宋真和崔梦竹跪坐在玄奘对面,随后有两名僧人递上果盘。
“施主,贫僧想问一句,汝乃从何而来,又是为何而来?”
“大师,吾等从洛阳而来,特来朝拜大慈恩寺。”
玄奘眼神深邃的微笑摇摇头:“施主,汝非洛州而来,也并非并州或汾州。”
“贫僧猜测,汝之故乡,乃是苍梧,立足于北京。而这位女施主,生在西安。”
宋真和崔梦竹大惊失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坏了,北京这个称呼,是从明朝永乐元年才开始使用的,在大唐根本不是这么叫的。
还有西安,也是从明朝开始叫的。
宋真赶紧平复下表情,他回复道。
“大师,出家人可不打诳语哦。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玄奘微微一笑,不置可否,指了指桌面上的果盘:“施主,请。”
“大师,我想问一句,何为前世,何为今生?”
玄奘想了一下,他回道:“施主,贫僧不明白汝意。人是肯定有前世的,然而普罗大众在 出胎时,都不记得了。”
“《瑜伽师地论》有提:云何四种入胎?一正知而入,不正知住、出;二正知入、住,不正知而出;三俱能正知;四俱不正知。初谓轮王,二谓独觉,三谓菩萨,四谓所余有情。”
宋真愣住:“什么意思?”
“第一种是转轮王,入胎时有前世记忆,在母胎很快便淡忘,出胎后浑然不记得前世。”
“第二种是缘觉和罗汉,入胎和住胎时,记忆清晰,然而出胎后一无所知。”
“第三种则是佛和八地以上的菩萨,他们的愿力高,入胎、住胎、出胎不会迷。”
“第四种则是普罗众生,他们一入胎就迷了,丝毫记不起前世任何事。”
玄奘饶有深意的望着宋真问道:“施主,汝属何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