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刚蒙蒙亮的时候,胤禛就带着兄弟两个出发了。
等他们到达宫门口的时候,就直接被等在那里的梁九功带进了乾清宫。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清朝并没有“早朝”的制度,没有固定专设的早朝,更不会在太和殿举行。
所谓的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例行朝会,举行大典,行使最高权利是使用的大殿,也就是电视剧里面经常会出现的金銮殿。
不过也是有另类意义上的朝会,那就是御门听政。
但地点也不在太和殿。太和殿作为国家最高的建筑等级,只有在皇帝登基、亲政、大婚、万寿、元旦等重要节日才会在太和殿入座,接受群臣的朝贺。注意,这里所说的是朝贺。
清代没有天不亮就召集群臣站班的制度,清初时期,都是六部将要办的事务,汇总到内阁,然后由内阁向皇帝汇报。比如康熙帝刚继位时,年仅8岁,当时的主要工作还是上学,政务由四辅臣负责,即便康熙帝听政,也是在他放学以后、午饭之前。
康熙帝亲政后,实行了“御门听政”,一般情况下,冬夏早上六点,春秋早上五点,起先是在乾清门,后来改在了太和门。康熙帝很勤政,他在位期间,凡是在京,都不会缺席御门听政,比如平三藩、收台湾、抗击沙俄等重大决策,都是在御门听政中决策的。
不过,康熙之后的帝王能坚持御门听政的已经不多,雍正、乾隆尚且能勉强维持,而到了道光以后,御门听政基本就废止了。
再从百官的角度来看,清代其实也没有实行早朝制度的必要。至于文武百官齐集一堂的时候并不多,无非就是些重大典礼之类的,一年算下来也不会超过20次。因此百官上朝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能够直接向皇帝启奏政务、一起办公的,决不是百官,而是极少数的几个人。
而胤禛他们到的时候,御门听政已经结束了。
此时康熙正在乾清宫里面等着胤禛三人。
一路上不仅是梁九功,胤禛三人都不曾说话,也许是预料到了接下来的狂风骤雨,几人的心头都不觉蒙上了一层阴影,心里沉甸甸的。
不说他们三个在乾清宫的遭遇。
这边归荑才昏睡过去没多久,临睡之前给自己灌下去的灵泉水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几乎是胤禛三人刚刚出发,她就醒过来了。
“袁嬷嬷?”
归荑一醒过来就感受到了自己轻盈了许多的身体,然后习惯性的摸向自己的肚子,这才发觉那深深瘪下去的肚皮,后知后觉的想起来自己已经卸货了。
想起这点之后,归荑就急着要看自己的孩子了。
“福晋?您醒了?”
袁嬷嬷听到熟悉的呼唤立刻就从门口走了进来。
“感觉怎么样?太医说您可能要睡很长时间,福晋您这会儿就醒了,会不会有问题?”
“不必了,是我昏过去之前吃的药的原因,我这会儿已经好多了,我的孩子们呢?”
“回福晋的话,四位小阿哥们都很健康,之前奶娘们喂他们喝了奶,这个时候已经睡下了,需要老奴让奶娘们把小阿哥们抱上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