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兰这次来,是问问叶长宁要不要一起去一趟崖州城。
毕竟,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过年了,年货总要置办。还有,衣服被褥也需要添置一些,她还想给自己的一双儿女做几套新衣服呢。
自然是要去的。
不光叶长宁去,她还打算带着周婉和周康一起去。
这一个多月来,除了她、周康以及偶尔来访的李若兰之外,周婉还没见过其他人呢,这样离群索居(?)不太好,还是得去城里热闹热闹。
顺便也打听一下崖州城的物价,看看她需要在明面上挣到多少钱才能在崖州城里买下一套小院子。
约好了第二天出发的时间,李若兰就回去了。家里还有忙不完的事情呢!
第二天一大早,叶长宁就带着周婉和康儿出了门。
到了周家,叶长宁才发现,这次去崖州城的人还不少。
不光有周家人,冯家人也去。
王雅慧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叶长宁了,正开心的对着她挥手。
周毅带着周栋和李若兰夫妻和周梁赶着马车出来了。
看到叶长宁,周毅脸色不太好,只当没看到她。
毕竟他儿子已经死了,他一个做人公爹的不好教训儿媳妇,而老妻王氏,对庶子庶女的态度是一如既往的忽视。
更确切一点说是无视。
之前在侯府的时候,作为当家主母,还需要关注一下庶子和庶女是否被克扣,如今真的就是彻底撒手不管。
住的地方又小又窄,一大家子人整天吵吵嚷嚷,周毅的头都要被吵大了。
家里的一摊子事儿还没弄清楚,他也没心情关注这个直接就自己分家独立的三儿媳妇了。
长宁从来不在乎这个,跟王雅慧打过招呼之后,她就带着周婉在李若兰身边坐下。
这次去城里,李若兰并没有带着自家孩子。
如今看到周康,白白胖胖的孩子,一逗就笑,露出两个白白的小米牙,看上去可爱极了。
“这孩子养的真好!”李若兰羡慕的说,不像她的儿女,虽然已经尽力给他们好的条件,但水土不服,又没有仆妇丫鬟,再怎么照顾也远不如以前精细,如今依然瘦巴巴的,只是不再动辄生病。
“他不挑嘴,如今能吃下半碗的米汤糊糊呢。”周婉说。
平素里,像是收拾家务、照顾孩子这些琐碎的事情都是周婉处理,如今她抱着周康,跟李若兰说起养育孩子的事情来,头头是道。
叶长宁这会儿真的很庆幸当初在路上一时心软接纳了周婉,这姑娘帮了她多大的忙啊!
原生世界还是个普通人的时候,她当然也带过娃,她的娃是个高情感需求的宝宝,一时看不到妈妈就哭,谁抱也不成,就认准她一个——那叫一个累啊!
累也只能撑着,等到宝宝上了幼儿园,她都快瘦成人干了。
也许当初带上周婉,她就下意识的想让她带娃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周婉负责养娃,她负责养家,挺好的。
周婉和李若兰找到了共同话题,越说越是热络,叶长宁在一旁闭目养神,顺便听一听八卦。
比如李若兰抱怨的,郑姨娘和宋姨娘又为着屋子的事儿吵了一架;冯家三郎和九郎出门打猎,碰到了野猪,本来想抓结果被撞了个大跟斗,好在掉在一个草窝子里才没受伤,还运气挺好的把草窝子里的两只兔子给砸死了……
琐碎,日常,但听起来还挺吸引人的哈!
叶长宁绝不承认自己在八卦,她就是在收集情报,嗯,就是这样。
“父亲说,这次咱们去崖州城,先找个地方暂时住下来,总不能在这荒山野岭的过年。”李若兰说,脸上带着几分无奈之色,“时间也太急了,本来想着等明年再入城的。可父亲和母亲在这边确实住不惯吧。”
“怎么可能住得惯。”周婉也叹了口气,“三嫂把屋子收拾的那样好,我晚上听到风声有时都会害怕。不过想想三嫂就在隔壁,我胆子就大了!三嫂特别特别特别厉害!”
小姑娘双眼亮晶晶,一连用了三个“特别”来形容叶长宁的厉害。
叶长宁觉得,好像脚趾头有点痒痒,想抠点什么,比如三室一厅之类的……
对于小姑娘的赞誉,李若兰是同意的:“确实,以前真没想到三娘这么厉害。单论打猎的本事,比习武出身的冯家人都还强些!”
这个倒是真的,最近地里庄稼没长得起来,为了贴补家用,也少消耗些粮食,叶长宁每天都能往回拿猎物,小到野鸡兔子,大到山羊野猪,都有。一些吃不完的就补贴给了李若兰。
虽然送给李若兰就相当于是送给那一大家子人,但现在真的很讲究宗族观念,只要不想带着周康离开周家,叶长宁就不能真的对周家那一大家子人不管不顾。
再说了,流放路上,因为周家人的身份,叶长宁也没少受优待,如今反哺,也是应有之义。
一路说说笑笑,沿着几乎要认不出来的小路,一行人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到了崖州城。
叶长宁不知道真实古代的崖州城是什么样子的,眼前这个真的有点震撼到她。
崖州比叶长宁想象中的要大很多,高大的城墙、城外有护城河、有吊桥,城门处还有全副武装的兵卒守卫。
虽然说是南疆荒僻之处,可崖州城看上去却比好多州府还气派。
交了五个铜板之后,周家人进了城。
“大嫂,我就不和你们一起了。”叶长宁提出告辞。
“也好,今日我们不回去了,明日午时前在城门处等我们就好。”李若兰说。
叶长宁点了点头:“我晓得了。”
跟周家人告辞之后,叶长宁先在附近找了一个布置不错的客栈,开了一间上房,又买了饭食,等用过午饭,让周婉带着周康现在客栈里休息,她叫来伙计,递给他一串铜板:“劳烦,我们若是想租个院子住,不知该向何处打听?”
那伙计听了,眼睛一亮:“回客人话,咱们这最有名的牙人是方家大郎,他最爱吃茶,此刻应是在隔壁茶楼,小人这便去请他过来?”
这倒是巧了,叶长宁又递过去几个铜板:“辛苦您跑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