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与乾隆的儿子抢皇位
  4. 第111章 郁闷的乾隆皇帝
设置

第111章 郁闷的乾隆皇帝(1 / 1)


大清朝廷收到东瀛日本幕府质询,大清朝廷为什么派广东水师去鹿儿岛袭击他们幕府士兵,一次性杀了2000多人,还把鹿儿岛上的储存的钱财都抢光。

老乾隆皇帝心里非常生气,消灭广东水师的力量竟然装扮成广东水师袭击东瀛日本鹿儿岛,这都是什么事。

东瀛日本的质询,乾隆不想理,交给下面的人去处理就是,这么明显的栽赃嫁祸都整出来,也不知道这支神秘武装队伍到底是何方神圣。

几个月的时间,又跑到东瀛鹿儿岛去杀人抢劫;以前都是东瀛倭寇去福建一带打劫渔民,尤其是仙游,从明朝开始就有倭寇袭击福建一带老百姓。

现在这支神秘队伍打劫东瀛倭寇也不错,只不过他们拿着广东水师的旗子,这还真是让人费解。

朝廷得到福建省报告,附近和浙江一带有海盗船烧毁的痕迹,一片海域漂浮着一些船板就很不正常,这些行为让老乾隆皇帝看不清这伙神秘人到底是哪路神仙。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实在让人搞不懂,现在大清国库的银子越来越少,户部已经汇报过几次。

广东巡抚呈上来的奏折,说广西、湖南,江西三省的很多流民逃荒到广东十州,累计起来估计有十几万人口,这给广东省带来很大的压力。

广东巡抚知道广东的具体情况,其他九州根本不接收外地逃荒过来的难民,他们全部被赶到广州府境内,明摆着欺负没有背景的宁无忌这个广州知府。

朝廷如何对待广州知府,李湖很清楚,他没有为广州知府向朝廷邀功,也没有去刻意打压,实事求是说明广东省的情况。

当年,朝廷越级提拔宁无忌,这个在京城朝廷没有背景的年轻官员,朝廷的大人们安的是什么心,很多明眼人都清楚,让宁无忌坐在火山口,充当炮灰。

只是结果没有如很多人期待的那样,这个新任广州知府被海盗杀掉;也算宁无忌运气好,担任广州知府这两年,广州府平安无事,

如果不是宁家有钱,宁无忌这个广州知府做的肯定艰难,宁家给了广州府极大的支持,而且宁家出钱请香江武术馆招收学徒,学成之后专门对付海盗。

现在,谁要提把宁无忌调走,自己就跟他没完,宁无忌在任两年,广州府发生多大的变化,老百姓安居乐业,广州府周围的土匪也消失不见。

而且需要广州府上交的税收一分没有少,现在宁家与广州十三行联系在一起,十三行在京城朝廷是有靠山的。

宁家在京城还没有靠山,以前他们家最大的靠山也就是吏部五品郎中黄岩山,现在黄岩山在京城活动,不知道为宁家找到靠山没有?

乾隆皇帝自然清楚宁无忌这个人,这两年的上供,一年银两比一年多;现在,广州府还能愿意接收这么多难民,把他们送到香江岛上去开荒,也算是不错的举措。

如果这些难民没有及时得到安顿,说不定广东省又会乱起来,到时候朝廷的日子只怕更加难过。

乾隆很郁闷,大清朝廷养这么多人,已经两年了,起义军都没有被消灭,难道现在八旗子弟和绿营官兵的战斗力都变得这么差了吗?

今年,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江西六省税收肯定会减少;幸亏江浙皖没有发生起义,不然大清朝廷的粮仓都会有问题。

乾隆皇帝把刘墉找了过来,他想知道广东十州,为什么只有广州府境内发展这么快这么好,宁家投资办厂是原因之一,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刘墉听到老乾隆皇帝的询问,他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宁无忌的官声和口碑在广州府有目共睹。

从来不给下属的十四个县加派税负,让宁氏家族银行用极低的贷款利息给各县贷款修路,让十四个县与广州城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

勇于承担责任,从不跟上级叫苦,有困难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当然宁氏与广州十三行的贸易往来让宁氏赚的盆满钵满,广州十三行专门与洋人做生意的。

“回禀皇上,臣以为广州知府宁无忌,人虽然年轻,但他出生于商贾之家,他应该懂得商贸的精义,利用宁氏与广州十三行做生意赚到钱。

宁氏在广州府内投资建厂,而且生产的物品又是新奇玩意,这应该给宁氏带来很多的收益。

香江岛是一块荒芜之地,听说他自掏腰包安排这些难民去香江岛上开垦,这主要是为了安顿这些流民,让他们有事做,有饭吃,谁还愿意造反。

最主要的是,宁无忌心里有大清,有老百姓,知道老百姓吃饱穿暖就不会无事生非,至于与其他九州知府有什么不同,老臣不敢妄言。”

“说,恕你无罪。”

“臣以为,其他人做官本质上是民间流传的一句话,千里做官只为钱,只要在自己的管辖区内不出现重大事故,帮天子牧民,至于民过的好不好,他们根本不在意。”

“刘墉,还是你敢说,别人知道了还不用口水淹没你,朕明白你的心思,可这些人也是你们吏部推荐的。”

刘墉不敢接话,皇帝能理解已经不错了,皇帝也是人,需要照顾很多人,那些重要的大臣也是一样的心思。

但他们高估了八旗子弟和绿营官兵的实力,明朝后期为何亡,贪污受贿成风;放眼整个大清,谁最好欺负,当然是老百姓。

可老百姓人数最多,历朝历代,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这个朝廷就会有危险,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不从根本上制止田地兼并、大肆掠夺老百姓的良田,逼老百姓去开垦荒地,荒地的产粮又如何与良田相比,可朝廷收税又是一样的标准。

最关键的是良田被兼并之后,这些良田大概率不用缴税;另外,有一些老百姓故意把良田挂在这些不用缴税的权贵名下,肥了私人,损失的是国家税收。

大家都明白,大家都不说,刘墉相信眼前这位皇帝也知道其中的猫腻,只不过他也无力去阻止,或者说心里上根本不想去阻止。

兼并土地最多的两个人,一个是和珅和大人,皇帝的宠臣,还有一位是福安康,借用打仗的名义不知道拿了朝廷多少?兼并了多少土地

可是这两个人,在朝廷上谁敢提,朝廷上站着的人一半以上是他们的人,自己这个汉臣又有什么能力扭转这样的局势?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