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六零娇宠:带着空间躺赢了
  4. 第217章 再见了农场!
设置

第217章 再见了农场!(1 / 1)


空降的场长和书记来的很快,第四天就已经出现在农场。

接顾北渊班的人叫王廷,京都来的,36岁,九年前就丧偶没再婚。

一身中山装穿在身上,看着身材笔挺,见人都带两分笑。若是没把那色眯眯的眼睛盯向来往的女知青们,可能还真有人信了这个邪。

顾北渊看着男人色眯眯的样子,眉头狠狠皱了下。

据打听来的消息,这人大有来头,是那几人中的王副主席的堂弟,是个十足的贪财好色二世祖;

接郑志辉班的人叫张向党,也是京都来的,才比顾北渊大两岁。

名字听着正义,实际上大有野心,心思深沉,靠着家里的长辈晋升很快,从政不过几年就已经是京都GM委员会的副主任了。

7月7号、8号、9号这三天,农场高层举行着会议。目的就是交接工作,让两位空降兵早些上任。

半个多月下来,张向党已经能基本上胜任工作,工作上还算尽职尽责;至于王廷,大家默契的闭口不谈。

接下来半个月两人就直接上手了,顾北渊二人从旁协助,等二十号,两人正式结束这段工作了。

因着前段时间他按耐不住骚扰了一个女知青的时候“刚好就被”带着张向党了解农场工作的几个主任当场发现,一向保持自我形象的张向党指着他狠狠骂了一顿。

虽说这件事情最终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王廷”王场长这个名字算是在私下被大部分人拉进黑名单里。

保卫组、采购组、财务组、后勤组、养殖组、管教科、妇联、行政组、学校校长、知青办,全都到位,轮流汇报工作。

张向党这三天很坚持的听着,他自己的笔记本上也写了不少的要点;看着对面一脸不耐烦甚至有些打瞌睡的王廷,心里的鄙夷不是一点两点。

他自己向来注重自己的形象,虽说他俩都是来做做样子的,可他知道做样子也得做得像别人才买单。

这个农场级别高,发展得更是有模有样的,在高层会议里也多次被拿出来当典范,他安稳待上个三五年拿出成绩回京那等着他的职位可不就只是委员会的主席了;

这样大好大机会摆在这里,可王廷还一心只有调戏知青,当真是愚不可及。

他能看得出来,这些个主任里,除了郑家的那个有比较明显的排斥感,其他几个主任表现都挺正常,没什么能被人抓住的把柄。

林书语也在收拾着东西,她跟钱玉芬约好了,大部分的东西就寄回家去。

两个小的被放在睡床里,睡床就摆在桂花树下,院子里的桂花树长高了不少,再有两个月这里就该是满院花香了。可惜她们看不到了。

家里的钥匙多配一副,给唐文雅收着,菜地里的菜可都拜托他们两口子了。

大部分的东西她都已经便宜卖给场里有需要的人,等他们走的那天让唐文雅帮着看着点就好,她觉得这些都没必要带,尤其是运输不方便的大件:两个煤球炉、两口锅、房间里的大柜子、各种桌椅板凳这些都是。

两人的自行车、缝纫机倒是早早就订出去了,

粮食柴火什么的等走的那天全部送去大食堂,就当做人情了。

“妈妈,房都收好了。”林书语收拾着库房呢,顾煜祺邀功来了。

“再去把弟弟们的玩具收一下好不好?” 林书语鼓励的揉乱了儿子的发型,又给出下一项任务。

“收到!长官!”顾煜祺像模像样的敬了个礼,继续忙活去了。

林书语笑笑,这一年下来,曾经的小奶娃有小男子汉的样子了。

“妈妈,三条不跟我们回去吗?”顾煜景问道。哪怕已经知道结果,但还是想再问问,说不定能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呢。

看着房顶上晒太阳的三条夫妻,林书语嘴角抽了抽,谁家的猫这么奇葩,晒太阳一定跑去房顶,这七月的天可热着呢!

“啊景,花花跟我们回去呀,三条要陪着大花,它就不跟我们回去了,这里才是它们的家。”林书语是不会做出拆散三条夫妻的做法的,毕竟这几年下来,三条已经完全适应了山林的生活。

“啊景帮妈妈喂两个弟弟吃点东西好不好?”

“好的妈妈!”

五岁的小孩表现欲很足,得给他找点事情做才行。

当然,自从两个孩子三四岁起,她就从来没放过两个免费劳动力。

两个孩子上的是学前班,没有期末考试,就参加了一年级的期末考试了,不出意外的好成绩。

想着要不9月份就直接去京都上二年级了,再多上一次一年级也没必要,还不如直接上二年级算了。

况且大院有专门的部队子女学校,转学的事情已经定了,等开学的时候处理下手续就可以了。

临近中午的时候,林书语已经打包好了六个箱子,都是一家人的衣服,加上玩具和书籍,都已经堆在门口了。

等下午的时候顾北渊和郑志东两人自己开车去寄东西。

场里的工作已经结束,虽说下了调令又没有安排工作。

他俩现在属于“无业游民”。

有两个孩子帮忙,林书语这顿午饭做得很是丰盛。

光是凉菜就有黄瓜和皮蛋两道;切了一大条腊肠炒新鲜的嫩竹笋和菌子;最受欢迎的红烧排骨;还有大锅的排骨玉米汤;主食是无掺杂的精米,再配上每人一个煎蛋;还有饭后水果;四个大人都吃得很开心。

两个小的就简单了些,蔬菜肉粥、水果泥、半杯奶粉。

这一顿吃得是比起场里大部分人家过年时吃的还好得多了。

两个大的孩子懂事,自然知道其他家庭大多吃的是什么,也就从来不到处说家里每天吃好吃的,这点可给两夫妻省了不少事情。

二十六号这天下午,两家人带着轻减后的行李,登上了农场去市区的客车。去市区的客车两天一班车,单程车票是五毛一个人。

来送行看热闹的人不少,妇孺先上车,两个男的就在一边跟大家告别。

来送行的人不少,真心的占了大一半,反正林书语看着两个大男人是挺自豪的样子。

这么些年来,两人为了农场的发展不说自己贴钱,就是找关系也带来不少的便利。

场里的大部分机器都是顾北渊在省里工作的老队友帮忙牵线安排的;

郑志辉出去开会没少给场里谋福利,又是扫盲又是图书捐献的;

两人都很得场里人的尊敬。

车门关上,汽车启动,林书语抱着老三轻轻拍,脚边是花花的笼子,花花配合着老三咿咿呀呀的声音喵喵叫了几声。

她逗弄了下花花,眼睛看向窗外倒退的风景,她想着大概是不会在回来了。

这些年她没少上山下田用灵泉作弊,在别人眼里那也该是一方福地了。

“再见了!”林书语心里跟这个地方打着招呼。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