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老安是军转,他的战友基本分到公检法和基层乡镇。只有一个崮乡老乡,找了三线厂的媳妇儿,也分到了9426。
安家印象中,民生伯伯,闫叔叔,张叔叔、庄叔叔,还有父亲。民生伯伯是分到三线最早的军转干部,闫叔叔和张叔叔是最后一批,再后来,三线厂分来的都是大学生,军转干部几乎没再分来。
张叔叔是海军,回三线厂探亲,穿的是蓝色制服。他分到“三线厂”一年多就调走了。
闫叔叔和庄叔叔一直在保卫科。闫叔叔当年已经转业到首都机场了,为了解决两地分居,又回了崮乡。那时候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工作也没有好坏,只要是国家和党需要的工作都是好工作。工资也没有像现在差距那么大。所以,闫叔叔回崮乡工作可以理解。
父亲老安先是转到生产科,那个科室做全年生产计划,属于重要部门,就像现在的计划部门,需要时时关注进度,还要负责把生产好的零件运送到需要的部门。
从生产科,老安又去了车间担任支部书记,然后担任分厂总支书记。车间需要赶进度赶生产任务,常常需要加班加点。
三线厂搬迁前,父亲调成到后勤,负责行政、幼儿园、招待所等各项保障工作。搬迁到沂蒙,度过了艰难的过渡调整,也调离了军工三线。
民生伯伯后来担任了“三线厂”的党委书记,他稳稳当当沉着冷静,将老厂老同志安置落地,将年轻人成立股份制公司,还有一部分人合并到其他工程集团。总之,大家都需要吃上饭。
无论别人怎么说,安家始终觉得民生伯伯这么做,已经是最佳选择了。几千人吃饭,加上家属,上万人,总不能让职工大街上要饭吧。压力和动力还有机遇共存。
三线转型,有阵痛有商机。
光明厂的领军人物王岚厂长,提前把三线厂转成三轮农用车和摩托车,产品有市场,转型到位。
市场化运作,真的是一场大考,计划经济,生产多少都有需要。市场经济,没人要就没有收入啊,真不是闹着玩的。在市场经济中遨游,大家都没有经验,需要转型快,生产快。市场有时瞬息万变。产品选不好,或者生产过时了,有时候白费力气。还有就是营销环节也很重要。
一个产品生产出来,市场如果供不应求,自然有销路。如果供大于求,没有买家,只能是一堆废品。惨痛的教训,给搬迁到沂蒙的三线人,当头一棒。
“当年在大山里,在艰苦在难,有奔头。现在搬出大山,忽然找不到方向了”老同志们说出了肺腑之言。
即使这样,民生伯伯依然能沉住气,其实,他在大山里已经预感到这些了。安家在他从西班牙出国回来见过他,安家调离时,民生伯伯爽快的答应了。虽然他有些遗憾,毕竟是三线子弟。但是,民生伯是开融之人,他不会跟晚辈计较的。
后来,他的女儿,安家的发小,也离开了三线,民生伯,也不想让孩子们窝在没有希望的厂里,没了出路和希望。
父爱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