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迁都之后,头一件事情就是让支持者分享红利,以稳固自己的基本盘。凡是支持自己的诸侯和朝臣,都要给点甜头,其中出力最多的郑、秦、晋、卫好处也给得最多。
郑国——诞生得比较晚,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才封国,始封国君是周宣王的小弟弟姬友(郑桓公),爵位是伯爵。
郑国刚开始的封地在今陕西华县东的郑邑,在宗周的王畿内。周幽王即位后,任命郑桓公为司徒,掌管土地、人口、农业以及教化国民。这个人很有战略眼光,他看周幽王做事不靠谱,觉得周王朝前景不妙,自己的封国处于王畿内,也很悬,就向高人请教办法。他找的高人,是太史伯阳父(史伯)。
太史是史官,前面说了,史官有两位,一左一右,其中左史又称内史,右史则称太史。商王朝和周王朝都是以左为尊的,因而,内史记录行动,太史记录言论。而这时的史官不仅仅是负责记录历史事件的“历史工作者”,而是非常重要地位很高的官员,太史除了记录史事还要参与国民教育、干部教育,还要掌管刑法条例、礼制典礼、国家制度等方面的资料,以及充当这些方面的专家顾问。所以,史官一般都是很博学、很有头脑的人。
郑桓公问史伯:“王室看来要出事啊,我怕受到池鱼之殃啊,有什么办法可以逃过劫难吗?”
史伯说:“王室日衰,戎狄一定会兴盛,离他们远点。济水、洛水、黄河、颍水之间很安全,那里没有大国,只有虢国(不是虢公翰那个,这是另一个虢国,人称“东虢”,在今河南密县东;虢公翰那个在河南陕县,人称“西虢”,不过,这两个虢国的第一代国君是亲兄弟,都是周文王的弟弟)、郐国(今河南荥阳北),这两个小国的国君都骄侈怠慢,你用用武力,再用用贿赂,应该不难摆平。”
郑桓公是王朝的中央干部,受到周幽王的信用,他向周幽王一请示,周幽王当然同意,郑国迁出王畿,王室就能多出一块土地,他能不乐意吗?
于是,郑桓公用用中央干部的权势,显显武力,再送送贿赂,一番软硬兼施之后,东虢和郐国就识相地献出十座城邑(当然要连带着城外的若干土地人口),郑国就在周幽王八年(前774年)搬了过去,远离了王畿这个是非之地。
郑国搬走,郑桓公却没走,继续留在周幽王的朝廷中辅佐幽王。三年后,郦山难作,周幽王被杀,郑桓公为了保卫天子,以身殉国。他的儿子姬掘突继位,史称郑武公。郑武公拥护周平王继天子位,平王东迁时,又一路跟随护送。因此,周平王任命郑武公为卿士,并且把虎牢以东的土地赐给了郑国。
秦国——比郑国诞生得更晚。这时的秦国虽然已俱备了一个诸侯国的完整框架,但其国君却没有诸侯的身份,只有获得了周天子封赠的爵位,才算成为诸侯。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君没有爵位,它就是比诸侯低一个等级的附庸小国。此时的秦国就是一个附庸小国,不过它不是诸侯国的附庸,而是周王室的附庸。
秦人姓嬴,起源于嬴氏部落。
据《史记》说,早在商王朝时,秦人的祖先就为商王朝守卫西部边陲。又据清华竹简,秦人先祖飞廉忠于商王朝,商王朝灭亡后,他逃奔到了当时的东方大国奄国。奄人相传是腌菜的发明者,飞廉在那里吃了一阵子腌菜之后,就参与了郯、奄等十七国发动的叛乱,反对周王朝。叛乱最终被周公旦姜子牙他们镇压下去,周王朝就把周公旦封到原来奄国的地方,建立鲁国,以统治商奄之民,后来又把飞廉一族以及一部分商奄之民强行迁往西方,秦人于是又回到西方。
周孝王时,秦人先祖赢非子在汧水和渭水之间给周王室养马,干得很出色,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国,封地在秦(今甘肃天水)。赢非子便以这个封地作为他的氏——姓的分支,号称“秦赢”,他本人则被称为“秦非子”,成为秦氏的开宗之祖。
周厉王时,西戎部族反叛周王朝,攻占了秦非子父亲大骆居住的犬丘。地名叫犬丘的地方不止一个,周懿王一度迁都的地方也叫犬丘,史籍上称之为“东犬丘”,而大骆的这个犬丘则是西犬丘,在今甘肃礼县东。有人认为,所谓犬丘,很可能是“犬戎之丘墟”——某个犬戎部落的生活遗址。或者不是遗址,还有犬戎生活在那里,叫做“犬戎之山丘”。秦人是强占了那个地方,或者是跟犬戎混在一起过日子的。——西戎攻占犬丘之后,就屠杀了大骆的全部族人。
周宣王即位后,任命秦非子的曾孙秦仲为大夫,命他征伐西戎。与其说是重用,不如说是利用,周王室自己没本事对付西戎,让秦人上。可秦人这个时候也还没有发育起来啊,结果,秦仲被西戎干掉。
秦仲留下五个儿子,长子继位,史称秦庄公。周宣王召见了秦庄公五兄弟,拨给他们7千士兵,命他们继续跟西戎死磕。秦人就这样在血战中渐渐成长起来,最后秦庄公打败了西戎,收复了犬丘祖地。周宣王把犬丘也封给了秦人,并把秦庄公任命为西陲大夫。至此,秦有了两块小小的封地:犬丘和秦。
秦庄公居住到犬丘,他的大儿子秦世父是个血性汉子,发誓说:“西戎杀了我祖父,我不杀死戎王就决不回家!”他把太子之位让给自己的弟弟(秦襄公),自己则带兵去打西戎。
但是西戎毕竟比秦族强大得多,世父干得很不顺手。秦襄公即位后,为了跟西戎缓和关系,把妹妹缪嬴嫁给了西戎丰王。但秦人和西戎的战火并未熄灭,缪嬴嫁过去的第二年,西戎一度包围了犬丘,世父反击,竟然被西戎俘虏,关押了一年多才释放,可能还是靠了缪嬴的枕边风。
几年后,犬戎进攻周幽王,秦襄公得到消息后,带兵前去勤王。后来就和诸侯们一起拥立了周平王,并护送他东迁。因为这一功劳,周平王封秦襄公为伯爵。从此,秦国总算正式挤进了诸侯的行列。
按照惯例,封了爵位,还得封给跟爵位对等的土地。秦襄公封的是伯爵,得给他方圆七十里的封地。但是周平王的土地已不多了,他真正能掌握的只有洛邑周围方圆六百里的王畿,镐京那边的千里王畿,现在虽然也能掌握一大部分,但随时有可能丢失。
周平王不想给封地,又不能不给,就干脆开一张大面额空头支票,慷他人之慨地对秦襄公说:“戎人无道,侵夺我岐山、丰水的土地,你秦国若能赶走戎人,那些地方就全归你了!”
从此,秦人开启了狂战模式。
晋国——据说,当初周成王的母亲邑姜(姜子牙的女儿)梦见天神对她丈夫周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地赐给他。”后来邑姜果然生下一个儿子,他手心里有一个掌纹越看越像虞字,于是就起名叫姬虞。姬虞还年幼时,他哥哥周成王就封他为诸侯,侯爵。说来也巧,当时唐国发生内乱,刚被周公灭掉,周成王就把唐国封给了姬虞。后来姬虞的儿子迁居到晋(今山西西南部),把唐国改称为晋国。
这次晋文侯勤王有功,又积极护送平王东迁,周平王把汾阳一带的田赐给了晋国。
卫国——周成王初年,周公旦的哥哥管叔和弟弟蔡叔挟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发动叛乱,周公旦平定叛乱后,把他的另一个弟弟康叔立为卫国国君。周公旦对这个同母弟非常爱重,给他的封地是同爵级诸侯中最大的,同时还一度让他管带成周八师,以镇压商遗民。
卫国受封的时候只是伯爵,几代之后才提升为侯爵,这次卫武公勤王和护送平王东迁也很卖力,所以周平王把他的爵位提升为公爵。
周平王的拥戴者多多少少都得到了好处,除了申国。这可以理解,毕竟是申国和犬戎合伙干掉了周幽王,弑君的罪名摆在那里,这是洗不掉的,周平王若重奖或重用申侯的话,他自己的弑父弑君嫌疑也会坐实,资政敌以口舌,所以他只能让外公受点委屈,跟外公划清界线。好在犯了弑君罪的外公也只想低调处理,把事情和稀泥和过去,只要诸侯不追究就算万事大吉了。
现在,周平王最大的隐患就是携王,虽然携王的支持者不多,但政治风向千变万化,谁说得清将来他会不会想出什么绝招让诸侯一致拥戴他?毕竟他的政历是清白的,没有弑君的污点。所以,只要携王存在一天,周平王就一天睡不好觉。
周平王被这种芒刺在背的日子煎熬了二十多年,到周平王二十一年(公元前750年),携王去虢国视察,保密工作和安保工作都做得不到位,晋文侯得到了消息,当机立断搞了一次漂亮的斩首行动,把周平王的这块心病给一举除去了。
周平王得到消息,大喜过望,当即任命晋文侯为侯伯(诸侯之长,可以代天子监督征伐不着调的诸侯),同时赐给晋文侯秬鬯(黑黍所酿的美酒,用于祭祀)一卣、红色的弓(彤弓)一把、红色的箭一百支、黑色弓(卢弓)一把、黑色箭一百支、马四匹,还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策命文(《文侯之命》)给晋侯:
“伯父能以义来和协诸侯,发扬光大文王、武王开创的伟大事业,能谨慎不苟地奉行至德之道,光明磊落声闻于天,普施善政誉满天下……可怜可怜我这个嗣位的小天子吧!周邦不幸,招来上天降下的巨大灾祸……国难当头我却无能为力,惟有哀告于祖宗和祈求于伯父,希望能有像周公那样的排难恤孤之臣辅佐自己。唉!希望您能够建立丰功伟绩,使我这个天子长久地安居此位……”(《尚书-周书-文侯之命》)
然而,清华竹简中的《系年》却颠覆了以上《史记》、《竹书纪年》等的说法,《系年》的说法是——
周幽王死后,一批诸侯拥立了携王,但他显然没能获得所有诸侯的拥戴,即位的第九年,诸侯们就不再去朝见他了。到第二十一年,晋文侯袭杀了携王,并到少鄂(今址不详)把被废的原太子宜臼接到镐京,让他即天子位。就是说,周平王是携王死后才即位的。周平王即位三年以后,迁都洛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