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只缘心在最高层
  4. 第2章 层次与财富
设置

第2章 层次与财富(1 / 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财富就像一件衣服,它的大小是根据你的才能和德操境界层次大小而量身打造的。不同层次的人拥有不同的财富。

逐欲者“穷则百般聊赖,达则放纵吾身”。他们很难把握住有形财富。再多的钱财也会被他们情不自禁的挥霍殆尽。可谓:神欲逍遥财欲散。因此,逐欲者往往与有形财富无缘相守。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自身素质上的无形财富积累少。财富处于阴阳互损状态。

逐利者“苟利自身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们的这种执着使得他们在物质上往往还算富有。但他们“浮世营营只自私”,与人争利、损人利己,严重缺失人心磁场方面的无形财富,导致生财乏源。因此,这种人难以成就大富。俗话说:只想到钱就赚不到钱。他们的财富处于阴盛阳衰状态。

可见,下庸人由于无形财富少,最终他们的有形财富也会减少。这是因为无形财富决定有形财富。即使他们拥有一大笔钱,也因自身的素质和境界难以很好的应用和把握。

逐权者“爱上层楼,为睹风光强争台”。热爱权力者也多爱财。钱和权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尤其在官场。在历史中,一些政治腐化黑暗的时期,财和权更是相辅相成,权是攫取钱财的保障,财是获取权力的利器,当逐权者获得权力的同时,财也会随之而来。不过,他们在德行方面的无形财富积累有欠缺,将会“威胜德必有祸”。

逐名者“花开花落脸最重,虚名涂面有滋味”。其实他们的名声就是无形财富。不过,给自己扬名立万是要有一定物质基础的,所以他们可能很富有。不过这种富有也只能算作中等富有,因为他们爱慕虚名的行为决定了他们在思想境界上的无形财富积累还差一截。

总的来看,中俗人的有形财富与无形财富都居中。但相比之下,无形财富积累还不够,思想境界还有待于提升。

古人说“厚德载物”,由于中、下两层次人都是以“利我”为处世哲学,他们的境界决定了他们都无法承载更多的有形财富。他们往往富而不贵或富而小贵。

逐业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业消得人憔悴”。他们孜孜以求,终将事业有成,有形财富也会与之俱来。他们在所有人中,专业技能一类的无形财富最多。

逐仁者“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他们有着强大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以义为利,将财富存在人们的心上。这些财富能量巨大。他们拥有的人品德行一类的无形财富是所有人中最多的。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逐仁者的有形财富也不会少。

由此可见,只有上贤人才能承载大量的有形财富。当他们的无形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有形财富就会主动找上门。他们的财富状态处于阴阳平衡。

上贤人德才兼备拥有最多无形财富,所以他们能拥有和把握更多的有形财富,成为大富大贵之人。放眼望去,当今真正的成功人士,哪个不是德才兼备的上贤人,德和才不积累到一定程度又怎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呢?那些德行不够的成功人士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例如曾经的首富黄光裕,为了赚取更多的钱,不惜踩着黄线上,甚至违法,最终身陷囹圄。但香港首富李嘉诚从商期间却不断学习积累,稳扎稳打,经商与慈善并举,最终富可敌国。

因此,按中国传统的话说,上贤人的财富是即富且贵,而中俗人和下庸人的财富则是富而小贵或富而不贵。

富贵富贵,富就贵,很多人都这么认为。其实,富并不等于贵,一个物质上富裕的人并不一定就高贵。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富后趾高气扬,横行霸道,甚至开车撞了人,就甩下一句“撞了又怎样”扬长而去。这种人尽管炫耀了自己似乎高贵的气派,却丢失了最起码的人格和良知,有何贵可言?正如百姓所针砭的那样:这种人富得只剩下钱了。

其实,“富”在物质,侧重指有形财富;而“贵”在精神,侧重指无形财富。这里的“贵”不再是过去的达官显贵的地位所指,而是为人处世的高贵,是高贵品质的体现,呈现出一种强有力的人心磁场。有的人之所以会富而不贵,问题往往出在没有承担起自己作为一个公民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一个富而不贵的人往往越富越让人担忧。只有既富且贵的人才是社会的福音。

有一篇《幸运巨奖酿造不幸悲剧》的报道很具有代表性。罗某和林某是一对关系不错的夫妻。一天,大女儿买的一张彩票中了220万元的大奖,全家人喜出望外。兑了奖后,全家就辞去了工作返回老家。罗家用中奖的钱在市区建楼房。这期间,罗某认识了妇女陈某。两人关系发展迅猛,公开同居。第二年陈产下一女孩。自从罗和陈有染后。罗曾多次打妻子和儿女,以致儿子弃学,女儿出走。罗终于向法院提出离婚。而林反诉罗重婚。最终法院判定罗犯重婚罪,判处罗有期徒刑两年。

幸运的大奖并没给这个家带来好运,相反,带来了家庭的破碎。事情虽因彩票而起,但结局的责任绝不能推到彩票身上。问题出就出在罗某,他是一个典型的暴发户。这种人骨子里就是逐欲者,只是贫穷遏制了欲望的膨胀。在穷困时,他还能安分守己,但一旦有了条件,就会忘乎所以,随欲而为,将道德责任抛于脑后。

类似这种素质低下的人,越富有越让人担心。大量钱财只会使其堕落,甚至成为催命鬼。因为他们没有富有的内心去把握它们。如今一些资本二代也有不少这种不学无术,为所欲为的,令社会堪忧。他们聚敛了大量财富,本应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却只是热衷泡明星、奢侈炫富、逞强好斗、目无法纪。他们富有的缺乏教养和责任,难以撑起高贵的脊梁。

深圳著名歌手丛飞,每场演出收入达万元,应该说是富有的。他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站在哪个舞台上,都会使用这段开场白:“我叫丛飞,是深圳的一名普通文艺工作者,也是一名普通的深圳义工。能对社会有所奉献,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我感到很快乐。”在十年时间里,他资助一百多名贫困孩子上学,捐赠钱物近三百万元。丛飞不幸病逝了,但他用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扶困助弱、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他的爱心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重。社会上也还有一些像丛飞一样具有爱心的企业家,他们在慈善和公益方面为社会做出不少贡献,使无数有困难的人得到扶持和帮助。像这些人才真正的体现出了富贵,成为社会的福祉。

因此,真正的富贵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为社会多尽一点义务,多担一份责任,多献一份爱心,让这个社会更进步、更美好。因此,一个人富了之后,应当加强道德品质修养,自觉为社会为他人着想,用行动来展现自身可贵的一面,使自己成为一名既富且贵的上贤人。

为什么三种层次者的财富会不同?这主要跟他们的追求有关,不同的追求将形成不同的财富观。

下庸人把物质尤其是钱财看得比什么都重。中俗人追求的权和名虽然不是物质财富,但属于低层次的精神需求。而上贤人对钱对物质的概念就比较淡薄。对于逐业者,钱只是他们成绩的证明,而非追逐的根本,工作中的成果更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对于逐仁者,钱乃身外之物。他们施仁布泽、疏财重义,钱只是用于助人的工具。德本财末才是他们的信条。所以作为逐业、逐仁者的上贤人追求的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满足。他们对于物质财富本身没有欲望,物质财富只是他们愿望的实现形式,而并不是愿望本身,他们之所以有着令很多人羡慕的财富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理想的专注。

由此可见,层次越低的人越“重物质而轻精神”,更热衷追求物质一类的有形财富;而层次越高的人越“轻物质而重精神”,更热衷追求精神一类的无形财富。如下图:

三种层次者的财富追求图 图-13

因此,他们对财富的认识也就不同。下庸人认为“财富就是钱”;中俗人认为“财富是利益”;上贤人认为“财富是精神”。

上贤人之所以能大富大贵并且达不离道,也正是因为他们重精神轻物质,拥有强大的无形财富。而中、下庸人的追求决定了他们的眼界和胸怀,使得他们有着难以逾越的自身瓶颈。这就是:心胸不豁,天地窄。

由此可说,积累上等财富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思想境界提升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其实,这种大富大贵的上等财富不仅体现出了上贤人真正富有,还体现出上贤人的价值。一个人的财富离不开他的价值。脱离了人的价值的财富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例如,一些不法分子获取大量不义之财,这些财富与他人、与社会何益?怎么能以此来衡量这个人的价值呢?因此,如今社会上用物质财富即所谓的身价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存在问题的。

逐业者的财富体现出了一种才智价值。在事情相同的情况下,人的才智不同,行为处事就会迥然不同,事情的结果也会有天壤之别,往往才智高的人更能巧然成事。所以,才智具有重要价值。逐业者是才智价值体现的代表。他们为人类各行各业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成为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强大引擎。人类智囊库里记载着他们奇光异彩的智慧。我们的美好生活也无不承载着这些智慧结晶。

逐仁者的财富也含有才智价值,但人格价值体现的更突出。人格是人的重要的内在价值,是人的灵魂,人的精神支柱。人格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逐仁者就是人格价值体现的典范。他们是道德的楷模,中华民族的精神价值长城。在历史的舞台上,曾有无数中华儿女展现出了高贵的人格魅力,撑起了民族的脊梁。他们的壮举让人无不为之动容。

人格是人生的灵魂,才智是人生的活力。人生无人格,就会陷于卑劣、渺小;人生无才智,就会陷于无能、无为。两者不可分。它们是形成上等财富和价值的充要条件。

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其实上贤人的价值的本质,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不论是才智价值,还是人格价值都是上贤人对社会贡献的体现。

还有一种描述人价值的说法,我很赞成。“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金钱衡量,而是一生中,你善待过多少人,有多少人怀念你。生意人的账簿,记录收入与支出,两数相减,便是盈利。人生的账簿,记录爱与被爱,两数相加,就是价值。”这种温馨缱绻的描述,无不让人感到温暖,而这种价值所带来的温暖却是上贤人所点燃的。他们一直在为人类默默地贡献着自己。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