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成长的岁月
  4. 第7章 来客
设置

第7章 来客(1 / 1)


秋收以后,生产队不仅给每家每户新发了口粮,还给每家每户发了一些黄豆、芝麻、花生、葵花籽等经济性食物。因此,每个村民的家里面仿佛一下子变得富裕起来。

闲暇的时候,老汉陈元才将刚收获的山芋洗净,再一块块地切成片,然后将切成片的山芋铺到地面上晾晒。山芋晒干了以后,就成了山芋干。每年秋收以后,陈元才家里就会储存很多的山芋干,成为日后、包括来年最主要的粮食补充。

陈元才还在家门口的一块空地上挖了一个地窖,是用来储存暂时吃不了的山芋的。

地窖挖成以后,陈元才在地窖的最底层铺上很多稻草,将需要储存的山芋一个个地放在稻草上。山芋放满后,再在上面铺上一层稻草。所有的工作一切就绪,接下来的工作,是将地窖用土填平。

填平后的地窖从外观上看,一点都看不出来下面就是地窖,仿佛平地一般。

陈元才在收拾山芋的同时,妻子桂兰在一旁收拾刚刚收获回来的玉米。

除了留很少的一部分鲜食以外,绝大部分的玉米都被桂兰铺到了家门口院子里的空地上晾晒。

等到玉米全部晒干以后,桂兰就会拿出家里的筛子,将晒干的玉米堆放在旁边,拿出一个小凳子,然后坐下来将玉米进行手工脱粒处理。

脱下的玉米粒几乎放满了家里所有的筛子。桂兰将玉米粒放到太阳底下继续晾晒,而脱了粒的玉米棒则会被堆放到一边,成为日后烧大灶用的烧火材料。

玉米粒晒干以后,桂兰会将一部分玉米粒用石磨子磨成粉,成了日后用于熬粥用的玉米面。大部分的玉米粒则被装进麻袋储存在家里,以后需要用的时候再取出来磨成粉,也可以作爆米花食用。

自然,玉米粒在农村是没有做爆米花的机会的,只有在城里到了过年的时候才会有机会成为爆米花,那是城里孩子们最喜爱的食物了。

待到所有的这些事情忙停顿以后,秋收最忙的时候才算是过去了,老汉陈元才一家也才能松一口气,可以暂时息一息了。

初冬季节的某一天,桂兰对陈元才说:“元才,有一件事我想与你商量一下,想听一听你的意见,不知道你同不同意。”

陈元才应道:“什么事啊?”

桂兰说:“今年秋天家里的收成不错,我想让你到东头老姑子家里,请她帮我们写一封信给秀华,让她有空来家里一趟,拿点粮食回去给孩子们吃。”

陈元才回答:“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情呢,就为这事啊,还说得一本正经的样子。这件事我没意见。”

陈元才接着说:“秀华家孩子多,粮食不够吃。正好赶上今年庄稼地里收成好,就让她来家里拿些粮食回家给孩子们吃吧。等我吃过午饭,我就上老姑子家去一趟,让她给我们写封信。”

桂兰听了陈元才的话,非常高兴,忙笑对陈元才说道:“谢谢你,元才,我也先替秀华谢谢你。”

陈元才回应道:“哪来的话啊,都是一家人,哪里来的那么多客套话。”

陈元才吃完饭,披了件衣服,拿上旱烟袋,上东头老姑子家去了。

几天以后,陈元才和妻子桂兰正在自留地里干活。

站在陈元才身边的萍萍发现不远处有一位背着一个蓝布包、手搀着一个小男孩的中年妇女正在向外婆家这边走过来。

“外婆,外婆,快看快看,那边有个人带着一个小孩子向我们家这边走过来了。”萍萍立即向外婆通风报信。

在这个较为偏僻的小村子里,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陌生人到这里来的,所以也难怪萍萍见了会大惊小怪的。

听萍萍这么一说,桂兰和陈元才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手中的活,抬起头来向萍萍手指的方向看过去。

没想到那位中年妇女见了桂兰和陈元才,一脸的兴奋,老远处就大声地对桂兰和陈元才招呼道:“妈、爸,我是秀华,我来看你们来了。”

“是秀华来啦。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信才寄出去没几天啊。”桂兰一边说着,一边高兴地从自留地走出来,向秀华迎了过去。

秀华回应道:“这不,正好也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爸、妈了,所以接到你们的信我就立即向单位请了假赶来了。”

陈元才也跟着桂兰后面一起走出了自留地。萍萍则跟在外公的身后,和外公一起去迎接那个被外婆称作“秀华”的女人。

来人是一位大约35岁左右的中年妇女,上身穿了一件淡蓝色的小翻领短袖衬衫,下身穿了一条蓝色的裤子,脚上穿了一双黑色的布鞋,剪着齐耳的短发,不胖不瘦的,显得非常精神。

她身边还站了一个大约两、三岁左右的小男孩。小男孩发现萍萍走过来,瞪大了眼睛看着萍萍。

这时,秀华看到了萍萍,对桂兰说:“妈,这就是萍萍吧。”

桂兰说:“是啊,都帮你把孩子带到这么大了。你想一想,有多长时间没来看过你女儿了?你这个做妈的连自己的孩子都已经不认识了吧?”

秀华说:“萍萍刚来安徽时才两岁多一点,现在都五岁了,时间一晃都三年的时间了。这期间家里面孩子多,事情也多,平日里工作也忙,总也脱不了身。这次正好爸爸妈妈写信给我,说什么我也得抽时间过来看看啊。”

桂兰接过话茬:“是啊,三年了你才来这一次,你的萍萍都已经认不得你喽。平日里总看到别的孩子有妈妈叫。有好几回,萍萍也跟我闹着要妈妈,有的时候竟然喊我这个外婆叫妈妈,真是作孽哦。”

桂兰一边说着,一边拉过萍萍的手,将萍萍推到秀华面前,同时对萍萍说:“萍萍,这就是你的妈妈,平日里你不是经常喊着要妈妈吗?快叫妈妈。”

萍萍怯怯地看着眼前这个女人,虽然心里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妈妈,但此时却感到非常陌生,一点都没有感受到妈妈的亲切感。

后来,在桂兰的再三催促下,萍萍才小声地叫了秀华一声“妈妈”。

秀华听萍萍叫了她妈妈,笑着应了一声,同时摸了摸萍萍的脸,然后转过身去,将站在她身边的那个小男孩拉到萍萍身边,对萍萍说:“萍萍,这是你的弟弟,以后妈妈就将弟弟留在你的身边,让弟弟一起陪你在外婆家,萍萍说好不好啊。”.

萍萍看着小男孩答应道:“好。”

接下来的几天,桂兰的家里都非常热闹,一家人有说有笑的,餐桌上的菜也比平时丰盛了很多,竟然还吃上猪肉了。

没几日功夫,萍萍和弟弟也玩得熟悉起来了。

后来大家从秀华那儿得知,小男孩平时很喜欢吃鱼,而且吃鱼从来都没被鱼刺给卡过,哪怕是再小的鱼、再细的鱼刺。只要家里烧了鱼,小男孩老远就会闻到鱼的香味,开心得不得了。由此,家里大人们就给小男孩起了个小名:“猫鼻子”。

后来,桂兰一家人也都跟着秀华一起管这个小男孩叫“猫鼻子”。

萍萍则管这个弟弟叫“猫兄”。按里说应该叫“猫弟”的,不知道那时为什么叫成“猫兄”了,而大人们也并没有阻拦,只是任凭萍萍这样叫了。

时间长了,萍萍将“猫兄”叫成了“毛兄”。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萍萍听妈妈秀华对外婆桂兰说,想到附近的集镇上去逛逛,说是想帮着家里买点生活必需品,顺便要带上毛兄一起去。萍萍以为妈妈会带上萍萍一起去呢,谁知妈妈并没有要带上萍萍的意思。

萍萍失望地看着妈妈带上毛兄和外婆一起出门了,萍萍呆呆地站在门口,一直倚在门框边上,看着妈妈抱着毛兄走远了,感觉到很失落,总之是很不高兴了。

妈妈和外婆带着毛兄到集市上后,萍萍一整天都闷闷不乐的,倚在家门口的门框上,看着村口的那条小路,呆呆地站了很久很久。

萍萍终于等到妈妈和外婆带着毛兄从外面回来了。

萍萍见妈妈抱着弟弟,和外婆一边走着一边开心地笑着说着话。萍萍还听妈妈说,今天还帮毛兄在集市上的一个照相馆里拍了照片呢,萍萍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站在一边的萍萍感到更加的落寞,呆呆地看着他们,什么也没说。

过了两天,秀华一个人回家了,临走时将“猫鼻子”留了下来说是让妈妈桂兰帮着抚养。

而对于萍萍来说,家里多了个小孩,也等于多了个玩伴,其它一切都没变,外婆和外公依旧还是很喜欢萍萍。

转眼间,天气转冷了,萍萍和弟弟毛兄都穿上了棉袄。

一天,老汉陈元才和儿子陈庆生到庄稼地里干活去了,由于生产队里的活比较多,因此妻子桂兰也要出门去一起帮着干活。由于那天天气很好,桂兰就在家门口的小池塘边的几棵树上系上了几根绳子,每根绳子大约三到四米的样子。

随后,桂兰将家里的棉被和棉花胎分别从屋里抱了出来,再一一挂到绳子上面去晾晒,最后空下的一些地方,桂兰就在上面挂了几件衣服。

将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后,桂兰对萍萍说:“萍萍,外婆马上到地里去干活了,萍萍在家里看好毛兄,再看好家里的被子和衣服,不能到处乱跑啊。”

萍萍回应外婆:“好的,萍萍知道了。”

桂兰说完,从屋里搬了一条长板凳。

“萍萍,你就和毛兄坐到板凳上晒太阳。”桂兰指着长板凳对萍萍说道。

萍萍带着毛兄一起坐到了长板凳上,面对着太阳。

安顿好萍萍和毛兄后,桂兰扛着一根稻草耙子到生产队干活去了。

桂兰走后,萍萍和弟弟晒了会太阳觉得无聊得很,弟弟提出要和萍萍玩躲猫猫的游戏,萍萍同意了。

两个孩子伸出手,石头剪刀布后,轮到萍萍先躲猫猫,弟弟捉猫猫。

轮到弟弟躲猫猫萍萍捉猫猫了,萍萍让弟弟躲好。

过了会儿,萍萍站在家门口,双手伏在墙壁上,面对着墙壁喊到:毛兄,你躲好了吗?

毛兄回答:“还没呢,二姐,你再等会。”

又过了会儿,萍萍又问道:“毛兄,你躲好了吗?”

毛兄回应道:“我已经躲好了,二姐,你快来找我吧。”

根据声音来源的方向判断,萍萍顺着毛兄声音的方向找去,萍萍确定:毛兄应该就躲在家门前的空地上。

由于家门前都晾晒着棉被和衣服,于是萍萍就蹲下来,发现毛兄的脚就在晒着的棉被后面。萍萍一下子乐得发出了笑声,大声地说道:“毛兄,我看到你了,你快出来吧。”

谁知毛兄听到萍萍的话,吓得直往后退,殊不知他的身后就是家门前的小河塘。等到萍萍跑过去时,毛兄已经一下子仰面朝天地掉到河塘里去了。

萍萍一看,知道情况不妙,于是尝试着想去将毛兄一把给拉上来,但是没能拉住。眼看着毛兄已经向河塘中间飘过去了。见到这种情况,萍萍不敢轻易地去拉了,立即对躺在水面上的弟弟喊道:“毛兄,你不要动啊,我这就叫外婆去,让外婆过来救你啊。”

见毛兄没有动静,萍萍急得再一次地对毛兄说道:“毛兄,你听到了没?你千万不能动啊,我这就去叫外婆。”

说完这话,萍萍也顾不得毛兄是否听到自己的说话了,拔腿就向不远处外婆干活的庄稼地里飞奔,一边跑一边不停地向远处叫喊:“外婆,外婆,不好啦,不好啦,毛兄掉到河里啦。”

桂兰见到萍萍气喘吁吁、大喊大叫的样子,问明了情况后,一下子拿起稻草耙子和萍萍飞也似地向家门口跑去。

来到河边,发现毛兄已经离岸边有一段距离了。由于毛兄穿着的是棉衣棉裤,且又是仰面在河塘里,就好像睡在河面上一样,身上的衣服还没有完全浸湿。见状,桂兰一下子拿起手中的那个大约有两米多长的稻草耙子,小心翼翼地将毛兄一点点地耙到岸边来,桂兰立即将毛兄从水中抱了起来。毛兄终于脱离了危险。

事后,桂兰想想都后怕:当时,如果萍萍要是去拉“猫鼻子”,弄不好萍萍也会一起掉到河里去;如果萍萍不及时将自己叫回来;如果“猫鼻子”当时掉到河里去了乱动翻了身子,再如果……

总之,经过这件事之后,陈元才和妻子桂兰觉得带小孩的责任太重大了,要是“猫鼻子”在自己这儿发生了不幸,他们怎么向自己的女儿女婿交待啊。

后来,桂兰两口子给女儿秀华写信,让她来把“猫鼻子”接走,理由是:男孩子太调皮了,要是出了事负不起这个责任。

考虑到女儿女婿的实际困难,桂兰同意将萍萍继续留在身边抚养。

就这样,没过多久,秀华来将萍萍的弟弟毛兄接走了。而萍萍,则继续可以留在外公外婆身边,和他们一起生活。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