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大明:我的小弟竟然是朱瞻基
  4. 第359章 规划
设置

第359章 规划(1 / 1)


陈渊和朱高煦回到了京城,他们是要运大量的人口去新汉镇,这事需要皇帝的许可,所以他们只能回京城。

回来之后,朱棣就把他俩给叫去了皇宫。

朱棣看着他俩说:“你们亲自去过海外了,说说那边的情况吧。”

陈渊指着世界地图说:“我们现在是在这里建了一个小镇,我的规划中,这里是做为一个中转站,以后往西往东,都可以先在这里补充物资,然后再出发。”

朱高煦兴奋地说:“我觉得这里可以很好,可以也建一个封国。”

“哦,你来说说,这里哪里好了?”

“这里土地肥沃,而且四周都是丛林,只要开垦出来,就是万里沃土。唯一的麻烦就是一些野人,不过我们可以从倭国找人来对付这些野人。”

陈渊摇头说:“这里我觉得不要封国,可以派一个总督管理这里。”

“你的意思是派文官?不行,绝对不行,这样这里的地不就全都便宜了那些混蛋了嘛。”

朱高煦是最看不上那些文官的,因为他们不为他所用,他们就只想拥护他的大哥朱高炽。

朱棣看着陈渊说:“你是想把这里给文官?”

“是的,只有让所有人都分享了好处,大家才会支持陛下。不然只是皇室受益,别人没有一点好处,谁会支持啊,他们只会拖后腿!”

朱棣沉默了,过了一会说:“他们要是不愿意怎么办?硬逼着他们出去吗?”

“当然不,可以以利诱之。先把那边的真实情况透露出去,然后藏着掖着不说明此事,最后他们只会比我们更急。”

朱高煦笑道:“这不是贱嘛。”

“对啊,人性就是贱,你越给他们,他们反而越不珍惜,你要是越不给,他们反而是争着抢着要了。”

朱棣点头说:“好,就按你的办法来吧,只是怎么让他们知道这事?”

“我已经有主意了。”

“好,你先去做吧。对了,这些地方,你是怎么规划的?”

朱棣一直在看着地图,这个世界太大了,他不知道要怎么规划。

陈渊说:“要是以臣的规划来的话,这南洋只种两种东西,一个是大米,这里天气炎热,一年可以三熟,只要开发出来,这里绝对会成为最大的粮仓。

到时候我们就不缺粮食了,哪里缺粮,从南洋调粮食过来就可以了。

第二个种甘蔗,用来榨糖。以后南洋就是我大明的粮食和糖的生产基地。”

朱棣听了,有些高兴地说:“要真是这样,我大明就有福了。”

“还有就是澳洲,那边太适合养牛羊马了,这边的草场可以养上一千万匹马,一千万头牛,五千万只羊!”

这个数字已经是陈渊往少了说了,在后世,澳洲的牛有两千九百万头,羊有两亿多只。

朱棣有些兴奋地说:“这样我大明子民人人都可以吃得上肉了?”

“是的,所以现在最要紧的还是造船,先送人去外面,然后等他们发展起来,再送物资回来。”

朱棣开始幻想这个场景,然后越想越兴奋。

他说:“正好,我这边有一批人,可以送过去。”

“什么人?”

“是草原牧民,一共是两万多人。他们是今年遭了灾,牛羊大量死亡。按以前的规矩,他们会南下抢劫我们。

可是现在我大明军威正盛,他们不敢抢劫,所以只能乞求我们,给他们一条生路。

现在朝堂之上吵得十分的激烈,一部分人认为不该救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比较好,另一部分人认为上天有好生之德,一定要救。

本来朕是想着救一部分,死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彻底的解决他们。

既然你有规划,这些人就给你了。”

陈渊说:“这个好办,只是从新汉镇到澳洲的海路还没有探索好。我看这样吧,让他们先去新汉镇,帮着干点活。等海路探索出来了,再让他们去澳洲!”

“好,就听你的安排。”

这次陈渊本来就是要运人的,所以带回来了大量的船只,正好可以派得上用场。

朱高炽出面,派人把那些牧民送去了三山海口。

这里是后世的大连,一个天然的港口。

陈渊让人在这里修了一个码头,然后就让牧民们上了船。

牧民们以前就没坐过船,一上船,绝大部分人就开始吐。

运送的人可没管他们,这晕船也没办法治,只能是你吐啊吐的,吐习惯了就没事了。

如果中间死了人,那也没办法,是你命该如此。

给死人办了海葬,然后航行继续。

这批牧民被送去了新汉镇,朝堂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这下好了,皆大欢喜。

大家不用因为没救他们而自责,同时也不会因为安顿好他们,他们反水而后悔。

把这些人打发得远远的,眼不见心不烦。

这一刻,大家对出海也就没那么反感了,这海外还是有点好处的。

可是就在这时,不知不觉之间,有一本书在文人之间开始悄悄的流行了起来。

这书叫《海外奇遇记》,是一本通俗。

主角是一个叫陈十五的人,他是闽省渔民出身,从小家境不好。

他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出海当了渔民,一年也赚不到几个钱。

然后他在无意之中,来到了南洋,然后发现这里居然是世外桃源。

这里有数不清的树林,这里的土地也是十分的肥沃,他一下就喜欢上了这里。

后面的故事就是他从闽省召来一群同乡,在南洋开荒种田的故事了。

这个故事就是后来的种田文,作者当然就是陈渊了。

陈渊在海上无聊时,就以陈十五还有几个闽省渔民为原型,开始创作这本。

他借鉴了后世的种田文,在里面加入了冒险的元素。

这些东西在后世并不稀奇,可是在明朝,还是很有意思的。

不少文人一下就看入迷了,只是可惜这本才写到一半,后面的就没有了。

不少人找到了书局,想要知道后面的结果。

书局的人说陈十五还没有把后面的稿子送过来,所以只能先等着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