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六零娇宠:带着空间躺赢了
  4. 第223章 工作找上门(2)
设置

第223章 工作找上门(2)(1 / 1)


林书语第二天九点准时出现在了曾辉的办公室,李主任忙其他事情去了,带她的事情就交给了曾辉。

“来了,先坐一下,我去开个早会啊。”曾辉说道。

“您先忙!”

半小时后,曾辉开完会回来了。

拿上自己的大茶缸子带着她去见了这个接待团队,包括从苏市来的纺织厂的员工以及绣工们。

办公室在三楼的303,是20人的会议室。

曾辉带着人进去的时候里面正讨论着关于桌子上的布料定价的事情,林书语一进门就被摆在一旁的一幅绣品吸引了,整幅绣品就是活灵活现的一朵大牡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高清的彩色相片呢。

放眼看过去,还有好些,梅花、荷花、鸟雀等,一幅比一幅精致。

要不是有这么多人在,林书语都已经起了“盗窃”心思了。

曾辉介绍了下双方,林书语就坐去了几位绣娘中间,她得先套套近乎。

“几位同志早,我是林书语,这次活动的随行翻译。”

“林同志好,请坐。”苏琴招呼道。

就这样,林书语一边记着看稿子记笔记,一些绣娘嘴里的专业词汇她得再琢磨琢磨,一边打听这些绣品的事情。

据绣娘们说一幅好的绣品至少得花半年以上的时间,这还得看绣品的难易程度。

而且绣绣品很费眼睛,大部分的绣娘中晚年都有多多少少的眼疾。

一个带了家伙事儿的绣娘拿了针线出来,说是要给林书语露一手,这些个绣工祖上都是做这个营生的,难得遇上识货的人自然就袒露了几分。

林书语今天出门带的包是瑕疵布拼接成的,浅浅的淡蓝色看着有朦胧的美感。

绣娘经验丰富,都不用先画图,拿着针线比划了几下,就这么一上一下的,针脚细而匀称,线迹流畅,不一会,一片呈掉落状的粉白色的荷花瓣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了包上,瞬间给这个包拉高了一个档次。

“您这手艺真好,侧边看还反光的嘞。”林书语打量了下这片花瓣,是她学不来的手艺。

苏绣工忙活间,林书语也没忘跟其他几个绣娘套近乎,不一会的,几人就小声的就聊起了家常来。

几人知道林书语是四个孩子的娘亲,还一个劲的不相信,还是林书语拿出钱夹里的照片给几人看,才让几人都相信了。

“林同志,你这都有四个娃了,看着比我还年轻呢,你有25了没?”苏琴问道。

“您就打趣我吧,我都28了,马上30了。” 林书语这么些年下来,没少听别人夸自己年轻,听多了脸皮也就厚了。

林书语说自己都28了,可把几个绣娘震惊到了,可这完全看不出来。

“你看着跟也就跟我女儿一般大。”苏梅说道,她今年四十有三,女儿也二十出头了。

“是啊,真是一点都看不出来。”另一个绣娘也说道。

“家里操心的事少,自然也就看着年轻了。”苏琴笑着说道。

家里几个娃?家里男人领的几级工资?娃好带不好带?上学了没?婆媳关系怎么样?邻里关系怎么样?

这话匣子一旦打开了,可就不是轻易能结束的了。

她们这四个绣娘年纪最小的也有三十六了,学这祖传的门手艺也有二十多年了。

见她对那几幅绣品很感兴趣,苏梅的姐姐苏琴偷偷跟她说道:“那都是文物局里拿出来的,一路上保护得可好了,现在私下基本没人绣这个东西了。”

一是这些都是被打上了资本主义的标签,二是好货没人买,费时费力的。

“可惜,太可惜了!”林书语心里流泪,心想着这些绣品怎么看都是上好的文艺品,被尘封在仓库里真的是太可惜了。

就这么一会的功夫,百八十个歪点子已经在脑海里浮现了。

起身抽了一块摆在桌子上的布料过来,比百货商店的一级布料是看着高档不少的,只是光滑的布料上印着的是一把镰刀,就很不相配。

“你看的这个是厂里专供外汇的,02号面料,咱们百货大楼啊不卖这个的。”苏梅见林书语打量着布料,说道。

“可惜了,这布料做成的衣服,小孩子穿肯定很合适。”林书语的话很有道理,这样好的布料是比棉布更好的,做贴身衣物或者婴儿衣服可不正合适吗?

相比几个女同志之间的交谈,外汇这几人就很矛盾,好不容易来个团队对这些东西感兴趣,他们自然是巴不得好好推销的,可价格怎么定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而且这个团队也不是打着布料收购的名义来的,是寻找设计灵感。

现在国家出口的丝绸布料上都印上了拖拉机、锄头镰刀、麦穗这些红色文化代表,出口的也都是同一阵营的国家,从法国来的团队会买账吗?

“最起码2美元/米,不能再低了,给俄国都是1.8美元/米的。”外汇局的章董跟纺织厂的副厂长计算价格呢。

“这两年我们纺织厂的这一条生产线基本没怎么动工,主要是以前的库存还有好多,就是不知道这些外宾会不会喜欢这一款。”

林书语听着几人的谈话,撇撇嘴,要是按照她的想法来,最好的丝绸这一份至少得5美元/米,不过这图案确实是不受欢迎啊。

········

快到中午的时候,林书语已经跟几个绣工打成一片了,爱惜的拿起她的挎包,打算先放去曾主任办公室,这可是艺术品!

可不能带去食堂的。

下午的时候林书语总算跟这次的主要接待人外汇局的章董,纺织厂副厂长赵启以及曾辉对上了流程。

外宾团队来这里五天,入住的是天锦宾馆,那里一般是重要客人和外宾才能入住的。

20号起林书语也得住到那里去。

林书语小本本记下行程,第一天的行程是参观京都几个有名的地方,接下来两天的时间是参观讨论纺织品,再有一天就是休整了,再返回沪市坐飞机离开。

林书语的工作就是随行翻译,要随时待命,曾辉作为她的第一后备军,是活动期间的陪客之一,没办法他职位摆在那呢,不适合作为随行翻译。

若是涉及到一些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自然会由他来回答。

见曾辉跟两个“长辈大哥同志”讨论这次创外汇的可能性时,说话一点不怎么留情面的样子,林书语一阵好笑。

曾辉是那种天生带笑的面孔,所谓“见人三分笑”说的就是他,没想到还有这样毒舌风趣的一面。

许是曾辉的毒舌起了作用,外汇局的章董借着上洗手间的借口出去透风去了,赵启也跟着去了。

两人指定得再讨论讨论。

林书语想到的却是后世的"Красноярск"联盟基地,那里就两个很出名的外交发言人,是一对黑人兄妹。

许是自带种族天赋加成,只要他俩在的外交会议,其他两个联盟的外交代表基本上没有插话的机会。

当然,基本上没有两人不参与的外交会议。

也因此,经常气得其他两个联盟的人是砸电脑掉线来着。

“曾主任,你们做外交的是不是就是有理有据的气死对方?”林书语见两人还没有回来的打算,拖着椅子靠去曾辉旁边,小声的问道。

曾辉是没想到这神游了一会的林书语会想这么深奥又不着调的问题,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他倒是想说是吧,他们国家现在还没有这个资本;说不是吧,他又不得不承认林书语这句话总结得很精辟。

“希望能有你说的那一天!”曾辉避重就轻的回答了。

“那肯定的。”林书语笑了,加载进度99%,即将开启新副本的的50年马上到了,那不就是一步步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大好机会?

下午的谈话不是很顺利,林书语一心三用,看着是认真的在翻看资料记笔记,其实竖起的耳朵把三人的对话一字不落的听进去了,顺便再想想去丰县操劳的狗男人。

远在丰县监工的顾北渊大大的打了个喷嚏。

“嗯,肯定是媳妇儿想我了!”

“顾工,你看这引水渠道还有啥需要改进的不?”江继荣问道。他被县里派来全权跟进蔬果基地的事情,这段时间下来跟顾北渊关系熟了不少。

“就这样吧,边上得插几面警示牌,万一有人来这边不小心掉下去就坏事了。”顾北渊比对完图纸,说道。

这个小水库算是简单的蓄水池,除了围起来还得立上标语才行。

“行,这事我明天就给弄上。”

“那我们接下来去验收宿舍楼那边?”江继荣问道。

“行,速度比预计的快了三天,大家辛苦了!”顾北渊收起本子,他原计划的是20号左右才能弄完呢,没想到还提前了。

“好不容易这一块又利用起来了,大家自然是上心的。”江继荣回答。

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工钱给的到位,光是这二十几个劳工每天一块钱,虽说不包饭吧,这么一个多月下来,也是一大笔收入了。

“来年开春这一片得种些个竹子常青树啥的,顺着河道一直种个几百米,防风固沙。” 顾北渊从半山腰看向河道位置,心里想着。

在桦甸农场那么些年,河道的治理他也算是颇有经验的了。

等下午验收完宿舍区,顾北渊这才开车回了市区,也不知道媳妇现在收工了没。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