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文学网
  1. 少年文学网
  2. 其他类型
  3. 六零娇宠:带着空间躺赢了
  4. 第129章 农场创收
设置

第129章 农场创收(1 / 1)


秋收结束后农场的主要任务自然是要收拾秸秆和翻地了。

金沙镇的两个生产大队都养了一到两头牛,秸秆一天三顿的喂养很是废,知道农场这边的秸秆无处可用,就架着牛车都拉回去了;

对应的生产大队也同意让工程队优先帮着农场建一批家属院;

一部分的玉米叶子在撕下来后早就被心灵手巧的人编成各种用具了,就连林书语家里都放了好几个编织的垫子。

田里地翻好平整好,就得种麦子了,去年因为只有那么点地所以没办法,今年的麦子可得种上了五十多亩,是很大一片面积了。

等田里的活计忙活完,就得囤柴火了,这里的严冬时节很长。

上山砍柴火的事情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次没什么工具可以借的了,只能自力更生了。一时间劳改分子们分成了几个队伍,捡干柴火的、砍柴的、捡松塔和榛子的、蘑菇捡漏的、成群结队的上山去了。

当然这些活动都是在驻队的监控范围内活跃着的。

背后的大秃子山上物产挺丰富的,松塔和榛子捡了好几袋子,顾家和郑家照着市场价格买了几十斤,准备寄回去给家里,厂里的大部分人都是本地的或者是本省的,自然不缺这些东西。

林书语还好心的提醒了顾北渊,山上药材很多的,一点即通的顾北渊当天下午就去开了会,决定从劳改分子里挑了一支特殊的小队伍,专门采挖药材的,这些药材到时候炮制好能直接送去制药厂。

一时间山上的黄精、黄芪、柴胡、银线草、天麻什么的,都被弄回来不少,就堆在医务站旁边简单搭了个棚子那里,那几天林书语打着凑热闹的名义去看了几次,也趁着没人注意偷偷摸摸加了好些进去,空间里的药材她只会风干,炮制什么的,实在是为难了。

又‘偷’了不少空间里没有的,这算是友好的互助了吧~

这些药材晒干炮制好已经是半个多月后的事情了,顾北渊托专区的秦主任帮忙介绍,开着卡车,把药材送去了制药厂,顺便寄一些东西去京都和顾父所在的部队,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了,也不知道赶不赶得到家。

制药厂本不想卖这个面子的,谁知道送来的药材处理的怎么样。碍于情面还是答应了下来。

卡车开到制药厂的仓库这边,负责检验的人员已经等在那里了。

“你们都带了些什么药材来?”干事A问。

“黄精、黄芪、柴胡、银线草、天麻这些都有,天麻最多,几位可以开袋检查检查。”郑志辉一边帮着搭把手,一边说道。

“这些可都是好药材,看样子你们场里有人懂炮制,不错不错。”几个干事拆开紧绑着的绳子,拿起了一些药材检查了几下。

“是,场里刚巧有人懂,我们背后就是山,靠山吃山嘛。” 郑志辉回答。

负责检验的人员把药材都小心的倒出来检查,确认送来的药材都炮制好了,还都是分门别类的装着。当即就称重给了钱,并表示以后这样的药材还可以送来。

药材卖了六百多块钱,又够农场嚼用好一阵子了。郑志辉跟着人去财务那边拿钱,路上也打听了下场里都收些什么药材。

一共卖了600多块钱,场里还给换了好些票据,郑志辉觉得自己装钱的袋子沉甸甸的,都已经在幻想用这些钱给场里买些啥了。

可谁知郑志辉想多了,这笔经费被拿去抢购了好些棉花。

顾北渊留下了三百块钱,请秦主任费心帮忙买棉花;剩下的钱他打算拿去附近的镇上买些旧被子什么的。

他们今天仗着个子高还有批条抢买到了二十几棉花,差点没被一群妇女婶子吃了。

秦主任也是人精,自然懂这是要做什么,也就应下了这件事情。这年头谁家不是新棉旧棉混着来的,也赞叹顾北渊两人的前瞻性。

冬天的大东北,要是没有好被子厚衣服,再备够柴火什么的,可难熬咯。

回去的时候开车的顾北渊倒是笑意盈盈的,只有郑志辉生无可恋的坐在副驾驶,他知道顾北渊打的是什么主意了,可这刚到手的钱还没摸几下呢,就又没了。两人一路上斗了几句嘴,郑志辉都没讨到什么好处。

“合着我堂堂一个书记,竟然说不过你!”郑志辉无语。

“那是因为你不占理。”顾北渊反驳。

这边两人斗着嘴呢,林书语已经跟着冯嫂子去看农场的猪了。

农场里的猪长得也壮实,看着得一百多斤了,只只都长得好,吃食的时候更是你挤我我挤你的。

这还得多亏了冯嫂子经常带着林书语前去投喂,小两口没养鸡,菜地里的一些菜啥的浪费了可惜,就都拿去喂猪了。

林书语也想着法子的给场里的牲畜们安排上些灵泉水。

农田那边顾北渊不让林书语去,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只能把热情都集中在这些猪崽和鸡群上了。

看着这哼哧哼哧的胖猪们,林书语心里也是满怀期待的,这六头猪都不用上交没什么任务要交的,就纯纯是属于农场的,就看农场能把猪喂养到什么地步了,到时候杀年猪除了自家能分到的,还能多买些留着过年。

第二天农场组织开会,顾北渊三人,加上几个主任,对着农场的经费“各怀鬼胎”,都想着往自己部门这边划拉点。毕竟这账上的钱可比预计多了快两千块钱呢。

首先就是被子衣服什么的得落实到位,煤已经买了就不用担心,柴火也够,这个冬天应该不难熬的。

其次就是来年的春耕得留点钱准备买种子,还得多备些农具,明年能不能租到耕地机那可说不准呢。

然后就是猪崽得买,要是能买到牛犊子或者驴啊,骡子啊什么的都好,毕竟这可都是劳动力呢。

再然后就是知青院、新仓库以及那些个旧屋改造的建设得抓紧了,这些也都还没结账给人家呢。

眼见着知青队伍中秋后就到了,知青院还是个半成品,这可不像话。

当然最后也贴补了众人一点,场里登记着的劳工每人发了十斤粮食,或者折现几块钱。算是慰劳大家了。

这样的做法大家都能接受,也就很快执行下去了。

接下来半个月不到的时间,知青院、新仓库以及那些个旧屋改造就完成了,已经开始建新的家属院了,付钱的时候郑志辉就差没再抢回来了。

郑志辉:又几百块钱没了,那可是好大一笔钱啊!!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