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穿成赘婿的烟火日常
  4. 第1章 闲话1
设置

第1章 闲话1(1 / 1)


巍峨的青花山耸立云端,山间的清白炊烟飘浮不散,显得幽静而神秘。从半山腰往下看,一片平坦开阔的腹地,菱东村便坐落于此。

它离山极近,条条小溪穿山而蔓延至山脚下,汇聚成河,因山而称它青花湖。

五月份,山里温度还十分沁凉。

菱东村的妇人们习惯在晌午时分结伴而行,端着木盆和棒槌去青花湖边清洗衣裳。这时温度正好,哪怕冰凉的河水也被阳光晒的刚刚好。

妇人们一到河边就各自走到固定位置,放下木盆,边将衣物过水,边拿棒槌敲打。

忽而有一稍胖的妇人停下浆洗动作,对旁人说道:“你们听说了没,方大家的那个大龄丫头马上要成亲了,听说还是招的赘婿叻。”

“这谁不知道!我听方大家隔壁张婶说了,那还是一书生哩,模样那真的好的不得了。”

“这么好的前途,怎么就愿意入赘了,那不得把祖宗都气死!”

“要是寻常读书人家,那可不是。我听说那书生邻村的说道,他都被老师给劝退了,那不就是毫无前途了。”

“那还真是,书读不好,肩不能扛,手也不能提,啥活都不能干。”

“听说还花了十两银子呢!”

十两银子那可真不少,方大家还是有点家底,方知知虽然年纪大了些,但那模样还真不差,要是自己侄子真入赘到方家,就一个姑娘,方大家的家产可不就都是侄子的了。

一瘦削的妇人听完便急了,叉着腰,往地上唾弃道:“自己都是个嫁不出去的,还非得花这么多银子找个不中用的书生。”

几个跟王婶不对付的嫂子们,阴阳怪气地嘲讽道,“王婶你这就算了吧,不就是方家丫头没看上你侄子吗?也不看看你自己侄子什么德行,他愿意入赘,还不能让人拒绝了啊?”

“就是!”

“人家书生再差那好歹还识字,你家侄子能干啥?”

王婶见自己丢了面子,红了脸,怒骂,“我倒瞧瞧他们家这日子过成啥样。”

骂完便急忙抱起盆和棒槌往家走,也顾不上后面的妇人们的嘲讽声。

“嘿——”

“还真把自己侄子当个香饽饽了。”

“他家侄子也就吃喝嫖赌全套的,都是乡里乡亲的,谁不知道他家那点儿破事。”

其他妇人们对视笑着打闹起来,这时旁边一个大婶突然咳嗽了两声,往岸边努力努嘴。

几个人顺着方向望过去,岸边有个上了年纪的婶子抱着木盆往河边走过来,这妇人身着桃红的布衣,头戴粉色的绢花,用银簪将头发固定,簪子上竟还有桃花的雕刻,打扮的比村里的年轻姑娘还亮丽几分。

正是那方大弟弟的媳妇,李桂花。

李桂花嘴里哼着小调,抱着木盆在河边石头墩子上放下,瞧见妇人们停下了动作,都往自己身上看,“不洗衣裳。都瞧着我做什么呢?”

刚与人打闹的那个妇人笑道:“桂花妹妹,你这衣裳可真好看,老远就瞧见你了,真亮眼,我瞧着这也不是粗布,还是好的棉布呢,那肯定不便宜吧?”

李桂花听见人夸她,心里极大满足,嘴角顿时上扬,扬起下巴,把衣服向那妇人扯过去,示意她摸摸看,“一匹也就三百多文吧,前儿郭二去镇子上看照仁的时候给我扯了布,做出来的呢。”

“哎哟,我就说这手感跟平时衣裳就不一样,竟然要三百多文,够我家小半个月的生活费了,这也没过年没过节的,也就桂花姐姐家里日子过得好,舍得用这种棉布做衣裳穿。”

李桂花闻言,更加得意了,正打算继续炫耀,那妇人暗地里拿手肘碰了碰旁边的妇人,朝她使了个眼色。

被碰的妇人顿时会意,低头长叹一声。

刚说的好好的,这不找晦气吗?

李桂花顿时垮了笑脸,蹙眉,耐着性子问道,“陈大姐,怎的还叹气起了?”

陈婶支支吾吾,半天没说出啥。

这可把李桂花急冒火了,跺了跺脚,忙拽着陈婶,“陈大姐你倒是说啊,这不是让人着急吗!”

“她不说我来说!”刚使眼神的刘婶忙接话,“桂花妹妹,这你就不知道了,都说方大家的独女马上就要成亲叻,还是招的赘婿。她娘早就去世了,她就只有个爹爹。方大一个大老粗,每天在外面劁猪,哪儿有空管知知叻。虽说早就分家了,但你毕竟是知知的叔母,小姑娘成亲了,没个长辈帮忙怎么行,你可得帮帮忙。”

“什、什么入赘?”

“桂花婶子,你不会还不知道吧?你大哥的女儿,你的侄女要成亲了,花了十两银子招赘回来的,还是隔壁菱西村的书生哩!”

“那书生模样俊俏的不得了,以后家里日子肯定红红火火,知知真是好福气。”

“哎,婶子,你衣裳还没洗呢!”

几个妇人你一言我一语,李桂花听了抱起木盆,绷着脸丢下一句:“这会儿晒得慌,我过会儿再来。”说完便急匆匆地走了。

先前那妇人望着她背影冷哼一声道:“就瞧不惯她那样,当年方大对他们多好啊,为了巴结城里的老三,可真是把自己的良心丢的干干净净,丁点儿脸都不要了。哼,要不是方大能力好,有个劁猪的手艺,就冲那一大家子黑心肝的做法,那真是要把人往绝路上逼啊!”

说起方家的事,菱东村里没人不知道,就连小娃娃们也都能晃着脑袋说上一句:“做人不能太方母。”

要说这方大也是个苦命人。

方家原是菱东村里数得上号的好人家,屋子新,田地多,虽只育有一独子,但方大的父亲会劁猪,有一手艺,做人厚道也不缺斤少两,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喜欢找他劁猪,吃穿不愁,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谁料方大的父亲忽然患病,撒手人寰,留下孤儿寡母——方大母亲和方大。

方母嫌弃方大像他父亲一样木讷,不讨人喜爱,平时对他任打任骂。

不久后,方母家里又有人提亲,方母又嫌弃儿子是个拖油瓶,拖她后腿,让她难以改嫁,对他更是百般刁难。

好在后面还是许了人家,虽不成体统,但好歹也算再成一家,嫁给了现在的继父——郭达。

当年,郭达的媳妇因病而亡,还未有三月,便与方母厮混一起,俩人私定终身。

当年这事闹的鸡犬不宁,丢人丢大发了。

俩人被逼成婚,婚后育有两子,郭二及郭照仁。父母靠不住,重担只能压在方大一人身上,后娶了李家村的苦命姑娘李月,俩兄嫂又当爹又当娘的将郭二和郭照仁拉扯长大。

谁曾想,李氏生产后,还没修养好身子,就被方母又是下凉水洗衣裳,又是各种搓磨,彻底累坏了身体。

只要能看大夫,好生吃药,哪怕身子有些问题,倒也不会要了性命。

谁曾想到方母假意给李氏看病,把药熬了一遍又一遍,让这药彻底失去了药性,哪能救得了人命。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