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的父母在七十年代,通过朋友介绍组成了家庭。小家庭有了一儿一女。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安家长成二十多岁的大姑娘,母亲偷偷问她,有没有喜欢的人了?
安家不说有,也不说没有。其实母亲知道,安家在跟大学时的男同学藕断丝连。
安家是个热情开朗的姑娘,大学时,跟一位帅气的男同学交往过,男同学则内秀,不太喜欢表达。毕业时,因为没分到一起,距离太远,安家主动提出分手,原因是那个说安家不是吃国库粮的女同学告诉她。她的男朋友三心二意,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安家和男同学核实的时候,男同学没有辩解,生气的认为安家太肤浅,不懂得明辨是非。男同学父母是大学老师,属于内心细腻的人。两个人在一个中秋节的晚上,从此断了联系。安家一时任性,说了分手,她多希望男同学能哄哄她。好嘛,男同学比她还自尊,愣是不说原谅的话。加上安家分配的单位不太理想,说实话,在现实面前,感情如此脆弱。
安家自尊心比较强,总觉得这种事,应该男孩子主动,女孩子上赶着不太好。所以,安家即使后来跟男同学到了一个城市,她仍然希望男同学主动。她一直在等男孩子开口。
父亲知道安家的心思,因为有别的班的男同学主动找安家,安家总是躲出去。父亲觉得那个男同学成熟稳重,值得托付。
安家感情有洁癖,她觉得,自己跟一所学校的其他男同学交往过,如果再跟这位男同学,太委屈后面的同学了。
就这样拖了两三年,期间两个人都没有交异性朋友,两个人也有时会见面,但就是不提正式交往的事。
安家因为工作关系,离开崮乡去了省城工作,两个人彻底断了联系。
再后来,父亲托战友给安家找了个小伙子,小伙子父母都是读书人,父亲特意和安家说,“男孩子母亲也是大学老师”。
父亲良苦用心。
安家见到父亲战友介绍的小伙子,母亲一眼就看中了,征求安家意见时,安家觉得两个人脾气秉性不太了解,还需要进一步沟通。安家母亲斩钉截铁的说,“这小伙不错,就是他了!”
安家和父亲乐了。母亲一向如此霸道。
安家跟小伙子交往了一年,男孩不紧不慢,很绅士,在单位做招商工作,特别是懂事听父母的话。安家觉得,孝顺父母的人,一定错不了。至少出不了大圈。
香港回归那一年,两家父母商量着,给两个年轻人办了婚事。安家父母也松了一口气。“女儿大了不中留,越拖越让父母忧。”
这边安家的婚事踏实了。那边,父母又张罗起安沪的婚事。
安沪是一个喜欢自由的男孩子。母亲给他介绍了一起绣花的小葛姑娘,白白净净,羞羞答答。他竟然觉得女孩没有风情。可把安家母亲气坏了。安沪可不怕母亲。他自己找了几个,倒是有风情,天天就知道享受,穿衣打扮,不是过日子的人。安家母亲,没有一个能看上眼的。于是,安沪的婚事一直没有动静。
儿子找女朋友总是不顺,母亲是群众,开始迷信起来,于是找了个算命先生一算,说安家弟弟,需要晚婚,心还不定。
随着安家结婚生子,母亲也随着到闺女那里照顾小外甥,没功夫顾儿子的婚姻大事了。
安沪本来也在姐姐的城市学美术,后来随着父亲退休,回来崮乡,在崮乡找了一个乡镇的教师小玉。那个小玉对安沪没的说,倒是对安家的父母就那么回事,包括对安家的亲戚。也是奇怪,她的眼里只有安沪。
真是好事多磨,安沪跟小玉在一起,也算踏实了一阵子。可是,安沪是个设计师,总加班,有时候跟女同事一起喝酒回家晚了,被小玉发现以后,俩人发生激烈争吵。一个说安沪变心了,一个说小玉想多了。一着急,俩人还动了手。
母亲在安家那里帮着带娃,安家的父亲面对儿子和女朋友打打闹闹,实在受不了,后来把小玉父母叫来。既然两个年轻人彼此不信任,在一起也痛苦,还是分了吧。真是又一对有缘无分的冤家。
日子一天天的过,母亲虽然帮安家带娃,无时无刻不惦记着小儿子的婚事。终于有一天,安沪带回家一个看着靠谱的女孩。女孩的父母对安沪也比较满意。
“太丑了,别跟他”,安沪现在的大姨子,当年跟安沪媳妇儿文丽说。
“俺看着小伙子不错,稳重,能干点事,主要他父母都有退休金,就一个姐姐不在崮乡。文丽嫁过去,不受委屈”,安沪丈母娘很现实。
姜还是老的辣。文丽是个孝顺闺女,听妈妈的话,跟安沪领了结婚证。
自此,两个孩子的婚姻大事,在安家父母那里暂时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